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185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包括设置在客车顶部的行李架以及设置在客车车身侧围的行李架爬梯,所述的行李架可折叠,且行李架折叠后的高度低于客车顶部空调外机的高度。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李架可折叠的设置在客车车顶上,在需要使用时,将行李架的围栏连接成整体,用来放置行李,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行李架的围栏折叠起来,同时,行李架爬梯在不使用时可拆卸下来并折叠放置于客车的行李舱内并固定锁死,不影响客车的高速行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具体涉及一种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客车顶部有的设置了行李架,有的没有设置行李架,设置行李架的客车其行李架一般是与车顶焊接起来的,不能折叠,再通过一些桥洞时会出现整车超高的情况;没有设置行李架的客车,行李只能放置在行李舱内,在行李舱空间不够的情况下,行李的运输也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该行李架可折叠,既满足了放置行李的需求,又不影响整车高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设置在客车顶部的行李架以及设置在客车车身侧围的行李架爬梯,所述的行李架可折叠,且行李架折叠后的高度低于客车顶部空调外机的高度。所述的客车顶部还设有站立平台,所述的站立平台焊接在行李架的外围,所述的行李架爬梯的一端与站立平台相连,且所述的行李架爬梯与站立平台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行李架爬梯拆卸后可折叠置于客车行李舱内。所述的行李架包括与客车顶部固定连接的底板,所述的底板四周向上设有围栏,所述的围栏可向内90°折叠于底板上。 所述的围栏包括呈前、后、左、右方向布置的前围栏、后围栏、左围栏与右围栏,所述的左、右围栏分别与前、后围栏通过连接装置连成整体,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围栏与后围栏两端的可转动的销轴,以及分别设置在左围栏与右围栏两端的与销轴相配合的孔。所述的左围栏及右围栏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的孔为设置在连接板上的U形缺口。所述的行李架爬梯的一端设有与站立平台相卡合的卡扣,且行李架爬梯由第一、第二爬梯组成,所述的第一、第二爬梯之间铰接相连。所述的行李架爬梯包括沿客车车身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第二长杆,第一、第二长杆之间设有多根连接两者的踏杆。所述的客车行李舱内设有放置行李架爬梯的爬梯拖挂总成及锁死机构。 所述的爬梯拖挂总成包括固定在客车行李舱内的第一、第二固定座,所述的第一、第二固定座的高度相同,且第一、第二固定座的上分别设有用来放置第一长杆的凹槽。所述的锁死机构包括固定在客车行李舱内的U形底座,所述的U形底座与第一、第二固定座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第二长杆之间的间距相吻合,所述的U形底座位于第一、第二固定座的下方,且处于第一、第二固定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长杆卡入U形底座内,并通过U形底座开口处设置的锁销锁合固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行李架可折叠的设置在客车车顶上,在需要使用时,将行李架的围栏连接成整体,用来放置行李,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行李架的围栏折叠起来,同时,行李架爬梯在不使用时可拆卸下来并折叠放置于客车的行李舱内并固定锁死,不影响客车的高速行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展开使用时的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使用时的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装置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连接装置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行李架爬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行李舱内爬梯拖挂总成及锁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行李架爬梯放置在行李舱内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包括设置在客车1顶部的行李架2以及设置在客车1车身侧围的行李架爬梯3,行李架2可折叠,且行李架2折叠后的高度低于客车顶部空调外机的高度。图2所示的状态为行李架围栏展开使用时的状态图;图3所示的状态为行李架围栏折叠时的状态图。进一步的,客车1顶部还设有站立平台4,站立平台4焊接在行李架2的外围,行李架爬梯3的一端与站立平台4相连,且行李架爬梯3与站立平台4可拆卸连接,行李架爬梯3拆卸后可折叠置于客车行李舱5内。站立平台4可供搬运人员在行李架外围走动及装卸行车或货物。进一步的,行李架2包括与客车1顶部固定连接的底板21,底板21四周向上设有围栏,围栏可向内90°折叠于底板21上。 更进一步的,围栏包括呈前、后、左、右方向布置的前围栏22、后围栏23、左围栏24与右围栏25,这里的前、后、左、右方位与整个客车的前、后、左、右相吻合。