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9656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0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其特征在于,主油箱内设置有过滤器,主油箱外部设置有与过滤器连接的油泵,油泵通过溢流阀与主油管连接,主油管靠近溢流阀处设置有止回阀,主油管上连接有蓄能器和换向站,换向站设置有电磁阀;副油箱一端通过回油管与换向站连接,副油箱另一端与主油箱通过油路管线连接;回油管上设置有冷却器,冷却器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进油管与出油管均与回油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变压吸附工艺技术领域,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循环油压力和温度,且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压吸附工艺
,尤其是一种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变压吸附工艺在国内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由最初的技术水增低下,收率低导致推广不利的局面,到逐渐更新技术,提高收率,到成都天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两段法抽真空工艺,改变了因收率低而难以推广的局面,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变压吸附装置以取代原有工艺。本着不断的追求创新的目的,经过艰苦的实验,对变压吸附脱碳工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在提高气体回收率和减少动力消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压吸附工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能够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电子、石油化工、农业、环保、食品、医药、烟草、兵器、热处理等行业中。另外,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在新能源方面也有着很重要的角色,从焦炉煤气中提取氢气、烟囱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等等。现有技术中,变压吸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变压吸附脱碳工艺流程、循环油流程、循环水流程、变压吸附提氢工艺流程;其中,循环油流程中的循环油压力和温度控制至关重要,以及循环油装置结构是否属于优化设计等等均直接影响最终的生产质量;然而现有的循环油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循环油压力和温度,且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主油箱外部设置有与过滤器连接的油泵,所述油泵通过溢流阀与主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靠近溢流阀处设置有止回阀,所述主油管上连接有蓄能器和换向站,所述换向站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副油箱一端通过回油管与所述换向站连接,所述副油箱另一端与所述主油箱通过油路管线连接;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均与所述回油管连接。优选地,上述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两个过滤器。优选地,上述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第一循环水冷却器。优选地,上述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副油箱内设置有第二循环水冷却器。优选地,上述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主油箱与所述副油箱之间的油路管线上设置有阀门。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特点:本技术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主油箱外部设置有与过滤器连接的油泵,所述油泵通过溢流阀与主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靠近溢流阀处设置有止回阀,所述主油管上连接有蓄能器和换向站,所述换向站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副油箱一端通过回油管与所述换向站连接,所述副油箱另一端与所述主油箱通过油路管线连接;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均与所述回油管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有效控制循环油压力和温度,且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如图1,可以包括主油箱I和副油箱11,其特征在于,主油箱I内设置有过滤器2,主油箱I外部设置有与过滤器2连接的油泵3,油泵3通过溢流阀5与主油管6连接,主油管6靠近溢流阀5处设置有止回阀,主油管6上连接有蓄能器7和换向站8,换向站8设置有电磁阀9 ;副油箱11 一端通过回油管10与换向站8连接,副油箱11另一端与主油箱I通过油路管线连接;回油管10上设置有冷却器12,冷却器12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进油管与出油管均与回油管10连接。其中,回油管10设置的冷却器12须定期进行反洗,确保降温效果;确保油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情况下,减少油泵3开启台数。冬季油温低,及时关闭冷却器12进回水阀,并开启滤油机加温,确保油温不低于15°C优选地,本技术具体操作中,主油箱I内设置有两个过滤器2。优选地,本技术具体操作中,主油箱I内设置有第一循环水冷却器14。优选地,本技术具体操作中,副油箱11内设置有第二循环水冷却器13。优选地,本技术具体操作中,主油箱I与副油箱11之间的油路管线上设置有阀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体操作流程可如下:首先油在主油箱I内,经油泵3进油管的过滤器2进入油泵3 (其中,过滤器2作用是阻碍油中杂质进入油泵3),油再经油泵3加压送出,出口设溢流阀5和止回阀(其中,止回阀的作用是,在油泵3故障时主管油中的油不反串回主油箱1,溢流阀5作用是将故障油泵中油流回至主油箱I)。油泵3送出的油,经止回阀、主油管6、节流阀和截止阀送至蓄能器7和换向站8 (其中,蓄能器7的作用是在油泵3故障时向油缸临时供油,保持系统油压力)。根据换向站8中的电磁阀9往复动作,油便周期性地从不同方向进入程控阀油缸和阀站,进入使程控阀具有周期性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从换向站8出后,油从回油管10进入油冷却器12,与循环水换热降温。再流入副油箱11,再次与循环水换热降温后,回到主油箱1,继续与循环水换热降温;最终形成油循环系统。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应用到变压吸附(PSA)工艺操作中;其中,我公司变压吸附(PSA)是利用气体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特性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变化的原理,通过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实现气体的分离。提纯采用28-5-20均压工艺,即28个塔,5塔同时吸附,20次均压降流程。净化采用13-5-4-4均压工艺,即13个吸附塔,5塔同时吸附,4次均压降流程,4次吹扫流程。因此,上述变压吸附需要通过自动化系统来精确地有规律地控制众多程控阀门开启或关闭。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循环油装置的作用便是:通过周期性改变油进入程控阀的方向,改变程控阀开启或关闭状态,以满足生产工艺需求,对保证稳定运行非常重要。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系统组成合理,且投资小,运行成本低。通过控制电磁阀往复运动,便能够周期性改变油进入程控阀的方向,进入精确地有规律地控制众多程控阀门的开启或关闭状态;能够满足现有技术的生产要求,易于推广和实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主油箱外部设置有与过滤器连接的油泵,所述油泵通过溢流阀与主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靠近溢流阀处设置有止回阀,所述主油管上连接有蓄能器和换向站,所述换向站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副油箱一端通过回油管与所述换向站连接,所述副油箱另一端与所述主油箱通过油路管线连接;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均与所述回油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吸附工艺中的循环油装置,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主油箱外部设置有与过滤器连接的油泵,所述油泵通过溢流阀与主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靠近溢流阀处设置有止回阀,所述主油管上连接有蓄能器和换向站,所述换向站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副油箱一端通过回油管与所述换向站连接,所述副油箱另一端与所述主油箱通过油路管线连接;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均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如涛朱光彬周林岳启兵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