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827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02:08
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属于饮用水处理的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混凝/絮凝沉淀池和正渗透膜反应器,所述的正渗透膜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池、正渗透膜、驱动液池和储液罐,正渗透膜位于反应池与驱动液池之间,并将反应池与驱动液池隔开,驱动液池与储液罐连通,储液罐底部设有磁场、储液罐上回流阀门通过回流泵与驱动液池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处理后水质稳定可靠、经济安全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合受藻毒素污染的水源水处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属于饮用水处理的
;该装置包括混凝/絮凝沉淀池和正渗透膜反应器,所述的正渗透膜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池、正渗透膜、驱动液池和储液罐,正渗透膜位于反应池与驱动液池之间,并将反应池与驱动液池隔开,驱动液池与储液罐连通,储液罐底部设有磁场、储液罐上回流阀门通过回流泵与驱动液池连通;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处理后水质稳定可靠、经济安全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合受藻毒素污染的水源水处理。【专利说明】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
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属于饮用水处理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地表水污染的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频繁发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异常繁殖并释放藻毒素。淡水水体中藻毒素主要包括肝毒素(hepatotoxins),神经毒素(neurotoxins)和内毒素(endotoxins)。肝毒素包括微囊藻毒素(microcysin),节球藻毒素(nodularin)和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神经毒素主要包括鱼腥藻毒素-a (an-atoxin-a)、鱼腥藻毒素-a (s) 、石房蛤毒素(saxitoxin)、新石房蛤毒素(neosaxitoxin)、和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最新研究认为微囊藻毒素(microcysin)和节球藻毒素(nodularin)等具有较强的促癌作用。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病理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人在洗澡、游泳及其他水上休闲和运动时,皮肤接触含藻毒素水体可引起敏感部位(如眼睛)和皮肤过敏,少量喝入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长期饮用则可能引发肝癌。淡水水体中的藻毒素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地经常发生藻毒素中毒事件,饮用水中的藻毒素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藻毒素结构较为稳定,自然降解过程十分缓慢。且藻毒素具有水溶性和耐热性,力口热煮沸难于将毒素破坏去除,普通的水处理工艺,如混凝沉淀、过滤、加氯也不能将其完全去除。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靠、有效、经济、可行地消除饮用水水源中藻毒素的装置及方法。目前检索到的“水体中消除藻毒素的方法”,过程繁琐、操作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不便于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效果可靠、操作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包括混凝/絮凝沉淀池和正渗透膜反应器,所述的正渗透膜反应器包括进水泵、进水阀门一、反应池、正渗透膜、驱动液池和储液罐,正渗透膜位于反应池与驱动液池之间,并将反应池与驱动液池隔开,驱动液池通过进水阀门二与储液罐连通,储液罐底部设有磁场、储液罐上设有排水阀门和回流阀门,回流阀门通过回流泵与驱动液池连通。由于本技术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及方法仅包括混凝/絮凝沉淀池和正渗透膜反应器,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效果可靠、操作方便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及方法利用了正渗透膜作为分离装置,正渗透膜为半透膜,仅允许溶剂水通过,因此能够完全截留藻毒素,效果可靠;本技术采用磁性纳米颗粒作为驱动液,便于驱动液的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经济安全且无二次污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絮凝沉淀池、2正渗透膜反应器、3进水泵、4进水阀门一、5反应池、6正渗透膜、7驱动液池、8进水阀门二、9储液罐、10磁场、11排水阀门、12回流阀门、13回流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所处理的水体为实验室配制的含藻毒素的河流、湖泊等水体。