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连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596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连接板,包括左右对称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均包括上板、下板、固定板和中心轴;上板与下板之间通过中心轴连接,固定板通过固定铆钉固定在下板上,同时贯穿过中心轴;固定板还通过定位铆钉固定下板上;上板上设有限位钉,上板上设有定位槽口;固定板上设有与限位钉相配合的限位凸起;右连接板还包括限位块、手柄轴和拉簧;限位块一端通过手柄轴与下板相连,另一端通过定位铆钉固定下板上;拉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下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块上;限位块上设有与定位槽口上配合定位齿。优点是制造成本低,产品质量可靠;承载强度大,结构巧妙牢靠,工艺、通用性好;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连接板,包括左右对称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均包括上板、下板、固定板和中心轴;上板与下板之间通过中心轴连接,固定板通过固定铆钉固定在下板上,同时贯穿过中心轴;固定板还通过定位铆钉固定下板上;上板上设有限位钉,上板上设有定位槽口;固定板上设有与限位钉相配合的限位凸起;右连接板还包括限位块、手柄轴和拉簧;限位块一端通过手柄轴与下板相连,另一端通过定位铆钉固定下板上;拉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下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块上;限位块上设有与定位槽口上配合定位齿。优点是制造成本低,产品质量可靠;承载强度大,结构巧妙牢靠,工艺、通用性好;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座椅连接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连接板,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座椅上的汽车座椅连接板。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主机厂对汽车座椅连接板的技术要求如承载强度、工艺结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通用性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内各大汽车座椅企业都在研究开发不同结构的汽车座椅连接板。传统的多样化的汽车座椅连接板将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柳州李尔方盛CV3L车型所能适用的座椅连接板的特殊要求:要求座椅连接板的承载能力要大,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要方便,安全系数高,座椅连接板的安装尺寸需符合CV3L车型上的座椅的尺寸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产品质量可靠,生产成本低的汽车座椅连接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连接板,包括左右对称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均包括上板、下板、固定板和中心轴;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通过中心轴连接,固定板通过固定铆钉固定在下板上,同时贯穿过中心轴;所述固定板还通过定位铆钉固定下板上;所述上板上设有限位钉,并且上板上设有定位槽口 ;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限位钉相配合的限位凸起;其中,所述右连接板还包括限位块、手柄轴和拉簧;所述限位块一端通过手柄轴与下板相连,另一端通过定位铆钉固定下板上;拉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下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块上;所述限位块上设有与定位槽口上配合定位齿。为了方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与汽车座椅的安装,本技术所述上板上设有与外部汽车座椅相连的上板安装孔。为了方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与汽车座椅的安装,本技术所述下板上设有与外部汽车座椅相连的下板安装孔。本技术所述上板、下板、固定板与中心轴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冲铆中心轴的方式实现上板、下板、固定板与中心轴的连接。