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发生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5935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气泡发生器及其使用方法,设有进气导管的筒体两端封闭,由直径不同的上下两部分组成,筒体上、下半部分三等分的两个节点处各有两个进气口,进气导管与每个进气口连通,连通处的上方位于进气导管上设有开关。筒体上还设有对应于每个进气口的出气口,出气口的高度高于进气口高度,在同一水平侧壁共有四个,呈均匀分布,出气口的开口大小小于对应的活塞高度,所述的活塞设置在筒体内,活塞的上部与弹簧的底端连接,弹簧的顶端与隔板连接,隔板固定在筒体内,在弹簧的自由状态下,活塞的侧壁密封出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气泡群的发生,同时控制气泡的尺寸、数量和产生速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用于各种液体的喷射器,适用于各种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了,设有进气导管的筒体两端封闭,由直径不同的上下两部分组成,筒体上、下半部分三等分的两个节点处各有两个进气口,进气导管与每个进气口连通,连通处的上方位于进气导管上设有开关。筒体上还设有对应于每个进气口的出气口,出气口的高度高于进气口高度,在同一水平侧壁共有四个,呈均匀分布,出气口的开口大小小于对应的活塞高度,所述的活塞设置在筒体内,活塞的上部与弹簧的底端连接,弹簧的顶端与隔板连接,隔板固定在筒体内,在弹簧的自由状态下,活塞的侧壁密封出气口。本专利技术可实现气泡群的发生,同时控制气泡的尺寸、数量和产生速率。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可用于各种液体的喷射器,适用于各种场合。【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气泡的发生在机械、环保、化工等一系列行业的生产工艺中都有重要的用途,合适的气泡尺寸、数量以及气泡的产生速度都是工业生产技术指标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气泡的产生多采用曝气、射流等方式,均还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可实现气泡群的发生,同时控制气泡的尺寸、数量和产生速率等参数。一种气泡发生器,其特征是:设有进气导管的筒体两端封闭,由直径不同的上下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的直径可自由组合,只要保持上部分小于小部分即可,两部分的长度相等,上下部分直径不同,可保证气泡分离,避免过多气泡粘连。筒体上半部分三等分的两个节点处有两个进气口,气体进入进气导管后,通过该进气口进入筒体,下半部分三等分的两个节点处也有两个进气口,进气口均配有盖子,为了避免不工作时固体颗粒进入,造成通道阻塞。每一个进气口往上是开关,开关打开,气体可以由进气导管上部开口导入后,一直往下,每一个部分的出气口都能产生气泡;若只打开最上面的开关,则气体只能由最上面的进气口进入筒体,从而只能该部分产生前气泡,下面的部件无法产生气泡,以此类推。进气口往上是活塞,活塞上部设有弹簧,用以控制活塞的运动,弹簧上部设有固定的隔板,气体无法通过隔板。筒体在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与活塞接触处设有直径比活塞高度小的出气口,出气口分布于筒体四周,每90度设有一个,一个圆周共4个,出气口均配有盖子,避免工作时固体颗粒进入,造成通道阻塞。其中进气管铺设走向避开筒体侧壁上的出气口,进气口设于进气管内部。活塞不工作时,堵住出气口,工作时,在气体的压力下往上运动,从而露出出气口。使用上述气泡发生器,当不工作时,为了避免固体颗粒进入筒体造成堵塞,所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盖子都是合上的。当工作时,从进气导管上部即直径小的端部进气,开关打开。当气体充满进气导管时,进气口外的盖子自动打开,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筒体,筒体气压慢慢升高,活塞慢慢被往上顶起,直到被活塞堵住的出气口慢慢露出,气体从出气口冲出,出气口外的盖子打开,将整套装置置于介质中,形成气泡。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进气导管的气压大小,控制活塞被向上顶起的程度,来调整出气口露出的大小,从而调整产生的气泡大小。通过控制四个开关打开的数量,控制气泡产生的数量。当筒体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极限时,进气导管停止进气,气泡发生器停止工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产生连续不断的气泡群,且气泡的尺寸、数量及运动速率可控。2、进气口和出气口均配有盖子,只有在气压足够强的工作状态才会打开,避免固体颗粒进入筒体,造成通道阻塞。