一种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906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包括共轨管本体(3),共轨管本体(3)内部有共轨腔主油道(1)和高压出油道(4),其特征在于:共轨腔主油道(1)内有多个孔板结构(5),相邻孔板结构(5)形成高压腔(2),高压腔(2)通过高压出油道(4)与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连接。这种结构有利于减少共轨腔内的压力波动,提升喷油规律的稳定性和喷油量的一致性,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式高压共轨管
本专利技术的
是发动机供油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式高压共轨管。
技术介绍
高压共轨供油系统是柴油机面向未来严苛排放要求开发的新技术,对降低车辆排放、防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高压共轨系统包括油泵、轨和喷油器两大部分,其中高压共轨管是空心的长管状金属体,用于接受和贮存由高压油泵提供的高压柴油,并将高压柴油提供给喷油器。随着发动机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高压共轨内柴油的压力甚至可达200MPa 以上。申请号为200710190399.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共轨系统的组合式轨,在轨体内有轴向的通道,在轨体的管壁上设置径向孔,在该径向孔上靠近轨体外壁的孔口设置平面,轨体与螺套和支架为相互独立的零件,在轨体的外壁上对应于径向孔的部位套装螺套和支架,在螺套和支架上连接高压油管接头,并使高压油管接头的底面压紧在轨体的径向孔口平面上,高压油管接头内的通道、径向孔及轨体内的通道相互连接。这种轨在加工制造时不需要精密锻造工艺,因而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但是,现有技术的高压共轨管内部采用通孔结构,存在高压燃油压力波动大的技术问题。对于多缸高压共轨发动机,在共轨喷油器循环喷油、高压泵脉冲式供油的情况下,高压共轨管内的压力波动非常大,高压共轨管内柴油的压力波动会严重影响喷油器的喷油规律,导致各缸喷油量不均匀,甚至对某一个缸来说,两次喷油的喷油量都不一致,这样会严重影响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特性。为了保证共轨喷油器的喷油稳定性及喷油一致性,高压共轨管内部高压燃油的压力波动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了实现这一需求,有三种解决方案:一是增大高压共轨管内部容积;二是改变高压共轨管进油方式;三是共轨管内部采用降低燃油波动的新结构。过大的高压共轨管内部容积虽然可以降低高压燃油的压力波动,但会对发动机启动造成困难;高压共轨管的进油方式已由高压泵本身结构以及高压共轨系统对共轨管内压力需求的特点确定,无法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高压共轨管内部高压燃油波动太大,导致共轨喷油器的喷油规律不稳定及喷油量一致性,从而影响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包括共轨管本体3,共轨管本体3内部有共轨腔主油道I和高压出油道4,其特征在于:共轨腔主油道I内有多个孔板结构5,相邻孔板结构5形成高压腔2,高压腔2通过高压出油道4与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储能式高压共轨管的内部结构增加了孔板结构,降低其内部的高压燃油压力波动,提高了高压共轨系统压力的稳定性,改善了共轨喷油器喷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高压共轨管;图2是带有孔板结构的储能式高压共轨管。1-共轨腔主油道、2-高压腔、3-共轨管本体、4-高压出油道、5-孔板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包括共轨管本体3,共轨管本体3内部有共轨腔主油道I和高压出油道4,其特征在于:共轨腔主油道I内有多个孔板结构5,相邻孔板结构5形成高压腔2,高压腔2通过高压出油道4与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连接。优选高压出油道4布置在高压腔2的中间位置,高压出油道4的数量与发动机缸数对应,能够提升共轨喷油器的喷油规律稳定性及喷油量一致性。优选高压腔2的直径与共轨腔主油道I的直径相同;所述孔板结构5的直径是共轨腔主油道I直径的一半,所述孔板结构5的的长度与高压腔2的长度相同,这个结构的优点是便于加工,同时工作时噪声最小。优选高压共轨管的进油口位于高压共轨管中部,高压燃油经过高压共轨管中部的进油口进入在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内部,可以将高压共轨管内部的油压波动限制到最小,并且进油口两侧的喷油器的喷油规律一致。下面结合附图2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高压燃油经过共轨管任意端或中部进入在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内部后,经过共轨腔主油道1、孔板结构5、高压腔2、高压出油道4进入共轨喷油器中,完成高压燃油从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到喷油器的运输。根据发动机缸数和共轨管布置方式确定储能式高压共轨管高压燃油出口 4数量,从而确定需要孔板结构5的数量,保证每缸的喷油器都与增加孔板结构后形成的共轨腔--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包括共轨管本体(3),共轨管本体(3)内部有共轨腔主油道(1)和高压出油道(4),其特征在于:共轨腔主油道(1)内有多个孔板结构(5),相邻孔板结构(5)形成高压腔(2),高压腔(2)通过高压出油道(4)与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包括共轨管本体(3),共轨管本体(3)内部有共轨腔主油道(I)和高压出油道(4),其特征在于:共轨腔主油道(I)内有多个孔板结构(5),相邻孔板结构(5)形成高压腔(2),高压腔(2)通过高压出油道(4)与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高压共轨管,其特征是:高压出油道(4)布置在高压腔(2)的中间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徐春龙赵忠余郭海洲王敏康彦红吴小军奚星姜伟杨显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