本实施例的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混凝/絮凝沉淀池I和正渗透膜反应器2,所述的正渗透膜反应器2包括进水泵3、进水阀门一 4、反应池5、正渗透膜6、驱动液池7和储液罐9,正渗透膜6位于反应池5与驱动液池7之间,并将反应池5与驱动液池7隔开,驱动液池7通过进水阀门二 8与储液罐9连通,储液罐9底部设有磁场10、储液罐9上设有排水阀门11和回流阀门12,回流阀门12通过回流泵13与驱动液池7连通。所述的驱动液池7中盛有驱动液。所述的驱动液为磁性纳米颗粒悬浊液。所述的驱动液为10%的Fe3O4-SiO2外包裹有葡聚糖的磁性纳米颗粒悬浊液。所述的磁场10为电磁场。本实施例的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污染水体引入混凝/絮凝沉淀池1,进行混凝/絮凝、沉淀处理,以去除水体中普通胶体和悬浮物等污染物,并初步去除水体所含藻毒素;步骤b、将磁性纳米颗粒加入驱动液池7中,调节驱动液浓度为2%_20% ;步骤C、步骤a处理后的水进入正渗透膜反应池5,进行正渗透处理;步骤d、将驱动液池7中得到的含磁性纳米颗粒驱动液和正渗透出水的混合水体通入储液罐9 ;步骤e、调节储液罐9底部磁场10的强度,使步骤d所得混合水体中的磁性纳米颗粒聚集于储液罐9底部;步骤f、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储液罐9底部的水体回流至驱动液池7 ;步骤g、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储液罐9上部的水体为处理后达标水体。具体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为采用自来水配制的水样中藻毒素的去除方法实施例。实验室用自来水配制水样,其微囊藻毒素的含量为100ug/kg。采用图1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污染水体引入混凝/絮凝沉淀池1,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步骤b、将磁性纳米颗粒加入驱动液池7中,调节驱动液浓度为2% ;步骤C、步骤a处理后的水进入正渗透膜反应池5,进行正渗透处理;步骤d、将驱动液池7中得到的含磁性纳米颗粒驱动液和正渗透出水的混合水体通入储液罐9 ;步骤e、调节储液罐9底部磁场10的强度,使步骤d所得混合水体中的磁性纳米颗粒聚集于储液罐9底部;步骤f、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储液罐9底部的水体回流至驱动液池7 ;步骤g、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储液罐9上部的水体为处理后达标水体。本实施例中,出水中未检出微囊藻毒素,出水通量为1.0L/ (m2h)。具体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为采用发生水华的湖泊中藻毒素的去除方法实施例。采用图1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污染水体引入混凝/絮凝沉淀池1,进行混凝沉淀处理; 步骤b、将磁性纳米颗粒加入驱动液池7中,调节驱动液浓度为20% ;步骤C、步骤a处理后的水进入正渗透膜反应池5,进行正渗透处理;步骤d、将驱动液池7中得到的含磁性纳米颗粒驱动液和正渗透出水的混合水体通入储液罐9 ;步骤e、调节储液罐9底部磁场10的强度,使步骤d所得混合水体中的磁性纳米颗粒聚集于储液罐9底部;步骤f、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储液罐9底部的水体回流至驱动液池7 ;步骤g、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储液罐9上部的水体为处理后达标水体。本实施例中,出水中未检出微囊藻毒素,出水通量达10.0L/ (m2h)。【权利要求】1.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絮凝沉淀池(I)和正渗透膜反应器(2),所述的正渗透膜反应器(2)包括进水泵(3)、进水阀门一(4)、反应池(5)、正渗透膜(6)、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水体中藻毒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絮凝沉淀池(1)和正渗透膜反应器(2),所述的正渗透膜反应器(2)包括进水泵(3)、进水阀门一(4)、反应池(5)、正渗透膜(6)、驱动液池(7)和储液罐(9),正渗透膜(6)位于反应池(5)与驱动液池(7)之间,并将反应池(5)与驱动液池(7)隔开,驱动液池(7)通过进水阀门二(8)与储液罐(9)连通,储液罐(9)底部设有磁场(10)、储液罐(9)上设有排水阀门(11)和回流阀门(12),回流阀门(12)通过回流泵(13)与驱动液池(7)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城赵烟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艾科瑞思产品设计与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