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电极的导电织物以及织物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792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4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物开关,包括一导电织物所构成的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该导电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设置于该第一织物层以及第二织物层之间并分别地与该第一、二织物层相互交织的交织单元,以及至少一被编织入第一、二织物层和交织单元三者的其中之一层中的第一导电纤维。第二电极与导电织物中的第一导电纤维相间隔,且供用于可操作地和第二导电纤维相接触而导通。当第二电极与该导电织物中的第二导电纤维因按压而导通时,由此可产生一开关讯号。该导电织物为立体结构,便于操作,不易产生弹性疲乏而回复至未导通状态,使用寿命增大。同时,该织物开关不易造成错误的导通,即使被设置于弯曲面上,其产品的稳定性能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物开关,包括一导电织物所构成的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该导电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设置于该第一织物层以及第二织物层之间并分别地与该第一、二织物层相互交织的交织单元,以及至少一被编织入第一、二织物层和交织单元三者的其中之一层中的第一导电纤维。第二电极与导电织物中的第一导电纤维相间隔,且供用于可操作地和第二导电纤维相接触而导通。当第二电极与该导电织物中的第二导电纤维因按压而导通时,由此可产生一开关讯号。该导电织物为立体结构,便于操作,不易产生弹性疲乏而回复至未导通状态,使用寿命增大。同时,该织物开关不易造成错误的导通,即使被设置于弯曲面上,其产品的稳定性能大大提升。【专利说明】作为一电极的导电织物以及织物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织物以及一种织物开关,特别是指一种作为一电极的导电织物以及一种包含该导电织物的织物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供用于切换的开关(switch)多是硬质的开关,其供按压的部位是由金属或塑料等硬质材料所制成的,因此在触摸时会具有生硬的触碰感,而当应用在各种不同的民生用途上,特别是应用在加热衣或其它柔软材质所制成的电子产品时,这种硬质的开关会产生突兀的硬质触感而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后来逐渐发展出具有柔软触感的织物开关(textile switch)。参阅附图1,美国专利案US 2006/0071751揭露一种织物开关,其包括若干不导电的纱线41以及若干相垂直的第一、二导电纤维45、47,当按压使该第二导电纤维47与该第一导电纤维45相接触而导通时,即可产生一开关讯号。但在此种开关的第一、二导电纤维45、47之间并无任何支撑与间隔的组件,在按压后仅能依靠弹性回复力回复,长期使用后容易弹性疲乏而不易使之回复至未导通状态。另外,若此织物开关被设置于弯曲面上时,因结构上无辅助的间隔组件而容易导致错误地接触导通。尽管已有上述的织物开关存在,但目前仍存在有一发展新颖织物开关的需求,特别是以不同的编织方式所形成的织物开关可用于解决上述所造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作为一电极的导电织物以及织物开关。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作为一电极的导电织物,包括:一第一织物层;一第二织物层;一交织单元,该交织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互交织,该交织单元包括若干令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间隔一距离的间隔物;以及至少一导电纤维,该导电纤维被编织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交织单元以及第二织物层三者的其中之一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织单元的每一间隔物是由一单丝组成,每一单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交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织单元还包括至少一分别地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互交织且供用于使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彼此贴近的绝缘织带,所述导电纤维被编织入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其中之一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织物开关,包括:一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电织物;以及一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与所述导电纤维相间隔,且供用于可操作地和所述导电纤维相接触而导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织单元的每一间隔物是由一单丝组成,每一单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交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纤维被编织入所述间隔物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织物层位于该导电纤维和第二电极之间且包括若干个供该导电纤维以及第二电极可操作地接触而导通的开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纤维被编织入所述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二电极被编织入所述第二织物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织单元还包括至少一分别地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互交织且供用于使该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彼此贴近的绝缘织带,所述导电纤维被编织入该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二电极被编织入该第二织物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织物层上且与导电纤维呈电连接的导体,该导体可操作地与第二电极相互接触,且供用于使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导电纤维间接地导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体是一导电的纤维织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导电织物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设置交织单元使第一、二织物层相间隔一距离,并有导电纤维编入其中,而包含该导电织物的织物开关还具有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与导电纤维相间隔,且供用于可操作地与导电纤维接触而导通。由此可见,该导电织物为立体结构,便于操作,通过交织单元的间隔物的回复力来提供回复力,不易产生弹性疲乏而回复至未导通状态,使用寿命增大。同时,该织物开关不易造成错误的导通,即使被设置于弯曲面上,其产品的稳定性能大大提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现有的织物开关;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织物开关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图3是一剖面图,说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未触压状态;图4是一剖面图,说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压状态;图5是一剖面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织物开关的一第二优选实施例;图6是一俯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织物开关的一第三优选实施例;图7是一沿着图6中1-1线的剖面图,说明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未触压状态;图8是一沿着图6中1-1线的剖面图,说明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压状态;图9是一俯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织物开关的一第四优选实施例;图10是一沿着图9中I1-1I线的剖面图,说明该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未触压状态;以及图11是一沿着图9中I1-1I线的剖面图,说明该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压状态。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41---纱线45-第一导电纤维 47--第二导电纤维 I——导电织物I——第二电极 II——第一织物层12——第二织物层 13-交织单元 14--第一导电纤维 131——间隔物111——开口Ila-第-.织带12a--第二织带 132——第一绝缘织带133——第二绝缘织带 21-第二导电纤维 3-导体【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四个优选实施例中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阅图2与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织物开关,包含有一由一导电织物I所构成的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2。该导电织物I包含一第一织物层11、一第二织物层12、一交织单元13以及一第一导电纤维14。第一织物层11以及第二织物层12分别是由不导电的纱线所编织而成的单层织物。交织单元13设置于第一织物层11以及第二织物层12之间,并包括若干个密稠排列而令第一织物层11以及第二织物层12上下相间隔一距离的间隔物131,其中每一间隔物131是由一不导电的单丝所组成。每一间隔物131的两端分别地与第一织物层11以及第二织物层12相交织(图未示),由此该若干间隔物131可使第一织物层11以及第二织物层12彼此间隔一距离。若干间隔物131两端与第一织物层11以及第二织物层12的编织技术为本领域中熟悉此技艺者于织造三明治织物时所惯用的技术,例如于台湾新型专利M417368中所示者,此编织技术可用于产生一立体的三明治织物结构,而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仅以简图作为示例说明。第一导电纤维14是被来回弯曲地编织入交织单元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为一电极的导电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织物层;一第二织物层;一交织单元,该交织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互交织,该交织单元包括若干令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间隔一距离的间隔物;以及至少一导电纤维,该导电纤维被编织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交织单元以及第二织物层三者的其中之一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豪绅纤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