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490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包括基体、背帽、两个螺钉,所述基体的一端与背帽螺纹连接,且所述螺钉旋入背帽上两个螺纹孔中并顶紧基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装夹变形小、性能可靠、造价低廉、装卸方便、提高铣削效率、适用于装夹困难、批量生产的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包括基体、背帽、两个螺钉,所述基体的一端与背帽螺纹连接,且所述螺钉旋入背帽上两个螺纹孔中并顶紧基体。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装夹变形小、性能可靠、造价低廉、装卸方便、提高铣削效率、适用于装夹困难、批量生产的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专利说明】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加工的一种装置。
技术介绍
铝合金材料薄壁零件因其质量轻、强度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仪表等领域,但其刚度差,装夹困难。一次投产数量多。常规铣削圆盘式薄壁零件的装卡方式是通过三爪卡住其外圆。缺点是:当夹紧力太小,铣削时零件会在三爪内转动;当夹紧力太大,零件会因受夹紧力而变形,并且随着加工的进行,零件越来越薄,零件刚度随之下降,加工变形加剧,导致零件发颤,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过程不稳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铣削圆盘式薄壁零件的装置。本技术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包括基体、背帽、两个螺钉,所述基体的一端与背帽螺纹连接,且所述螺钉旋入背帽上的两个螺纹孔中并顶紧基体;所述基体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气孔;所述基体上端设置有沉台孔;所述基体的外螺纹与背帽的内螺纹螺纹连接;在背帽的径向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所述螺钉的一端设置有90°圆锥体。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述基体与背帽通过螺纹紧固压紧待加工零件后,1.使待加工零件装夹受力均匀,能减小加工变形;2.使待加工零件与基体上沉台孔接触面积大、增大装夹强度,能解决零件发颤;3.使待加工零件加工变形减小、不发颤,能提高加工表面质量;4.螺纹紧固、端面定位,使得加工过程稳定,提高了加工效率。本技术可实现待加工零件底面与基体的沉台孔紧密配合,压紧力作用点均匀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随着加工的进行,零件越来越薄,待加工工件的发颤的技术问题;同时可避免了因装卡力而引起零件装卡变形。以确保加工精度。本技术的装夹变形小、性能可靠、造价低,装卸方便,能大大提高铣削效率、减轻工作强度,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本技术适用于装夹困难的批量生产中。【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基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背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螺钉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I基体、2背帽、3螺钉、4待加工零件、5沉台孔、6螺钉顶紧面、7外螺纹、 8排气孔、9内螺纹空刀、10两个螺纹孔、11内螺纹、12 90°圆锥体、13 T型螺栓、 14螺母、15铣床工作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1至图4所示,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置包括:基体1、背帽2、两个螺钉3。所述基体I设置有螺距为1.5mm的外螺纹7,背帽2设置有螺距为1.5mm的内螺纹11,且所述基体I的外螺纹7与背帽2的内螺纹11螺纹连接,背帽2压紧待加工零件4。螺钉3旋入背帽2上的两个螺纹孔10中经内螺纹空刀9顶螺钉顶紧面6顶紧基体I。如图2所示,所述基体I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气孔8,便于安装待加工零件4时排出空气。基体I上端设置有沉台孔5,沉台孔5与待加工零件4的径向有间隙,所述间隙为0.02mm至0.05mm,便于批量生产时安装定位。该沉台孔5深度比待加工零件4厚度低Imm至1.5mm,以便背帽2压紧待加 工零件4。所述基体I上端设置有大于螺钉3公称直径2_至3mm的螺钉顶紧面6,避免螺钉3顶在外螺纹7上。如图3所示,所述背帽2设置有大于螺钉3公称直径4mm至5mm的内螺纹空刀9,以保护内螺纹11,且所述背帽2的径向(内螺纹空刀9中间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10,可使用螺钉3旋紧背帽2压紧待加工零件4。如图4所示,所述螺钉3的一端设置有90°圆锥体12。且所述螺钉3是防转螺钉,避免因铣削力、走刀方式的变化,而使背帽2松动、转动。基体I与背帽2通过螺纹连接压紧待加工零件4后构成螺纹紧固、端面定位。使待加工零件4与沉台孔5接触面积大,增大装夹强度使待加工零件4装夹受力均匀。本技术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置的实施例1.将基体I定位在铣床工作台15上,通过T型螺栓13和螺母14的螺栓副固定基体I (如图5所示)。2.将待加工零件4装入基体I上端的沉台孔5。3.将背帽2旋入基体I,通过基体I的外螺纹7与背帽2的内螺纹11螺纹连接压紧待加工零件4。4.将螺钉3旋入背帽2上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10,通过螺钉3的一端设置的90°圆锥体12顶紧基体I。5.按图1中的A方向进行铣削加工。本技术未详细阐述部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以上仅为本技术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I)、背帽(2)、两个螺钉(3),所述基体(I)的一端与背帽(2)螺纹连接,且所述螺钉(3)旋入背帽(2)上的两个螺纹孔(10)中并顶紧基体(I);所述基体(I)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气孔(8);所述基体(I)上端设置有沉台孔(5);所述基体(I)的外螺纹(7)与背帽(2)的内螺纹(11)螺纹连接;在背帽(2)的径向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10);所述螺钉(3)的一端设置有90°圆锥体(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螺钉(3)是防转螺钉。【文档编号】B23C3/00GK203610746SQ201320732410【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专利技术者】冯国, 余伦, 郭进, 文常贵, 胡光志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盘式薄壁零件铣削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背帽(2)、两个螺钉(3),所述基体(1)的一端与背帽(2)螺纹连接,且所述螺钉(3)旋入背帽(2)上的两个螺纹孔(10)中并顶紧基体(1);所述基体(1)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气孔(8);所述基体(1)上端设置有沉台孔(5);所述基体(1)的外螺纹(7)与背帽(2)的内螺纹(11)螺纹连接;在背帽(2)的径向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10);所述螺钉(3)的一端设置有90°圆锥体(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余伦郭进文常贵胡光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