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轴承座总成和轴承座套筒,轴承座总成沿其轴向依次由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组成,轴承座套筒内部对应于轴承座总成开设有一装配腔,该装配腔沿其轴向依次由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组成,所述第四段与轴承座总成的第一段相匹配,第五段与轴承座总成的第二段相匹配,第六段与轴承座总成的第三段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总成第一段的外径小于第三段的外径,所述装配腔第四段的内径小于第六段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设备维修装卸轴承座总成时不易造成配合面拉毛,也不易导致轴承座总成卡死在轴承座套筒的装配腔内,降低了轴承座总成的装卸难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轴承座总成和轴承座套筒,轴承座总成沿其轴向依次由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组成,轴承座套筒内部对应于轴承座总成开设有一装配腔,该装配腔沿其轴向依次由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组成,所述第四段与轴承座总成的第一段相匹配,第五段与轴承座总成的第二段相匹配,第六段与轴承座总成的第三段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总成第一段的外径小于第三段的外径,所述装配腔第四段的内径小于第六段的内径。本技术在设备维修装卸轴承座总成时不易造成配合面拉毛,也不易导致轴承座总成卡死在轴承座套筒的装配腔内,降低了轴承座总成的装卸难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重型机械正交锥齿轮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齿轮箱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装配。
技术介绍
参见附图f附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轴承座总成7和轴承座套筒8,轴承座总成7沿其轴向依次由第一段1、第二段2和第三段3组成,其中,第一段I的外径与第三段3的外径相同,第二段2的外径小于第一段I/第三段3的外径,轴承座套筒8内部对应于轴承座总成7开设有一装配腔,该装配腔沿其轴向依次由第四段4、第五段5和第六段6组成,其中,第四段4与轴承座总成7的第一段I相匹配,第四段4的内径等于第一段I的外径,第五段5与轴承座总成7的第二段2相匹配,第六段6与轴承座总成7的第三段3相匹配,第六段6的内径等于第三段3的外径;在装配时,轴承座总成7的第一段I依次经过装配腔的第六段6、第五段5后,实现第一段I与第四段4、第二段2与第五段5、第三段3与第六段6之间的配合。这样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装卸时轴承座总成7第一段I的外圆面和轴承座套筒8第六段6的内壁接触产生摩擦,尤其是在设备维修拆卸轴承座总成时易造成配合面拉毛,导致轴承座总成7卡死在轴承座套筒8里,进而增加其装卸难度甚至造成设备的报废性破坏。于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便成为本技术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轴承座总成和轴承座套筒,轴承座总成沿其轴向依次由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组成,轴承座套筒内部对应于轴承座总成开设有一装配腔,该装配腔沿其轴向依次由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组成,所述第四段与轴承座总成的第一段相匹配,第四段的内径等于第一段的外径,第五段与轴承座总成的第二段相匹配,第六段与轴承座总成的第三段相匹配,第六段的内径等于第三段的外径,其创新在于:所述轴承座总成第一段的外径小于第三段的外径,所述装配腔第四段的内径小于第六段的内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轴承座总成第一段的外径比第三段的外径小0.5^3毫米。2、上述方案中,所述装配腔第五段的内径大于第六段的内径。3、上述方案中,所述轴承座总成第二段的外径小于第一段的外径。4、上述方案中,将所述轴承座总成装入轴承座套筒的装配腔内的过程中,轴承座总成的第一段依次通过装配腔的第六段、第五段后与第四段配合,由于第六段、第五段的内径均大于第一段的外径,故第一段能够顺利通过第六段和第五段后进入第四段中;在拆卸时,轴承座总成的第一段依次通过装配腔的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后脱离装配腔,由于装配腔第五段和第六段的内径均大于第一段的外径,故第一段能够顺利通过第五段和第六段后顺利拆出。