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系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2458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得到一种膜加工适应性优异的自粘合性表面保护膜,其对被覆体显示强的粘合力而能够使用于各种被覆体,并且即使当以辊卷状态保管粘合膜并在之后抽出膜时也难以引起膜部分性地伸长或变形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烯烃系膜,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共挤出在由聚丙烯系树脂形成的基材层的单面层叠粘合层、并且在相反面层叠脱模层而成,构成粘合层的树脂至少包含苯乙烯系弹性体(其中,以苯乙烯系聚合物嵌段与烯烃系聚合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系聚合物嵌段与苯乙烯和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和/或它们的氢化物作为主成分)和聚烯烃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的配合量在构成粘合层的树脂成分中为5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构成脱模层的树脂至少包含聚丙烯系树脂和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烯烃(共)聚合物,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烯烃(共)聚合物的配合量在构成脱模层的树脂成分中为5重量%以上且低于25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得到一种膜加工适应性优异的自粘合性表面保护膜,其对被覆体显示强的粘合力而能够使用于各种被覆体,并且即使当以辊卷状态保管粘合膜并在之后抽出膜时也难以引起膜部分性地伸长或变形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烯烃系膜,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共挤出在由聚丙烯系树脂形成的基材层的单面层叠粘合层、并且在相反面层叠脱模层而成,构成粘合层的树脂至少包含苯乙烯系弹性体(其中,以苯乙烯系聚合物嵌段与烯烃系聚合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系聚合物嵌段与苯乙烯和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和/或它们的氢化物作为主成分)和聚烯烃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的配合量在构成粘合层的树脂成分中为5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构成脱模层的树脂至少包含聚丙烯系树脂和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烯烃(共)聚合物,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烯烃(共)聚合物的配合量在构成脱模层的树脂成分中为5重量%以上且低于25重量%。【专利说明】聚烯烃系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烯烃系膜。本专利技术的聚烯烃系膜可以用于在光学用途中使用的棱镜片等部件、合成树脂板(例如建筑材料用)、不锈钢板(例如建筑材料用)、铝板、装饰胶合板、钢板、玻璃板、家电产品、精密机械等。此外,上述聚烯烃系膜可适宜用于用来保护制造时的汽车车身的表面、用来保护物品在堆积、保管、运输或制造工序中进行搬运时免受伤害、以及用来保护物品在二次加工(例如弯曲加工或压制加工)时免受伤害。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就在建筑材料、电气产品、电子产品、汽车等的加工、保管、运输时使用以保护被覆体的表面为目的的粘合膜,这样的粘合膜必须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并且在使用后能够容易地剥离而不会使粘合剂污染各表面。近年来,对于上述的被覆体而言,随着其种类的多样化,不仅能看到被覆面平滑的被覆体,而且还能看到许多具有表面凹凸的被覆体。作为具有表面凹凸的被覆体,可列举出例如在光学部件中使用的棱镜片的棱镜型透镜部等。为了在对棱镜片那样的具有表面凹凸的被覆体使用时体现充分的粘合力,而考虑提高粘合层的粘合力等,以使即便接触面积小也能够得到粘合力。为了提高粘合层的粘合力,虽然可以使用作为树脂显示高粘合力的苯乙烯系弹性体等作为主成分,但若提高粘合层的粘合力,则当以辊卷状态保管膜并在之后抽出膜时出现产生粘连、膜部分性地伸长或变形等问题。作为上述问题的对策,正在尝试通过在脱模层中使用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 -烯烃(共)聚合物来改善抽出膜时的粘连(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等)。但是,若想要在挤出聚丙烯系树脂的一般温度下使用T模等在由聚丙烯系树脂形成的基材层的单面通过共挤出制膜而层叠含有50重量%以上的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烯烃(共)聚合物的脱模层,则存在脱模层的制膜性变差的不良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27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膜加工适应性优异的自粘合性表面保护膜,其对被覆体显示强的粘合力而能够用于各种被覆体,并且即使当以辊卷状态保管粘合膜并在之后抽出膜时也难以引起膜 