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4197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浇口及流道内胶体去除不方便的问题。本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模框,模芯、斜顶杆,和顶杆固定板,模芯侧壁上开设有进胶流道,模框上安装有竖直导轨,模芯包括上下抵靠的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芯侧壁位于竖直导轨内且上模芯仅能沿竖直导轨上下移动,斜顶杆一端倾斜与下模芯连接,另一端穿过顶杆固定板且能在顶杆固定板内径向滑动,顶杆固定板上固连有一直顶杆,直顶杆一端固连有第一滑块,下模芯下端面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且进胶流道穿过第一滑块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脱模效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属于机械
。它解决了现有的浇口及流道内胶体去除不方便的问题。本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模框,模芯、斜顶杆,和顶杆固定板,模芯侧壁上开设有进胶流道,模框上安装有竖直导轨,模芯包括上下抵靠的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芯侧壁位于竖直导轨内且上模芯仅能沿竖直导轨上下移动,斜顶杆一端倾斜与下模芯连接,另一端穿过顶杆固定板且能在顶杆固定板内径向滑动,顶杆固定板上固连有一直顶杆,直顶杆一端固连有第一滑块,下模芯下端面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且进胶流道穿过第一滑块侧壁。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脱模效率高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目前,用于生产的产品模具使用的进胶结构通常是在模芯侧壁上开设有进胶流道,当产品定型以后,进胶流道内的胶体被称为浇口,当产品成型以后需要水平移动模芯来去除模芯侧壁上与成型产品连在一起的胶体,现有的多数产品可以采用这种简单的去除浇口及流道内胶体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有两处限制:1、当产品头部或后部有筋位或其他影响模芯滑动的胶位则模芯滑动时被产品倒扣无法使浇口及流道内胶体去除从而无法使用这样的进胶结构;2、模芯上的浇口及流道内胶体无法自动脱模,需手工来完成取浇口及流道内胶体的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脱模效率高的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模框、模芯、斜顶杆和顶杆固定板,模芯侧壁上开设有进胶流道,其特征在于,模框上安装有竖直导轨,所述的模芯包括上下抵靠的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芯侧壁位于竖直导轨内且上模芯仅能沿竖直导轨上下移动,斜顶杆一端倾斜与下模芯连接,另一端穿过顶杆固定板且能在顶杆固定板内径向滑动,顶杆固定板上固连有一直顶杆,直顶杆一端固连有第一滑块,下模芯下端面开有第一滑槽,上述的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且进胶流道穿过第一滑块侧壁。在上述的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中,第一滑块下端水平方向具有凸出,第一滑槽内侧壁开设有凹槽,凸出位于凹槽内。在上述的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中,上模芯下端面为斜面,下模芯上端面为斜面,两斜面配合互补且倾斜方向与斜顶杆倾斜方向相同。在上述的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中,上模芯下端面开有两第二滑槽,滑槽内设有第二滑块,下模芯与第二滑块固连。在上述的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中,下模芯上端面两端开设有两凹口,上模芯与凹口对应的端部设有挡块。在上述的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中,顶杆固定板上开设有矩形滑槽且斜顶杆投影在滑槽轴心线上,斜顶杆穿过矩形滑槽。