本技术工作原理和优点:将所述轴承座总成装入轴承座套筒的装配腔内的过程中,轴承座总成的第一段依次通过装配腔的第六段、第五段后与第四段配合,由于第六段、第五段的内径均大于第一段的外径,故第一段能够顺利通过第六段和第五段后进入第四段中;在拆卸时,轴承座总成的第一段依次通过装配腔的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后脱离装配腔,由于装配腔第五段和第六段的内径均大于第一段的外径,故第一段能够顺利通过第五段和第六段后顺利拆出。在设备维修装卸轴承座总成时不易造成配合面拉毛,也不易导致轴承座总成卡死在轴承座套筒的装配腔内,降低了轴承座总成的装卸难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技术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现有技术轴承座总成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现有技术轴承座套筒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轴承座总成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轴承座套筒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第一段;2、第二段;3、第三段;4、第四段;5、第五段;6、第六段;7、轴承座总成;8、轴承座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参见附图4-附图6所示,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轴承座总成7和轴承座套筒8,轴承座总成7沿其轴向依次由第一段1、第二段2和第三段3组成,轴承座套筒8内部对应于轴承座总成7开设有一装配腔,该装配腔沿其轴向依次由第四段4、第五段5和第六段6组成,所述第四段4与轴承座总成7的第一段I相匹配,第四段4的内径等于第一段I的外径,第五段5与轴承座总成7的第二段2相匹配,第六段6与轴承座总成7的第三段3相匹配,第六段6的内径等于第三段3的外径,所述轴承座总成7第一段I的外径小于第三段3的外径,所述装配腔第四段4的内径小于第六段6的内径。所述轴承座总成7第一段I的外径比第三段3的外径小0.5毫米、0.8毫米、I毫米、1.5毫米、1.8毫米、2毫米、2.5毫米或3毫米等均可,只要其数值范围在0.5^3毫米之间即可。所述装配腔第五段5的内径大于第六段6的内径。所述轴承座总成7第二段2的外径小于第一段I的外径。将所述轴承座总成7装入轴承座套筒8的装配腔内的过程中,轴承座总成7的第一段I依次通过装配腔的第六段6、第五段5后与第四段4配合,由于第六段6、第五段5的内径均大于第一段I的外径,故第一段I能够顺利通过第六段6和第五段5后进入第四段4中;在拆卸时,轴承座总成7的第一段I依次通过装配腔的第四段4、第五段5和第六段6后脱离装配腔,由于装配腔第五段5和第六段6的内径均大于第一段I的外径,故第一段I能够顺利通过第五段5和第六段6后顺利拆出。在设备维修装卸轴承座总成7时不易造成配合面拉毛,也不易导致轴承座总成7卡死在轴承座套筒8的装配腔内,降低了轴承座总成7的装卸难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轴承座总成(7)和轴承座套筒(8),轴承座总成(7)沿其轴向依次由第一段(I )、第二段(2)和第三段(3)组成,轴承座套筒(8)内部对应于轴承座总成(7)开设有一装配腔,该装配腔沿其轴向依次由第四段(4)、第五段(5)和第六段(6)组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正交锥齿轮轴承座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轴承座总成(7)和轴承座套筒(8),轴承座总成(7)沿其轴向依次由第一段(1)、第二段(2)和第三段(3)组成,轴承座套筒(8)内部对应于轴承座总成(7)开设有一装配腔,该装配腔沿其轴向依次由第四段(4)、第五段(5)和第六段(6)组成,所述第四段(4)与轴承座总成(7)的第一段(1)相匹配,第四段(4)的内径等于第一段(1)的外径,第五段(5)与轴承座总成(7)的第二段(2)相匹配,第六段(6)与轴承座总成(7)的第三段(3)相匹配,第六段(6)的内径等于第三段(3)的外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总成(7)第一段(1)的外径小于第三段(3)的外径,所述装配腔第四段(4)的内径小于第六段(6)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琦,万中福,丁筱轩,徐小波,刘可,彭杰,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苏冶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