部分性地伸长或变形等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烯烃系膜,其具有良好的剥离性及制膜性而不会产生表面粗糙的转印、且不会抑制粘合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能够通过将粘合层中使用的树脂的配合比设为规定的范围并且将脱模层中使用的树脂的配合比、表面粗糙度设为规定的范围来解决上述的课题,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烯烃系膜,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共挤出在由聚丙烯系树脂形成的基材层的单面层叠粘合层、并且在相反面层叠脱模层而成,构成粘合层的树脂至少包含苯乙烯系弹性体(其中,以苯乙烯系聚合物嵌段与烯烃系聚合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系聚合物嵌段与苯乙烯和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和/或它们的氢化物作为主成分)和聚烯烃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的配合量在构成粘合层的树脂成分中为5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构成脱模层的树脂至少包含聚丙烯系树脂和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烯烃(共)聚合物,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烯烃(共)聚合物的配合量在构成脱模层的树脂成分中为5重量%以上且低于25重量%。这种情况下,优选使上述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 -烯烃共聚物为4-甲基_1_戊烯系(共)聚合物。此外,这种情况下,优选使脱模层的表面粗糙度(SRa)为0.20 μ m以上且0.50 μ m以下。此外,这种情况下,优选使在上述基材层及脱模层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的MFR(2300C>2.16Kgf)为 1.0 ~15g/10 分钟。进而,这种情况下,优选使在上述粘合层中使用的苯乙烯系弹性体的MFR(230°C、2.16Kgf)为 0.5 ~20g/10 分钟。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聚烯烃系膜具有以下优点:对被覆体显示强的粘合力而能够使用于各种被覆体,并且即使当以辊卷状态保管粘合膜并在之后抽出膜时也难以引起膜部分性地伸长或变形等问题,使膜的加工适应性优异。即,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聚烯烃系膜,其具有良好的剥离性及制膜性而不会产生表面粗糙的转印、且不会抑制粘合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测定试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聚烯烃系膜(粘合膜)的实施方式。(基材层)本专利技术的聚烯烃系膜需要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的基材层,作为在此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可列举出结晶性聚丙烯、丙烯与少量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等,更详细而言,作为结晶性聚丙烯树脂,可列举出在通常的挤出成形等中使用的正庚烷不溶性的全同立构丙烯均聚物、或含有60重量%以上丙烯的丙烯与其它α -烯烃的共聚物,该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其它α-烯烃的共聚物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优选使基材层中包含50重量%以上的丙烯单元,进一步优选包含60重量%以上的丙烯单元。若丙烯低于50重量%,则有时会使膜变得没有韧性,使处理变得困难。这里,所谓正庚烷不溶性是指以聚丙烯的结晶性为指标并同时显示安全性的性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案为使用符合昭和57年2月厚生省告示第20号规定的正庚烷不溶性(在25°C提取60分钟时的溶出量为150ppm以下〔使用温度超过100°C时为30ppm以下〕)的全同立构丙烯均聚物。作为丙烯与其它α-烯烃的共聚物的α-烯烃共聚成分,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ct _烯烃,例如为乙烯或1-丁烯、1-戍烯、1_己烯、4-甲基-1-戍烯等C4以上的α-烯烃。这里,所谓共聚物优选为使I种或2种以上的上述所例示的α-烯烃与丙烯聚合而得到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C、2.16Kgf)优选为1.0~15g/10分钟的范围,更优选为2.0~10.0g/10分钟的范围。此外,也可以将丙烯与其它α-烯烃的共聚物混合使用2种以上。进而,也可以将对本专利技术中得到的膜进行产品加工时产生的废屑膜作为回收原料进行再造粒,并添加到基材层中。通过使用回收原料,可以抑制生产成本。(粘合层)本专利技术中的粘合层需要苯乙烯系弹性体及聚烯烃系树脂,为了体现高的粘合力而需要使用苯乙烯系弹性体。此外,考虑到粘合力和膜从辊卷状态放出的抽出性,而包含5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的聚烯烃系树脂。通过添加聚烯烃系树脂,从而从粘合面侧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烯烃系膜,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共挤出在由聚丙烯系树脂形成的基材层的单面层叠粘合层、并且在相反面层叠脱模层而成,构成粘合层的树脂至少包含苯乙烯系弹性体和聚烯烃系树脂,其中,所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以苯乙烯系聚合物嵌段与烯烃系聚合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系聚合物嵌段与苯乙烯和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和/或它们的氢化物作为主成分,聚烯烃系树脂的配合量在构成粘合层的树脂成分中为5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构成脱模层的树脂至少包含聚丙烯系树脂、和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烯烃聚合物或α‑烯烃共聚物,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α‑烯烃聚合物或α‑烯烃共聚物的配合量在构成脱模层的树脂成分中为5重量%以上且低于25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茂知大木祐和多贺敦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