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7144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李架结构,包括前端部、后端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前端部包括前底座和前盖,所述前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前底座扣合;所述后端部包括后底座和后盖,所述后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后底座扣合,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固定。前盖和前底座以及后盖与后底座之间的半包覆式扣合,将前盖和前底座以及后盖与后底座设计成分体结构,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模具塑造,并可以对前、后底座以及前、后盖上设计具有不同特征或者形状的模具,而且扣合固定安装精度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前端部和后端部一体成型,不能够在其后侧设计造型特征的问题,使得行李架结构的使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顶部的行李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李架结构。技术背景如图3所示,目前,汽车车顶行李架常用的分件结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包括前塑料端头、中段铝杆和后塑料端头,由全铝合金挤出拉弯切肩成型,但是,由于注塑模具设计需要,内侧无法设计特征。第二种方式是分件结构,制造工艺复杂,需经过铝杆进行挤出、三维拉弯和端面切肩等工艺处理。而且由于要贴合车身,拉弯切肩精度和制造精度要求高。因此,其成本较传统结构行李架更高,而且,由于为全铝合金结构,自重较大,整车的重量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安装精度高,适用范围更广的行李架结构。本技术一种行李架结构的技术方案是:—种行李架结构,包括前端部、后端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前端部包括前底座和前盖,所述前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前底座扣合;所述后端部包括后底座和后盖,所述后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后底座扣合,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固定。本技术一种行李架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前盖由所述前底座的侧下方和后方与所述前底座扣合,所述后盖由所述后底座的侧下方和后方与所述后底座扣合。所述前底座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中间部圆弧过渡的第一圆角,所述后底座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中间部圆弧过渡的第二圆角。所述前盖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的位置处设有向所述中间部圆弧过渡的第三圆角,所述后底座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的位置处设有向所述中间部圆弧过渡的第四圆角。所述第一圆角和第三圆角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圆角和第四圆角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对称设置。 所述中间部由铝材料而制成,所述前端部和后端部由塑料材料而制成。本技术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包括前端部、后端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前端部包括前底座和前盖,所述前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前底座扣合;所述后端部包括后底座和后盖,所述后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后底座扣合,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固定。这样,通过前盖和前底座以及后盖与后底座之间的半包覆式扣合,将前盖和前底座以及后盖与后底座设计成分体结构,这样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模具塑造,并可以对前、后底座以及前、后盖上设计具有不同特征或者形状的模具,工艺简单,采用扣合固定安装精度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前端部和后端部一体成型,不能够在其后侧(本技术前后、盖的位置处)设计造型特征的问题,使得行李架结构的使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行李架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行李架结构的后端部结构放大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行李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横截面示意图;图号说明L...中间部2…前端部3…后端部4…后底座5…后盖6…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型的后端部7…第二圆角8…第四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一种行李架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包括前端部2、后端部3,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端部2和所述后端部3之间的中间部I ;所述前端部2包括前底座和前盖,所述前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前底座扣合;所述后端部3包括后底座4和后盖5,所述后盖5半包覆式与所述后底座4扣合,所述中间部I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部2和所述后端部3固定。这样,通过前盖和前底座以及后盖5与后底座4之间的半包覆式扣合,将前盖和前底座以及后盖5与后底座4设计成分体结构,这样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模具塑造,并可以对前、后底座4以及前、后盖5上设计具有不同特征或者形状的模具,工艺简单,采用扣合固定安装精度高。如图3所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前端部2和后端部3 —体成型,不能够在其后侧(本技术前后、盖的位置处)设计造型特征的问题,使得行李架结构的使用范围更广。参见附图1-2,本技术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前盖由所述前底座的侧下方和后方与所述前底座扣合,所述后盖5由所述后底座的侧下方和后方与所述后底座4扣合。这样,前、后盖5由所述前、后底座4的侧下方和后方以半包覆式的与所述前、后底座4扣合,使得分体结构通过扣合形成整体的前端部2和后端部3,即保证了结构强度,同时,可以分别对前、后盖5和所述前、后底座4进行模具造型,提高了行李架结构的适用范围。参见附图1-2,本技术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前底座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I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中间部I圆弧过渡的第一圆角,所述后底座4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I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中间部I圆弧过渡的第二圆角7。这样,通过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的设置可以使得前、后底座4与中间部I的连接更加的流畅,并可以将过渡处的应力进行分散,避免了直角连接而容易引起的断裂问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前盖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I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中间部I圆弧过渡的第三圆角,所述后底座4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I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中间部I圆弧过渡的第四圆角8。这样,通过第三圆弧和第四圆弧的设置可以使得前、后盖5与中间部I的连接更加的流畅,并可以将过渡处的应力进行分散,避免了直角连接而容易引起的断裂问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圆角和第三圆角相对于所述中间部I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圆角和第四圆角相对于所述中间部I对称设置。这样,对称设置的圆角外观质量更高,同时可以将中间部I的重量均匀分担,提高了使用寿命。参见附图1-2,本技术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中间部I由铝材料而制成,所述前端部2和后端部3由塑料材料而制成。这样,前、后端部3的塑料材料相比中间部I的铝材料重量轻且价格低,避免了全部采用铝材料而造成的成本高和重量大的问题,节约了生产成本,便于安装和运输,同时也降低铝车顶部的承重,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上述仅对本技术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技术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部、后端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前端部包括前底座和前盖,所述前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前底座扣合;所述后端部包括后底座和后盖,所述后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后底座扣合,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由所述前底座的侧下方和后方与所述前底座扣合,所述后盖由所述后底座的侧下方和后方与所述后底座扣入口 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座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的位置处设有向所述中间部圆弧过渡的第一圆角,所述后底座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的位置处设有向所述中间部圆弧过渡的第二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中间部圆弧过渡的第三圆角,所述后底座下部在靠近所述中间部的一端设有向所述中间部圆弧过渡的第四圆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角和第三圆角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圆角和第四圆角相对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部、后端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前端部包括前底座和前盖,所述前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前底座扣合;所述后端部包括后底座和后盖,所述后盖半包覆式与所述后底座扣合,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诗明刘军舰徐林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