3、在气压超过规定极限值时,设备会自动停止工作,起到保护作用。4、该气泡发生器不仅可用于气泡的产生,还可将其置于介质中,起到搅拌、疏松的作用。同时,可以在进气导管处加入液体,该设备可用作液体喷射器,用于各种场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气泡发生器,其特征是:设有进气导管I的筒体2两端封闭,由直径不同的上下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的直径可自由组合,只要保持上部分小于下部分即可,两部分的长度相等,上下部分直径不同,可保证气泡分离,避免过多气泡粘连。筒体2上半部分三等分的两个节点处有两个进气口 3,气体进入进气导管I后,通过该进气口 3进入筒体2,下半部分三等分的两个节点处也有两个进气口 3,进气口 3均配有盖子,为了避免不工作时固体颗粒进入,造成通道阻塞。每一个进气口 3往上是开关4,开关4打开,气体可以由进气导管I上部开口导入后,一直往下,每一个部分的出气口都能产生气泡;若只打开最上面的开关4,则气体只能由最上面的进气口 3进入筒体2,从而只能该部分产生前气泡,下面的部件无法产生气泡,以此类推。进气口 3往上是活塞5,活塞5上部设有弹簧6,用以控制活塞5的运动,弹簧上部设有固定的隔板7,气体无法通过隔板7。筒体2在弹簧6处于自由状态时,与活塞5接触处设有直径比活塞高度小的出气口 8,出气口 8分布于筒体2四周,每90度设有一个,一个圆周共4个,出气口 8均配有盖子,避免工作时固体颗粒进入,造成通道阻塞。其中进气管I设于某两个出气口 8中央,进气口 3设于进气管I内部。活塞5不工作时,堵住出气口 8,工作时,在气体的压力下往上运动,从而露出出气口 8。使用上述气泡发生器,当不工作时,为了避免固体颗粒进入筒体造成堵塞,所有进气口 3和出气口 8的盖子都是合上的。当工作时,从进气导管I上部即直径小的端部进气,开关4打开。当气体充满进气导管I时,进气口 3外的盖子自动打开,气体通过进气口 3进入筒体2,筒体2气压慢慢升高,活塞5慢慢被往上顶起,直到被活塞5堵住的出气口 8慢慢露出,气体从出气口 8冲出,出气口 8外的盖子打开,将整套装置置于介质中,形成气泡。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进气导管I的气压大小,控制活塞5被向上顶起的程度,来调整出气口8露出的大小,从而调整产生的气泡大小。通过控制四个开关4打开的数量,控制气泡产生的数量。当筒体2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极限时,进气导管I停止进气,气泡发生器停止工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套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套系统的限制,凡依本专利技术涉及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气泡发生器,其特征是:在侧壁设有进气导管(I)的筒体(2)两端封闭,由直径不同的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上筒体的直径小于下筒体的直径,上筒体的高度和下筒体的高度相等;上筒体高度方向三等分的两个节点处开有两个进气口(3),每个进气口(3)均配有盖子;进气导管(I)与每个进气口( 3)连通,连通处的上方位于进气导管(I)上设有开关(4),上筒体上还设有对应于每个进气口(3)的出气口(8),出气口(8)也配有盖子,出气口(8)的高度高于进气口(3)高度,出气口(8)的开口大小小于对应的活塞高度,所述的活塞设置在上筒体内,活塞的上部与弹簧(6)的底端连接,弹簧(6)的顶端与隔板(7)连接,隔板(7)固定在上筒体内,在弹簧的自由状态下,活塞的侧壁密封出气口(8); 下筒体上的进气口、出气口、活塞、隔板和弹簧的位置结构与上筒体上的进气口、出气口、活塞、隔板和弹簧的位置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发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泡发生器,其特征是:在侧壁设有进气导管(1)的筒体(2)两端封闭,由直径不同的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上筒体的直径小于下筒体的直径,上筒体的高度和下筒体的高度相等;上筒体高度方向三等分的两个节点处开有两个进气口(3),每个进气口(3)均配有盖子;进气导管(1)与每个进气口(3)连通,连通处的上方位于进气导管(1)上设有开关(4),上筒体上还设有对应于每个进气口(3)的出气口(8),出气口(8)也配有盖子,出气口(8)的高度高于进气口(3)高度,出气口(8)的开口大小小于对应的活塞高度,所述的活塞设置在上筒体内,活塞的上部与弹簧(6)的底端连接,弹簧(6)的顶端与隔板(7)连接,隔板(7)固定在上筒体内,在弹簧的自由状态下,活塞的侧壁密封出气口(8);下筒体上的进气口、出气口、活塞、隔板和弹簧的位置结构与上筒体上的进气口、出气口、活塞、隔板和弹簧的位置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华伟胡杭民袁惠得韩冀皖杨盖军朱凌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