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10276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包括箱体、进水管、进气管、一级气液混合装置、防水电机、二级气液混合装置、第一导流隔板、第二导流隔板以及出水喷嘴;其中,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安装于箱体下部的一侧,所述出水喷嘴安装于箱体下部的另一侧;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分别连接至一级气液混合装置;所述防水电机收容于箱体内,其连接并驱动一级气液混合装置;所述二级气液混合装置通过一连接管道和一级气液混合装置连接,其位于箱体内的上部;所述第一导流隔板和第二导流隔板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一导流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次气液混合,能够有效提高液体中的溶解氧,并最大程度的让氧气和水混合,将气泡体积缩小,保证氧气从液体中不会逃逸。

Micro nano bubble gen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icro bubble generator,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 water inlet pipe, an air inlet pipe, a gas-liquid mixing device, waterproof motor, two stage gas liquid mixing device, the first and second diaphragms diaphragm and a water outlet nozzle; wherein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inlet pipe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other. One side of the water outlet nozzle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x body;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air inlet pip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a gas-liquid mixing device; the waterproof motor is contained in the box body, the connecting and driving a gas-liquid mixing device; the two stage gas-liquid mix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pipe and a gas-liquid mixing device by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x body, is located; the first diaphragm and second diaphragms positioned relative to a ga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diversion.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two gas-liquid mix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liquid, and let the oxygen and the water to be mix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so as to reduce the volume of the bubble, and ensure that the oxygen can not escape from the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泡发生器,具体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属于气液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河道净化,养殖供氧,医疗,健康产业等领域,其能有效提高水中的溶解氧。然而,现有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往往存在以下不足:1.不能对气液充分搅拌,氧气的溶解效率低;2.不能实现多次气液混合;3.溶解的气泡大,在液体中停留时间短;4.设备能耗高,电机冷却效果差。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溶解氧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包括箱体、进水管、进气管、一级气液混合装置、防水电机、二级气液混合装置、第一导流隔板、第二导流隔板以及出水喷嘴;其中,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安装于箱体下部的一侧,所述出水喷嘴安装于箱体下部的另一侧;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分别连接至一级气液混合装置;所述防水电机收容于箱体内,其连接并驱动一级气液混合装置;所述二级气液混合装置通过一连接管道和一级气液混合装置连接,其位于箱体内的上部;所述第一导流隔板和第二导流隔板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一导流缝。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气液混合装置包括三通接口、混合壳体、搅拌叶轮、转轴以及一级混合液接口;其中,所述三通接口分别和进水管、进气管、混合壳体连通;所述搅拌叶轮收容于混合壳体内;所述转轴连接至防水电机,并由防水电机驱动,其上安装有所述搅拌叶轮;所述一级混合液接口分别和连接管道、混合壳体连通。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叶轮上设有两圈搅拌叶片,且两圈搅拌叶片呈错位排布。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级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本体、气管、喷头以及伞形导流头;其中,所述本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气管,底部连接所述连接管道;所述气管位于箱体内;所述喷头安装于本体内;所述伞形导流头连接至本体上,并位于箱体内。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内设有一隔板,隔板的上方形成一进气室,下方形成一进液室;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一延伸管;所述进气室和延伸管通过一进气道连通;所述进液室和延伸管通过一进液道连通。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收容于延伸管内,其包括一喷头体,所述喷头体的中央设有一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和进液道连通;所述喷头体的表面设有一圈翼缘,翼缘上均布有若干吸气孔;所述翼缘一侧形成一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分别和进气道、吸气孔连通。