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接枝表面改性制备荧光纳米纤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7313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光接枝表面改性法制备荧光纳米纤维。将具有感光活性的光引发剂与高分子聚合物共混电纺丝,制备具有感光活性的纳米纤维。通过将铕离子与丙烯酸和二苯甲酰甲烷反应形成可聚合的稀土有机配体。最后将感光纳米纤维沉浸于铕离子配体溶液中,通过光聚合接枝法,将铕离子配体接枝到纳米纤维表面,制备获得具有荧光性能的纳米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荧光纳米纤维,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且荧光配体富集于纳米纤维表面,因而具有较高的荧光活性。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在光敏材料或光学传感器制备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紫外光表面改性制备具有荧光性能的纳米级高分子复合纤维,属于功能化纤维制备领域。技术背景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通过表面功能化改性获得高性能的复合纤维。目前,高分子纳米纤维由于其连续的纤维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而在新型的电子科技领域、光电材料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由上而下的制备具有纤维直径分布在100nm~1000nm之间的高分子溶液纺丝技术。近年来,电纺丝技术的发展显示其在制备复合高分子纤维方面具有普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电纺丝技术科广泛应用于多种合成高分子以及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的制备;可以通过共混纺丝获得多种形态的高分子复合纤维;通过特殊的喷死口的设计可以获得多种结构的纳米纤维。近年来,通过电纺丝技术获得具有功能化高分子纳米纤维,成为电纺丝技术应用热点之一。共混纺丝法或同轴纺丝法是常用的制备功能化纤维的方法。通过将功能型材料与高分子混合制备混合纺丝溶液,通过电纺丝技术或同轴纺丝制备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纤维。由于是采用共混掺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紫外光表面改性制备具有荧光性能的纳米级高分子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可光聚合铕离子有机配合物的制备:将丙烯酸和二苯甲酰甲烷溶解于DMF中,溶剂的用量在本领域的常规范围内即可,并调节pH值为6~7;将硝酸铕的DMF溶液缓慢滴加到丙烯酸和二苯甲酰甲烷的溶液中,控制温度为40℃,30min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于60℃下恒温48h;用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过滤沉淀并用蒸馏水与乙醇洗涤,恒温真空干燥得到有机配合铕离子荧光材料;2)负载光引发剂纳米纤维制备:将光引发剂溶解于PAN的DMF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感光纳米纤维;3)将步骤1)所制备的铕离子荧光配体溶解于氯...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紫外光表面改性制备具有荧光性能的纳米级高分子复合纤维,其特征
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可光聚合铕离子有机配合物的制备:将丙烯酸和二苯甲酰甲烷溶解于DMF中,溶剂
的用量在本领域的常规范围内即可,并调节pH值为6~7;将硝酸铕的DMF溶液缓慢滴加到
丙烯酸和二苯甲酰甲烷的溶液中,控制温度为40℃,30min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于60℃
下恒温48h;用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过滤沉淀并用蒸馏水与乙醇洗涤,恒温真空干燥得到
有机配合铕离子荧光材料;
2)负载光引发剂纳米纤维制备:将光引发剂溶解于PAN的DMF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
法制备感光纳米纤维;
3)将步骤1)所制备的铕离子荧光配体溶解于氯仿中,将步骤2)所制备的感光纳米纤
维沉浸于铕离子配体氯仿溶液中,于紫外光下辐照5min,分别用氯仿和乙醇溶液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贵平方大为聂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