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656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端子座和导电触件,端子座一侧开口并形成有供导电触件安装的安装腔;导电触件包括可封堵开口的基板、相对应设于基板两侧且用于焊接的触脚,基板对应触脚的另外两侧对称设置有触片,触片向内弯折并形成有可夹持导线的连接部;端子座对应连接部一侧设有供导线穿设的通孔,端子座对应安装腔内侧设有供导线架设的支座,端子座对应安装腔的内壁与支座之间形成有供连接部嵌入的卡槽;连接部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倒刺,端子座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配合倒刺的刺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线端子有效提高了导电触件与端子座的连接强度,使导电触件与端子座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避免导电触件攒动而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端子座和导电触件,端子座一侧开口并形成有供导电触件安装的安装腔;导电触件包括可封堵开口的基板、相对应设于基板两侧且用于焊接的触脚,基板对应触脚的另外两侧对称设置有触片,触片向内弯折并形成有可夹持导线的连接部;端子座对应连接部一侧设有供导线穿设的通孔,端子座对应安装腔内侧设有供导线架设的支座,端子座对应安装腔的内壁与支座之间形成有供连接部嵌入的卡槽;连接部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倒刺,端子座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配合倒刺的刺槽。本技术接线端子有效提高了导电触件与端子座的连接强度,使导电触件与端子座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避免导电触件攒动而影响产品性能。【专利说明】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与电路板焊接的电连接件,其一般包括有端子座和导电触件,当导电触件安装进端子座后,再将导电触件与线路板焊接,该电连接件可供导线接入;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电连接件,其导电触件虽然固定在端子座内,但是连接不是很紧密,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攒动,长此以往将导致导电触件与导线磨损严重,甚至是影响导电触件与线路板的焊接可靠性,因此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有效提高了导电触件与端子座的连接强度,使导电触件与端子座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避免导电触件攒动而影响产品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端子座和导电触件,端子座一侧开口并形成有供导电触件安装的安装腔;导电触件包括可封堵开口的基板、相对应设于基板两侧且用于焊接的触脚,基板对应触脚的另外两侧对称设置有触片,触片向内弯折并形成有可夹持导线的连接部;端子座对应连接部一侧设有供导线穿设的通孔,端子座对应安装腔内侧设有供导线架设的支座,端子座对应安装腔的内壁与支座之间形成有供连接部嵌入的卡槽;连接部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倒刺,端子座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配合倒刺的刺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触件设于安装腔内并可封堵开口,接线端子通过基板两侧的触脚焊接于线路板上,对称设于基板两侧的触片向内弯折并形成有可夹持导线的连接部,导线自通孔穿入端子座内,架设在支座上且被连接部夹持;端子座对应安装腔的内壁与支座之间形成有供连接部嵌入的卡槽,连接部通过嵌入卡槽内进行定位,连接部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倒刺,当导电触件安装进安装腔内时,通过倒刺卡进刺槽内将导电触件固定;该接线端子有效提高了导电触件与端子座的连接强度,使导电触件与端子座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避免导电触件攒动而影响产品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片对应通孔的另一端为夹持端,夹持端向外延伸有卡块,安装腔的内壁上设有适配卡块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线穿设于端子座内并被连接部夹持时,导线将触片的夹持端撑开,此时夹持端延伸出的卡块刚好卡进滑槽内,对导电触件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对应连接部的另一侧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上突出有倒刺,安装腔的内壁上开设有适配倒刺的刺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部上的倒刺与刺槽的配合,使得导电触件与端子座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避免其攒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子座对应触脚位置设有供触脚嵌入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子座对应触脚位置设有供触脚嵌入的凹槽,当导电触件安装在安装腔内时,触脚刚好嵌入在凹槽内,使得接线端子与线路板的接触面平整,便于其安装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触片、触脚和安装部均一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板、触片、触脚和安装部均一体设置,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触件由铜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触件由铜制成,使导电触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方便生产加工,同时使导电触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确保设备电接触可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电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端子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端子座的外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电触件;11、基板;12、触脚;13、连接部;131、触片;132、夹持端;133、卡块;14、倒刺;15、安装部;2、端子座;21、安装腔;22、通孔;221、刺槽;23、支座;24、卡槽;25、滑槽;26、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接线端子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端子座2和导电触件1,端子座2 —侧开口并形成有供导电触件I安装的安装腔21 ;导电触件I包括可封堵开口的基板11、相对应设于基板11两侧且用于焊接的触脚12,基板11对应触脚12的另外两侧对称设置有触片131,触片131向内弯折并形成有可夹持导线的连接部13 ;端子座2对应连接部13 —侧设有供导线穿设的通孔22,端子座2对应安装腔21内侧设有供导线架设的支座23,端子座2对应安装腔21的内壁与支座23之间形成有供连接部13嵌入的卡槽24;连接部13对应通孔22位置设置有倒刺14,端子座2对应通孔22位置设置有配合倒刺14的刺槽2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触件I设于安装腔21内并可封堵开口,接线端子通过基板11两侧的触脚12焊接于线路板上,对称设于基板11两侧的触片131向内弯折并形成有可夹持导线的连接部13,导线自通孔22穿入端子座2内,架设在支座23上且被连接部13夹持;端子座2对应安装腔21的内壁与支座23之间形成有供连接部13嵌入的卡槽24,连接部13通过嵌入卡槽24内进行定位,连接部13对应通孔22位置设置有倒刺14,当导电触件I安装进安装腔21内时,通过倒刺14卡进刺槽221内将导电触件I固定;该接线端子有效提高了导电触件I与端子座2的连接强度,使导电触件I与端子座2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避免导电触件I攒动而影响产品性能。所述触片131对应通孔22的另一端为夹持端132,夹持端132向外延伸有卡块133,安装腔21的内壁上设有适配卡块133的滑槽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线穿设于端子座2内并被连接部13夹持时,导线将触片131的夹持端132撑开,此时夹持端132延伸出的卡块133刚好卡进滑槽25内,对导电触件I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所述基板11对应连接部13的另一侧设有安装部15,安装部15上突出有倒刺14,安装腔21的内壁上开设有适配倒刺14的刺槽2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部15上的倒刺14与刺槽221的配合,使得导电触件I与端子座2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避免其攒动。所述端子座2对应触脚12位置设有供触脚12嵌入的凹槽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子座2对应触脚12位置设有供触脚12嵌入的凹槽26,当导电触件I安装在安装腔21内时,触脚12刚好嵌入在凹槽26内,使得接线端子与线路板的接触面平整,便于其安装固定。所述基板11、触片131、触脚12和安装部15均一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板11、触片131、触脚12和安装部15均一体设置,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导电触件I由铜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触件I采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端子座和导电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一侧开口并形成有供导电触件安装的安装腔;所述导电触件包括可封堵开口的基板、相对应设于基板两侧且用于焊接的触脚,所述基板对应触脚的另外两侧对称设置有触片,触片向内弯折并形成有可夹持导线的连接部;所述端子座对应连接部一侧设有供导线穿设的通孔,端子座对应安装腔内侧设有供导线架设的支座,所述端子座对应安装腔的内壁与支座之间形成有供连接部嵌入的卡槽;所述连接部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倒刺,端子座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配合倒刺的刺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雷明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鼎力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