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下部设有一网板,所述防水电机安装于网板上;所述进水管位于网板的下方,所述出水喷嘴位于网板的上方。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流隔板自箱体内的顶部竖直向下延伸至箱体内的中下部;所述第二导流隔板自网板上竖直向上延伸至箱体内的中上部。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电机、二级气液混合装置位于第一导流隔板的同一侧;第一导流隔板的另一侧形成一加压静止筒。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还设置为: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气压传感器以及电磁排气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两次气液混合,能够有效提高液体中的溶解氧;2.通过搅拌叶轮紊流搅拌的方式,最大程度的让氧气和水混合,并将气泡体积缩小,保证氧气从液体中不会逃逸;3.采用一台电机驱动,能耗低,成本省,且电机采用发生器内的水冷却,使用寿命长;且设备在无水和有水的环境中均能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一级气液混合装置的仰视图。图3是图2中的搅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搅拌叶轮的剖面图。图5是图1的二级气液混合装置中的气管和喷头的剖面图。图6是图5中的气管的剖面图。图7是图5中的喷头的剖面图。图8是图5中的喷头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由箱体1、进水管2、进气管3、一级气液混合装置4、防水电机5、二级气液混合装置6、第一导流隔板7、第二导流隔板8以及出水喷嘴9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所述进水管2和进气管3安装于箱体1下部的一侧,所述出水喷嘴9安装于箱体1下部的另一侧,通过出水喷嘴9将气液混合液排出。所述进水管2和进气管3分别连接至一级气液混合装置4,从而将水和氧气送至一级气液混合装置4进行混合。所述一级气液混合装置4由三通接口41、混合壳体42、搅拌叶轮43、转轴44以及一级混合液接口45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所述三通接口41分别和进水管2、进气管3、混合壳体42连通,从而将氧气和水送入混合壳体42。所述搅拌叶轮43收容于混合壳体42内,其上设有两圈搅拌叶片46,且两圈搅拌叶片46呈错位排布,从而使液体形成紊流,最大程度的让氧气和水混合,并将气泡体积缩小至纳米级。所述转轴44连接至防水电机5,并由防水电机5驱动,其上安装有所述搅拌叶轮43。所述一级混合液接口45和混合壳体42连通,并将气液混合液排出。所述防水电机5收容于箱体1内,其连接并驱动一级气液混合装置4,并为整个发生器工作提供动力。该防水电机5采用箱体1内的水进行冷却,从而能够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且使发生器可在无水和有水的环境中均能使用。所述箱体1的下部设有一网板11,所述防水电机5安装于网板11上;所述进水管2位于网板11的下方,所述出水喷嘴9位于网板11的上方。所述网板11可将水中的杂质进行祛除,并阻挡在其下方。所述二级气液混合装置6通过一连接管道10和一级气液混合装置4连接,其位于箱体1内的上部,其能将气液进一步混合。所述连接管道10具体和一级混合液接口45连通。所述二级气液混合装置6由本体61、气管62、喷头63以及伞形导流头64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所述本体61的顶部连接所述气管62,底部连接所述连接管道10。所述本体61内设有一隔板611,隔板611的上方形成一进气室612,下方形成一进液室613。所述本体61的一侧设有一延伸管65。所述进气室612和延伸管65通过一进气道66连通;所述进液室613和延伸管65通过一进液道67连通所述气管62位于箱体1内,其能吸入箱体1内的氧气至进气室612。所述喷头63安装于本体61内,具体的说,其收容于延伸管65内,其包括一喷头体631,所述喷头体631的中央设有一过水孔632,所述过水孔632和进液道67连通。所述喷头体631的表面设有一圈翼缘633,翼缘633上均布有若干吸气孔634。所述翼缘633一侧形成一环形腔635;所述环形腔635分别和进气道66、吸气孔634连通。所述伞形导流头64连接至本体61上,并位于箱体1内,其能将气液混合液呈伞状排入箱体1内,并增大混合液与氧气的接触面。所述第一导流隔板7和第二导流隔板8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一导流缝78。所述第一导流隔板7自箱体1内的顶部竖直向下延伸至箱体1内的中下部;所述第二导流隔板8自网板11上竖直向上延伸至箱体1内的中上部。所述防水电机5、二级气液混合装置6位于第一导流隔板7的同一侧;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进水管、进气管、一级气液混合装置、防水电机、二级气液混合装置、第一导流隔板、第二导流隔板以及出水喷嘴;其中,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安装于箱体下部的一侧,所述出水喷嘴安装于箱体下部的另一侧;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分别连接至一级气液混合装置;所述防水电机收容于箱体内,其连接并驱动一级气液混合装置;所述二级气液混合装置通过一连接管道和一级气液混合装置连接,其位于箱体内的上部;所述第一导流隔板和第二导流隔板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一导流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进水管、进气管、一级气液混合装置、防水电机、二级气液混合装置、第一导流隔板、第二导流隔板以及出水喷嘴;其中,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安装于箱体下部的一侧,所述出水喷嘴安装于箱体下部的另一侧;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分别连接至一级气液混合装置;所述防水电机收容于箱体内,其连接并驱动一级气液混合装置;所述二级气液混合装置通过一连接管道和一级气液混合装置连接,其位于箱体内的上部;所述第一导流隔板和第二导流隔板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一导流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液混合装置包括三通接口、混合壳体、搅拌叶轮、转轴以及一级混合液接口;其中,所述三通接口分别和进水管、进气管、混合壳体连通;所述搅拌叶轮收容于混合壳体内;所述转轴连接至防水电机,并由防水电机驱动,其上安装有所述搅拌叶轮;所述一级混合液接口分别和连接管道、混合壳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轮上设有两圈搅拌叶片,且两圈搅拌叶片呈错位排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本体、气管、喷头以及伞形导流头;其中,所述本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气管,底部连接所述连接管道;所述气管位于箱体内;所述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捷徐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巧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