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健专利>正文

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过渡无侧门车厢制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237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过渡无侧门车厢制造”在现有站台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在轨道列车编组前后增加超出站台长度的乘客按“路途远近分别乘坐”法乘坐的无侧门车厢,过度无侧门车厢是无侧门车厢的一种,该车厢乘客提前一站进入侯站车厢;整列编组到站后在下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专门用于侯站和上下车的新功能侯站车厢和超出站台的无侧门车厢之间;过渡无侧门车厢起缓解客流作用;扩大了运能;过渡无侧门车厢是解决轨道列车乘车难的高质量有价值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过渡无侧门车厢制造”在现有站台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在轨道列车编组前后增加超出站台长度的乘客按“路途远近分别乘坐”法乘坐的无侧门车厢,过度无侧门车厢是无侧门车厢的一种,该车厢乘客提前一站进入侯站车厢;整列编组到站后在下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专门用于侯站和上下车的新功能侯站车厢和超出站台的无侧门车厢之间;过渡无侧门车厢起缓解客流作用;扩大了运能;过渡无侧门车厢是解决轨道列车乘车难的高质量有价值的方法。【专利说明】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过渡无侧门车厢制造
:1.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本专利技术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城际轻轨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编组的车厢制造。
技术介绍
:2.轨道列车的地铁列车分为A、B、C三种车型,其中A型地铁车,厢长22米,门宽1.4米,单侧门5个,单侧门总宽是1.4X5=7米,双侧门总宽是16.9米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门宽1.米,单侧设2个,一列编组6-8节在站台内;单侧门总宽是2X1=2米;火车列车门宽1.米,单侧设2个,单侧门总宽是2 X 1=2米,火车列车一列编组16-18节。3.现有轨道列车每车厢必有侧上下门。
技术实现思路
:4.专利技术了轨道列车长度超出站台长的“过渡无侧门车厢”,在无侧门车厢与候站车厢之间增加了过渡无侧门车厢,使乘客从候站车厢步行通过过渡无侧门车厢,再进入无侧门车厢,过渡无侧门车厢无座位,功能是缓解客流,分开上、下车乘客作用;5.本专利技术(在结构上)技术特征:(I)位于无侧门车厢与候站车厢之间;车厢,再进入无侧门车厢;(2)只有双向人行道;(3)禁止乘客停留此车厢;(4)中间有纵向隔栏,将上、下车乘客分开,纵向隔栏靠近候站车厢的约三分之一处有“双向通道单页开门”;6.也可两节过渡无侧门车厢并联,以适应旅客多的线路;7.专利技术的轨道列车的候站车厢,技术特征在方法上,是禁止下一站不下车的乘客停留此车厢,是将下一站下车乘客与不下车乘客分开的方法。8.还可将过渡无侧门车厢的自动人行道采用含链条式或皮带式自动人行道,9.过渡无侧门车厢无座位,10.根据权利要求1,中间有纵向隔栏,将上、下车乘客分开,纵向隔栏靠近候站车厢的约三分之一处有“双向通道单页开门”;11.也可两节过渡无侧门车厢并联,以适应旅客多的线路;12,专利技术了轨道列车无侧门车厢(本专利技术在无特殊说明时无侧门车厢皆指客车无侧门车厢)在结构上是没有侧面乘客上、下门,将车厢侧门变为车窗,只留有两个安全门。13.轨道列车无侧门车厢改变了一往本车厢乘客只能从本车厢下站台的方法,及每节车厢必有侧上下车门的方法,创造本车厢无侧上下车门的车厢,乘客必从其他车厢下车方法,发挥人的流动性达到车厢增容的目的。14.专利技术了轨道列车无侧门车厢(本专利技术在无特殊说明时无侧门车厢皆指客车无侧门车厢)在结构上是没有侧面乘客上、下门,将车厢侧门变为车窗,只留有两个安全门。15.轨道列车无侧门车厢改变了一往本车厢乘客只能从本车厢下站台的力法,及每节车厢必有侧上下车门的方法,创造本车厢无侧上下车门的车厢,乘客必从其他车厢下车方法,发挥人的流动性达到车厢增容的目的。16.