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本体、套接在轴承座本体外部的导风罩,轴承座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以及位于轴承孔下方用于安装定子的定子孔,轴承座本体上还开设有绕其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导风孔,导风孔由轴承座本体的上端面延伸至轴承座本体的侧面,轴承座本体和导风罩之间设置有绕轴承座本体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散热筋条,相邻的两散热筋条之间形成一个导风槽,导风槽的上端部与导风孔一一对应的连通,导风槽的下部外露于导风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轴承和定子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提高电主轴的运行精度以及使用寿命,不会对电主轴造成污染,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本体、套接在轴承座本体外部的导风罩,轴承座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以及位于轴承孔下方用于安装定子的定子孔,轴承座本体上还开设有绕其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导风孔,导风孔由轴承座本体的上端面延伸至轴承座本体的侧面,轴承座本体和导风罩之间设置有绕轴承座本体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散热筋条,相邻的两散热筋条之间形成一个导风槽,导风槽的上端部与导风孔一一对应的连通,导风槽的下部外露于导风罩。本技术能够确保轴承和定子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提高电主轴的运行精度以及使用寿命,不会对电主轴造成污染,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方便的优点。【专利说明】—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
技术介绍
高速电主轴在运行时,由于转速较高,其上轴承座在承受较多摩擦时,会产生较多热量,这些热量会使电主轴的温度超出正常工作的要求,从而降低可电主轴的运行精度,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在上轴承座设置冷却机构,现有的冷却机构通常采用水冷式,其虽然能够保证电主轴的温度处在工作要求的范围内,但是,水冷式的冷却机构,由于对密封性要求较高,因此,水冷式的结构较为复杂,更为严重的是,水冷式的结构容易对电主轴内部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其能够保证轴承在低温状态工作,同时结构简单,不会对电主轴构成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本体、套接在轴承座本体外部的导风罩,轴承座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以及位于轴承孔下方用于安装定子的定子孔,轴承座本体上还开设有绕其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导风孔,导风孔由轴承座本体的上端面延伸至轴承座本体的侧面,轴承座本体和导风罩之间设置有绕轴承座本体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散热筋条,相邻的两散热筋条之间形成一个导风槽,导风槽的上端部与导风孔一一对应的连通,导风槽的下部外露于导风罩。导风罩的内壁设置有一环状凹槽,导风孔在轴承座本体侧面形成的出风口以及导风槽的上端部均连通于环状凹槽。导风罩与轴承座本体之间还设置有位于导风孔的出风口上部的密封圈。散热筋条一体成型于导风罩或轴承座本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风冷式的冷却方式,能够确保轴承和定子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提高电主轴的运行精度以及使用寿命;此外,风冷的方式不会对电主轴造成污染,并且,相对于手冷式的轴承座组件,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方便的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其中:10、轴承座本体;11、轴承孔;12、定子孔;13、导风孔;20、导风卓;21、环状凹槽;30、散热筋条;31、导风槽;4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高度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其包括轴承座本体10、导风罩20以及多个散热筋条30,其中,轴承座本体10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11以及位于轴承孔11下方用于安装定子的定子孔12,轴承座本体10上还设置有多个绕其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导风孔13,导风孔13由轴承座本体10的上端面倾斜的延伸至轴承座本体10的侧面,导风孔13在轴承座本体10的侧面形成出风口,导风罩20将导风孔13的出风口包裹在其内。散热筋条30沿轴承座本体10的轴向延伸,且该多个散热筋条30位于导风罩20与轴承座本体10之间并绕轴承座本体10的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分布,相邻两散热筋条30之间形成一个沿轴承座本体10的轴向延伸的导风槽31,导风槽31的上端部与导风孔13的出风口一一对应的连通,导风槽31的下部外露于导风罩20,形成一个敞开的开口,也就是说,散热筋条30的下部外露于导风罩20为了使各个导风槽31内的气流更为均匀,可以在导风罩20的内壁设置一环状凹槽21,导风孔13的出风口以及导风槽31的上端部均与环状凹槽21连通。在使用时,导风孔13在轴承座本体10上端面形成的进风口连通外界冷风输送装置,风冷经过导风孔13流入环状凹槽21,在环状凹槽21中汇流后在经由多个导风槽31流出,在上述过程中,冷风在导风孔13以及导风槽31内部与轴承座本体10发生换热,吸收轴承座本体10的热量之后,将这些热量在导风槽31的出口带出,当然,在换热过程中,散热筋条30增大了轴承座本体10的外表面的散热面积,使得热量能够及时的排至外界环境。为了防止冷风由轴承座本体10与导风罩20连接处的上部流出,可以在导风罩20与轴承座本体10之间设置一个密封圈40,该密封圈40位于导风孔13的出风口上部。上述的散热筋条30可以是一体成型于导风罩20的内壁,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于轴承座本体10的外表面,如此,可以减少轴承座组件的零部件,便于轴承座组件的加工以及安装。 本技术中,采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风冷式的冷却方式,能够确保轴承和定子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提高电主轴的运行精度以及使用寿命;此外,风冷的方式不会对电主轴造成污染,并且,相对于手冷式的轴承座组件,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方便的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本体、套接在轴承座本体外部的导风罩,轴承座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以及位于轴承孔下方用于安装定子的定子孔,轴承座本体上还开设有绕其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导风孔,导风孔由轴承座本体的上端面延伸至轴承座本体的侧面,轴承座本体和导风罩之间设置有绕轴承座本体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散热筋条,相邻的两散热筋条之间形成一个导风槽,导风槽的上端部与导风孔一一对应的连通,导风槽的下部外露于导风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导风罩的内壁设置有一环状凹槽,导风孔在轴承座本体侧面形成的出风口以及导风槽的上端部均连通于环状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导风罩与轴承座本体之间还设置有位于导风孔的出风口上部的密封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散热筋条一体成型于导风罩或轴承座本体上。【文档编号】F16C35/00GK203604446SQ201320740877【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专利技术者】汤秀清 申请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本体、套接在轴承座本体外部的导风罩,轴承座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以及位于轴承孔下方用于安装定子的定子孔,轴承座本体上还开设有绕其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导风孔,导风孔由轴承座本体的上端面延伸至轴承座本体的侧面,轴承座本体和导风罩之间设置有绕轴承座本体中心轴圆周阵列的多个散热筋条,相邻的两散热筋条之间形成一个导风槽,导风槽的上端部与导风孔一一对应的连通,导风槽的下部外露于导风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