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219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包括有至少一线圈、一第一包覆体、一第二包覆体及二个电极;每一个线圈系具有两个电性端子;该第一包覆体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做一成型包覆;该第二包覆体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底缘做一成型包覆,并与该第一包覆体结合成型;该二个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包覆体与该第二包覆体外侧,并分别电性连结于该线圈两个电性端子。通过利用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彼此结合成型并将线圈一体包覆住,配合利用二个电极设置于第一包覆体与第二包覆体外侧并分别电性连结于两个电性端子,利用如此结构之设计,能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制造出薄型电感线圈时,可达到简化产品制程,提增产品产量,并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包括有至少一线圈、一第一包覆体、一第二包覆体及二个电极;每一个线圈系具有两个电性端子;该第一包覆体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做一成型包覆;该第二包覆体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底缘做一成型包覆,并与该第一包覆体结合成型;该二个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包覆体与该第二包覆体外侧,并分别电性连结于该线圈两个电性端子。通过利用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彼此结合成型并将线圈一体包覆住,配合利用二个电极设置于第一包覆体与第二包覆体外侧并分别电性连结于两个电性端子,利用如此结构之设计,能使本专利技术在制造出薄型电感线圈时,可达到简化产品制程,提增产品产量,并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避免浪费。【专利说明】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感线圈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与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系广泛的使用于现代人的生活中;其中,电感线圈在电子产品中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脚色。请参阅图1至图5,系习用的一种薄型电感线圈的制程示意图;并且请同时参阅图6,系薄型电感线圈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习用之薄型电感线圈的制造方法系包括下述步骤: 首先,系执行步骤S01’,将一第一导电板110a’与一第二导电板I IOb ’分别冲压形成包含有一第一导接件125a’之一第一线圈层120a’以及包含有一第二导接件125b’之一第二线圈层120b’ ;接着,系执行步骤S02’,以焊接方式迭合该第一线圈层120a’与该第二线圈层120b’,同时将两个导引接线130’接合在一起,使得该第一线圈层120a’与该第二线圈层120b’构成一电感线圈120’。完成前述步骤之后,该方法系接着执行步骤S03’,以一盖体140’包覆该电感线圈120’,其中,该盖体140’系由磁性粉末材料所形成;最后,系执行步骤S04’,将该第一导接件125 a’与该第二导接件125b’裁剪并焊接固定成两个电极。然而,习用之薄型电感线圈的制造方法系藉由料带200’的方式大量生产,并透过裁剪将复数个电感线圈120’成品自该200’料带上取下,接着便将剩余之料带200’直接丢弃;如此,不仅造成电感线圈120’之制造成本增加,更同时导致料带200’之浪费。除此之夕卜,于该步骤(S02’ )中,系透过焊接的方式迭合第一线圈层120a’与第二线圈层120b’以构成一电感线圈120’,该方式更进一步增加了该电感线圈120’之制造难度。经由上述,可以得知习用之薄型电感线圈的制造方法系具有缺点与不足;有鉴于此,本案之专利技术人系极力加以研究专利技术,终于研发完成本专利技术之一种薄电感线圈之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薄型电感线圈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包括有: 一线圈,该线圈系具有两个电性端子 '及一第一包覆体,其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做一成型包覆 '及一第二包覆体,其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底缘做一成型包覆,并与该第一包覆体结合成型;及 二个电极,系设置于该第一包覆体与该第二包覆体外侧,并分别电性连结于该线圈的两个电性端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个电性端子之截面系露出于该第一包覆体与该第二包覆体之外,以分别电性连接该二个电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圈系由一金属线与包覆于该金属线外之一绝缘层所构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圈系由一铜线与包覆于该铜线外之一绝缘层所构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个电极是通过真空溅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个电极包括有镍层和锡层,该镍层镀设于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上并位于电性端子的周围与电性端子电性连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个电极是通过直接沾或镀银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个电极为二个金属电极板,该二个金属电极板分别焊接固定于该二个电性端子。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更包括有: 两线圈,且每一个线圈系具有两个电性端子 '及 一第一包覆体,其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上方做一成型包覆;及一第二包覆体,其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底缘做一成型包覆,并与该第一包覆体结合成型;及 二个电极,系设置于该第一包覆体与该第二包覆体外侧,并分别电性连结于该两个电性端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该两个线圈系以镜射方式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包覆体与该第二包覆体之中,并且,其中两线圈之两个电性端子系呈电性连接,而该电性端子之截面系露出于该等包覆体外侧,并分别电性连接该二个电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利用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彼此结合成型并将线圈一体包覆住,配合利用二个电极设置于第一包覆体与第二包覆体外侧并分别电性连结于两个电性端子,如此本专利技术在生产时可将很多个线圈排列定位于一基板表面之一基层上进行封装生产,这样才能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相对传统之以料带的生产方式就无法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因为料带所占空间与体积都较大,所以无法一次达生产很多个线圈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不需要藉由料带的方式即可制造出薄型电感线圈,便于简化产品制程,以提增产品产量,并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避免浪费。二、通过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也可以使线圈在被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封装的过程中,利用向下挤压掺杂有塑料铁粉之同时所产生的压力,使线圈原两突出较长的电性端子,可以被切断成适当的突出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外的预期长度,而不需再进行另外的裁断加工程序,进而得以简化加工制程,降低制造成本。三、通过采用真空溅镀的方式或者直接沾或镀银的方式形成二电极,系可避免透过焊接的方式结合电感线圈与外部电极,进一步降低产品制造的难度。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的薄型电感线圈制造过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是习用的薄型电感线圈制造过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是习用的薄型电感线圈制造过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4是习用的薄型电感线圈制造过程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5是习用的薄型电感线圈制造过程的第五状态示意图; 图6是习用之薄型电感线圈的制造方法之流程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之制造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的第一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的第二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的第三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的第四示意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的第五示意图; 图14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之侧面的第一剖视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之侧面的第二剖视图; 图16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之侧面的第三剖视图; 图17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之侧面的第四剖视图; 图18是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之侧面的第五剖视图; 图19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的半成品立体图; 图20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的成品立体图; 图21是本专利技术之薄型电感线圈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2是本专利技术之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线圈,该线圈系具有两个电性端子;及一第一包覆体,其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做一成型包覆;及一第二包覆体,其具有树脂与铁粉,系将该线圈底缘做一成型包覆,并与该第一包覆体结合成型;及二个电极,系设置于该第一包覆体与该第二包覆体外侧,并分别电性连结于该线圈的两个电性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旻彻徐钰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建冠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湧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