左、右围栏24、25分别与前、后围栏22、23通过连接装置连成整体,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围栏22与后围栏23两端的可转动的销轴6,以及分别设置在左围栏24与右围栏25两端的与销轴6相配合的孔7,具体地说,左围栏24及右围栏25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71,孔7为设置在连接板71上的U形缺口;图4是连接装置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也就是销轴与孔脱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连接装置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也就是销轴与孔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行李架爬梯3的一端设有与站立平台4相卡合的卡扣31,且行李架爬梯3由第一、第二爬梯32、33组成,第一、第二爬梯32、33之间铰接相连,这样可以折叠以缩短行李架爬梯3放置在行李舱内的整体长度。更进一步的,行李架爬梯3包括沿客车车身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第二长杆34、35,第一、第二长杆34、35之间设有多根连接两者的踏杆36。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客车行李舱5内设有放置行李架爬梯3的爬梯拖挂总成8及锁死机构9。更进一步的,爬梯拖挂总成8包括固定在客车行李舱5内的第一、第二固定座81、82,第一、第二固定座81、82的高度相同,且第一、第二固定座81、82的上分别设有用来放置第一长杆34的凹槽83。锁死机构9包括固定在客车行李舱5内的U形底座91,U形底座91与第一、第二固定座81、82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第二长杆34、35之间的间距相吻合,U形底座91位于第一、第二固定座81、82的下方,且处于第一、第二固定座81、82的中间位置,第二长杆35卡入U形底座91内,并通过U形底座91开口处设置的锁销92锁合固定。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也就是将第一长杆34置于第一、第二固定座的凹槽83中,再将第二长杆35置于U形底座91内,并用锁销92将第二长杆35锁于U形底座91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整个行李架可折叠,在不使用时周边围栏可以90°折叠放置;同时总高度在顶置空调外机高度以下,不影响整车公告的高度值;2)节省了运输成本,尤其是在整车托运中,对等级超限的运输方式,在不改变整车高度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运输成本;3)行李架外围设有站立平台,可供搬运人员在行李架外围走动卸货,可以尽可能减少占用行李架自身空间,满足更多货物的装载;4)行李架爬梯设置于车身侧边,根据人体攀爬动作原理,经过结构优化,结构设计既满足了搬运人员的攀爬,而且并可拆卸后折叠,拆卸后放置于行李舱里并固定锁死,不影响车辆高速行驶。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客车(1)顶部的行李架(2)以及设置在客车(1)车身侧围的行李架爬梯(3),所述的行李架(2)可折叠,且行李架(2)折叠后的高度低于客车顶部空调外机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客车(1)顶部的行李架(2)以及设置在客车(1)车身侧围的行李架爬梯(3),所述的行李架(2)可折叠,且行李架(2)折叠后的高度低于客车顶部空调外机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客车(1)顶部还设有站立平台(4),所述的站立平台(4)焊接在行李架(2)的外围,所述的行李架爬梯(3)的一端与站立平台(4)相连,且所述的行李架爬梯(3)与站立平台(4)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行李架爬梯(3)拆卸后可折叠置于客车行李舱(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李架(2)包括与客车(1)顶部固定连接的底板(21),所述的底板(21)四周向上设有围栏,所述的围栏可向内90°折叠于底板(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栏包括呈前、后、左、右方向布置的前围栏(22)、后围栏(23)、左围栏(24)与右围栏(25),所述的左、右围栏(24、25)分别与前、后围栏(22、23)通过连接装置连成整体,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围栏(22)与后围栏(23)两端的可转动的销轴(6),以及分别设置在左围栏(24)与右围栏(25)两端的与销轴(6)相配合的孔(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车顶部可折叠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围栏(24)及右围栏(25)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71),所述的孔(7)为设置在连接板(71)上的U形缺口。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波徐志汉孟岳朱洪雷赵理想王泽平甘大利刘超方维圆李峰熊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