在上述的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中,斜顶杆有两根且平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当斜顶杆向上推动上下模芯一起向上运动,直顶杆端部的第一滑块相对向下移动,位于滑块上的进胶流道会相对向下移动,进胶流道上的胶体就能被向下拉松动从而方便稍后进一步去除浇口及流道内的胶体;2、第一滑块下端水平方向具有凸出,第一滑槽内侧壁开设有凹槽,上述的凸出位于凹槽内,初始状态时下模芯被第一滑块上的凸出阻挡,无法水平滑动,当下模芯被斜顶杆向上顶出一段距离后,下模芯才能水平移动;3、上模芯下端面为斜面,下模芯上端面为斜面,两斜面配合互补且倾斜方向与斜顶杆倾斜方向相同,当上模芯和下模芯同时向上移动时,上模芯被竖直滑轨约束只能向上移动,下模芯顺势向倾斜方向移动从而达到断开浇口及流道内的胶体的目的;4、上模芯下端面开有两第二滑槽,滑槽内设有第二滑块,下模芯与第二滑块固连,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卡合较紧,保证在产品成型时或者静止状态下上模芯和下模芯不会相对滑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下模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顶杆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0、上模芯;11、第二滑块;12、第二滑槽;13、挡块;20、下模芯;21、凹口 ;22、进胶流道;30、竖直导轨;40、斜顶杆;50、顶杆固定板;51、矩形滑槽;60、直顶杆;61、第一滑块;62、第一滑槽;63、凸出;6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5所示,本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模框(图中未标出),模芯、斜顶杆40,和顶杆固定板50,模芯侧壁上开设有进胶流道22,其特征在于,模框上安装有竖直导轨30,所述的模芯包括上下抵靠的上模芯10和下模芯20,上模芯10侧壁位于竖直导轨30内且上模芯10仅能沿竖直导轨30上下移动,斜顶杆40 —端倾斜与下模芯20连接,另一端穿过顶杆固定板50且能在顶杆固定板50内径向滑动,顶杆固定板50上固连有一直顶杆60,直顶杆60 —端固连有第一滑块61,下模芯20下端面开有第一滑槽62,上述的第一滑块61位于第一滑槽62内且进胶流道22穿过第一滑块61侧壁。向上推动斜顶杆40,由于斜顶杆40倾斜设置,所以下模芯20受到斜顶杆40施加的力分为竖直向上的力和水平方向上的力,由于上模芯10位于竖直导轨30内,贝U上模芯10只能沿竖直导轨30向上运动,下模芯20受到斜顶杆40施加的力分为竖直向上的力和水平方向上的力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竖直方向上都能移动。初始阶段,由于进胶流道22部分位于第一滑块61内,直顶杆60端部的第一滑块61相对向下移动,位于滑块上的进胶流道22会相对向下移动,进胶流道22内的剩余胶体就能被向下拉松动从而方便稍后进一步去除浇口。下模芯20水平移动,移动中将位于模芯上的浇口及流道内的胶体与成型产品断开,从而起到去除浇口及流道内胶体的作用,此时斜顶杆40在上升的同时也在顶杆固定板50内径向移动,从而稳定住斜顶杆40的运动方向,保证斜顶杆40不会左右摇摆。如图2所示,上模芯10下端面为斜面,下模芯20上端面为斜面,两斜面配合互补且倾斜方向与斜顶杆40倾斜方向相同,上模芯10下端面开有两第二滑槽12,滑槽内设有第二滑块11,下模芯20与第二滑块11固连,第二滑块11与第二滑槽12卡合较紧,保证在产品成型时或者静止状态下上模芯10和下模芯20不会相对滑动,当当上模芯10和下模芯20同时向上移动时,上模芯10被竖直滑轨约束只能向上移动,而即使水平方向上的分力比较小下模芯20顺势向倾斜方向移动从而达到断开浇口及流道内胶体的目的。下模芯20上端面两端开设有两凹口 21,上模芯10与凹口 21对应的端部设有挡块13,当下模芯20开始沿着上模芯10下端面移动以后,下模芯20的凹口 21移入挡块13下方,当下模芯20继续移动,凹口 21侧壁和挡块13接触,则下模芯20不能继续水平移动,控制了下模芯20移动的范围。优选的,斜顶杆40的数目为两根且平行设置,两根斜顶杆40同时作用于下模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内浇口及流道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模框、模芯、斜顶杆和顶杆固定板,模芯侧壁上开设有进胶流道,其特征在于,模框上安装有竖直导轨,所述的模芯包括上下抵靠的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芯侧壁位于竖直导轨内且上模芯仅能沿竖直导轨上下移动,斜顶杆一端倾斜与下模芯连接,另一端穿过顶杆固定板且能在顶杆固定板内径向滑动,顶杆固定板上固连有一直顶杆,直顶杆一端固连有第一滑块,下模芯下端面开有第一滑槽,上述的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且进胶流道穿过第一滑块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南方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