无侧门车厢靠候站车厢一侧的大略三分之一处有“双向通道单页开门”,并有监控录;既在一进一出的双向通道终端设有两并列门,只有一扇门页,门页宽与两门拄净宽一样,行成开一门,必然关另一门;既开一进通道门就关出通道,开一出通道门就关进通道;门的作用是使双向通道的乘客,或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进候站车厢门开时,此门就关进无侧门车厢;反之亦然,目的是让无侧门车厢内下一站下车乘客在上车乘客全部进入无侧门车厢后,再开门进入候站车厢;反之,亦然,有人监守,保证上车乘客上车马上进入无侧门车厢,下车乘客上车马上进入候站车厢;17.在无侧门车厢与候站车厢之间,也可增加过渡无侧门车厢,使乘客从候站车厢步行通过过渡无侧门车厢,起缓解人流拥挤作用,过渡无侧门车厢无座位,只有双向人行道,禁止乘客停留此车厢,中间看纵向隔栏,将上、下车乘客分开,一条人行道专门供下车用,另一条人行道专门供上车用,上、下车乘客各行其道,乘客单向行走,减少拥堵,再进、出无侧门车厢;过渡无侧门车厢双向人行道中间纵向隔栏有“双向通道单页开门”,只有当上车乘客腾空候站车厢时,单向门将进入无侧门车厢的门关上,将进入候站车厢的门打开,反之亦然,此门大概位于过渡无侧门车厢靠近候站车厢的三分之一处,有人监守,保证上车乘客上车马上进入无侧门车厢;18.在候站车厢与过渡无侧门车厢之间,还可增加了内装有双向自动人行道的过渡无侧门车厢,内装有自动人行道的过渡无侧门车厢无座位,内装有自动人行道的双向道人行道;自动人行道采用含链条式或皮带式自动人行道,中间有纵向隔栏,将上、下车乘客分开,双向人行道与候站车厢的中间纵向隔栏有“双向通道单页开门”;19.火车客车列车乘车方式:可将无侧门车厢变为卧铺车厢,能极大提高火车客车列车舒适度。20.专利技术了轨道列车的无侧门车厢,即在现有车厢去掉侧门,变为车窗,乘客只能从相邻的候站车厢上下车,车厢两端留2个应急门。21.轨道列车为实现“路途远近分别乘坐”法,将地铁、车轨列车无侧门车厢的短乘车区间旅客座位设为横排1-1座,即每一排2座;车厢通道宽2米可让中,远途旅客通过,无侧门车厢的中途乘车区间旅客车厢座位设为横排1-2座,即每排三座;无侧门车厢的远途乘车区间车厢座位设为横排2-2座,即每一排4座位;22.轨道列车候站车厢在功能上创造了本车厢专提供其他车厢乘客下车的车厢,候站车厢无座位,候站车厢专利技术了一种将下一站下站乘客和不下站乘客分开乘坐车厢的方法。23.专利技术了轨道列车的重叠平移动力门一车厢相邻两侧门在开启后,形成前、后两门页与车厢侧墙宽基本相等并重叠,重叠力式如下:24.轨道列车车厢相邻两侧门在开启后,形成前、后两门页大略相等并重叠;车厢相邻两侧门在开启后,形成前、后两门页与车侧墙宽基本相等并重叠。(I)以车厢侧墙为中心线的内藏、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与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2)以车厢侧墙为最里层的外露、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外挂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3)以车厢侧墙为最外层的内藏、、再内藏重叠平移动力门;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25.在同一列车编组中,不同类型车门重叠门时,采用相同的电控控制系统,即共同采用电控电动门控制系统;或共同采用电控气动门控制系统,也要和站台内车厢电控系统一致,并与在驾驶室列车车辆控制单元联接。26.图2-2,是轨道列车候站车厢的地铁A型候站车厢开启方式之一,内藏-车窗-外露长度相等的重叠平移动力门。27.轨道列车车厢门框上各增宽20公分乘3公分加强筋,车厢两侧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专利技术了轨道列车(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长度超出站台长的“过渡无侧门车厢”,在无侧门车厢与侯站车厢之间增加了过渡无侧门车厢,使乘客从侯站车厢步行通过过渡无侧门车厢,再进入无侧门车厢,过渡无侧门车厢无座位,功能是缓解客流,分开上、下车乘客作用;是一种无侧门车厢,本专利技术(在结构上)技术特征: (1)本专利技术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过渡无侧门车厢(在结构上)技术特征:专利技术了无侧门列车车厢(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无侧门车厢皆指客车无侧门车厢),在结构制造上是整节客车车厢没有侧面乘客上下门(不含应急、维修等门)同时也没有乘客座位; (2)只有双向人行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刘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