本技术采用冲铆中心轴的方式实现上板、下板、固定板与中心轴的连接,其主要目的是从生产成本,加工效率的角度出发;其优点主要有:用自冲铆接方法进行铆接,铆接牢靠性要比点焊好;铆接质量稳定,达到牢固一致的铆接效果;铆接过程清洁,无烟雾;比焊接消耗能量少得多;铆接过程比较容易进行自动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产品制造成本低,产品质量可靠,生产成本低;承载强度大,结构巧妙牢靠,工艺、通用性好,制造工艺简单;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右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左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2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以柳州李尔方盛CV3L车型用的座椅连接板为例进行如下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连接板,它包括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对称设置的结构;左连接板包括:上板1、下板3、固定板4和中心轴7 ;所述上板I与下板3之间通过中心轴7连接,固定板4通过固定铆钉10固定在下板3上,同时贯穿过中心轴7 ;本实施例中的上板1、下板3、固定板4与中心轴7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冲铆中心轴7的方式实现上板1、下板3、固定板4与中心轴7的连接。固定板4还通过定位铆钉6固定下板3上;固定板4与下板3连接也是采用冲铆定位铆钉6方式实现固定板4、下板3与定位铆钉6的连接。上板I上设有限位钉9,并且上板I上设有定位槽口 1-1 ;所述固定板4上设有与限位钉9相配合的限位凸起4-1。本实施中左连接板的组装过程为:首先将中心轴7正确放在工装上,将下板3放在中心轴3对应铆接部位铆接上,然后将固定板4通过固定铆钉10、定位铆钉6、中心轴7把上板1、下板3通过铆接固定铆钉10、定位铆钉6和中心轴7固定起来;完成后保证上板I和下板3之间能进行相对转动。在左连接板总成装配完成后,需对单件进行调试、检验等动作,确保每一只左连接板都为合格件。右连接板包括上板1、下板3、固定板4、中心轴7、限位块2、手柄轴5和拉簧8 ;所述上板I与下板3之间通过中心轴7连接,固定板4通过固定铆钉10固定在下板3上,同时贯穿过中心轴7 ;本实施例中的上板1、下板3、固定板4与中心轴7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冲铆中心轴7的方式实现上板1、下板3、固定板4与中心轴7的连接。固定板4还通过定位铆钉6固定下板3上;固定板4与下板3连接也是采用冲铆定位铆钉6方式实现固定板4、下板3与定位铆钉6的连接。上板I上设有限位钉9,并且上板I上设有定位槽口 1-1 ;所述固定板4上设有与限位钉9相配合的限位凸起4-1。所述限位块2 —端通过手柄轴5与下板3相连,另一端通过定位铆钉6固定下板3上;拉簧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下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块2上;所述限位块2上设有与定位槽口 1-1上配合定位齿2-1。本实施中左连接板的组装过程为:首先将中心轴7正确放在工装上,将下板3准确放在中心轴7对应铆接部位铆接上,然后将固定板4和限位块2通过固定铆钉10、定位铆钉6、中心轴7把上板1、下板3通过铆接固定铆钉10、定位铆钉6和中心轴7固定起来,保证将限位块2上的定位齿2-1对应装入上板I上的定位槽口 1-1内;后将手柄轴5贯穿过限位块2后固定在下板3上;完成后保证上板I和下板3之间能进行相对转动;最后将拉簧8安装在下板3和限位块2上。在由连接板总成装配完成后,需对单件进行调试、检验等动作,确保每一只右连接板都为合格件。最终,再将左、右连接板总成装配在专用调试工装上,检测手柄落锁性能、手柄解锁力等。对于每批产品,还需进行形式试验,主要是静强度,确保产品符合汽车行业标准要求。本技术中所述的在装配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过程中,所用到的工装,为现有技术中用来安装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用的工装,其具体的结构本技术不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手柄安装在手柄轴5上,向上提起手柄,同时手柄轴5上提,同时也带动右限位块2上提,限位块2上的定位齿2-1与上板I上的定位槽口 1-1脱离,此时只需通过外力调节上板,即可实现座椅的调整,调整好之后,放下手柄,使得限位块2上的定位齿2-1重新装入上板I上的定位槽口 1-1内,完成座椅的调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均包括上板(I)、下板(3)、固定板(4)和中心轴(7);所述上板(I)与下板(3)之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均包括上板(1)、下板(3)、固定板(4)和中心轴(7);所述上板(1)与下板(3)之间通过中心轴(7)连接,固定板(4)通过固定铆钉(10)固定在下板(3)上,同时贯穿过中心轴(7);所述固定板(4)还通过定位铆钉(6)固定下板(3)上;所述上板(1)上设有限位钉(9),并且上板(1)上设有定位槽口(1?1);所述固定板(4)上设有与限位钉(9)相配合的限位凸起(4?1);其中,所述右连接板还包括限位块(2)、手柄轴(5)和拉簧(8);所述限位块(2)一端通过手柄轴(5)与下板(3)相连,另一端通过定位铆钉(6)固定下板(3)上;拉簧(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下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块(2)上;所述限位块(2)上设有与定位槽口(1?1)上配合定位齿(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士祥马明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力乐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