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铈基抛光粉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以碳酸氢镁水溶液和/或碳酸氢钙水溶液为沉淀剂,将沉淀剂和含有铈离子的盐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浆液;(2)将步骤(1)的浆液在30℃~90℃下保温陈化0.5~48h;过滤、干燥后得到抛光粉的前驱体粉体;(3)将前驱体粉体在600℃~1100℃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经过分散、分选后处理,得到铈基抛光粉产品。该制备工艺有效的提高了抛光粉性能,同时降低了铈基抛光粉的生产成本,避免了氨氮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铈基抛光粉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以碳酸氢镁水溶液和/或碳酸氢钙水溶液为沉淀剂,将沉淀剂和含有铈离子的盐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浆液;(2)将步骤(1)的浆液在30℃~90℃下保温陈化0.5~48h;过滤、干燥后得到抛光粉的前驱体粉体;(3)将前驱体粉体在600℃~1100℃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经过分散、分选后处理,得到铈基抛光粉产品。该制备工艺有效的提高了抛光粉性能,同时降低了铈基抛光粉的生产成本,避免了氨氮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专利说明】一种铈基抛光粉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铈基抛光粉的制备工艺,属于稀土材料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稀土抛光粉开发的历史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和加拿大率先使用了以氧化铈为主要成分的稀土抛光粉。与传统抛光粉相比,稀土抛光粉具有抛光速度快、光洁度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而且能改善抛光质量和操作环境。稀土抛光粉因其独特的化学机械作用原理所带来的高抛光效率,成为玻璃抛光材料的首选,被广泛用于镜片、光学元件(透镜、棱镜)、彩电玻壳、平板显不器用电子玻璃、娃片、磁盘玻璃基片等产品的抛光加工。从1933年开始,氧化铈作为玻璃抛光粉在欧洲得到应用,到1941年左右,铈基稀土抛光粉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推广。氧化铈(CeO2)作为抛光磨料粒子的使用性能不仅与其化学组成、纯度有关,而且与CeO2的形貌、粒度分布、粒子大小等指标有关,这便对CeO2制备过程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制出形貌球化度高、粒度分布均匀、抛光能力强的CeO2磨料尤为重要。尽管目前CeO2的制备有不少的报道,但普遍存在着颗粒团聚严重、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影响CeO2磨料的使用性能。国内外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般采用草酸或者碳酸氢铵沉淀,但草酸贵,生产成本高,而且产生大量草酸废水。而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制备抛光粉,沉淀过程中夹带的铵离子在焙烧时会在抛光粉晶格中形成缺陷,导致晶体发生形变,导致性能下降。另外还会产生大量氨氮废水污染环境,氨氮废水回收处理成本很高,难以得到环保标准要求。一些企业为了消除氨氮废水污染,采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代替碳酸氢铵、氢氧化铵做沉淀剂生产金属碳酸盐、氢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但成本增加I倍左右,而且也带来钠盐废水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铺基抛光粉的制备工艺,该工艺有效的提闻抛光粉性能,同时降低了铈基抛光粉的生产成本,避免了氨氮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铈基抛光粉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I)以碳酸氢镁水溶液和/或碳酸氢钙水溶液为沉淀剂,将沉淀剂和含有铈离子的盐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浆液;(2)将步骤⑴的浆液在30°C~90°C下保温陈化0.5~48h ;过滤、干燥后得到抛光粉的前驱体粉体;(3)将前驱体粉体在600°C~1100°C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经过分散、分选后处理,得到铈基抛光粉产品。在上述制备工艺中,采用碳酸氢镁水溶液和/或碳酸氢钙作为沉淀剂制备抛光粉,夹带的镁离子、钙离子会对抛光粉晶格形成有效支撑,弥补了抛光粉焙烧过程中形成的晶体缺陷,同时二价离子的存在可以提高晶体表面光滑度。另外,碳酸氢钙和/或碳酸氢镁是一种弱碱,使得沉淀体系PH范围稳定,因此在对离子溶液进行沉淀过程中晶体缓慢成核,不容易团聚,得到材料粒径均匀,有效的提高了抛光粉的性能。所述步骤(1)中的硝酸盐溶液、氯化物溶液或硫酸盐溶液。所述碳酸氢镁和/或碳酸氢钙水溶液浓度以氧化镁或氧化钙计为I~25g/L。所述步骤⑴中沉淀剂的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00~150%。所述步骤(1)中向得到的浆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并混合均匀,该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抛光粉理论重量的0.01~10%。为了提高抛光粉形貌球化度,使抛光粉粒度分布均匀、抛光能力强,提高切削力,改善抛光粉的悬浮性能等,在所述步骤(1)的浆液或步骤(2)的前驱体粉体中加入含硅的化合物,优选为氟硅酸或氟硅酸盐;在所述步骤(1)或步骤(2)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氟化物,该氟化物为氟化铵、氢氟酸、氟硅酸铵和氟化钠中的至少一种。在沉淀及焙烧过程中产生的CO2捕集回收用于制备碳酸氢镁和/或碳酸氢钙水溶液。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以纯净的碳酸氢钙和/或碳酸氢镁水溶液作为沉淀剂沉淀稀土离子,得到铈基抛光粉,通过控制沉淀过程中沉淀剂的用量、沉淀反应速度以及洗涤次数等控制产品中镁的含量。碳酸氢钙和/或碳酸氢镁是一种弱碱,沉淀体系PH范围稳定,因此,在对离子溶液进行沉淀过程中晶体缓慢成核,不容易团聚,得到材料粒径均匀,提高了抛光粉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降低了铈基抛光粉的生产成本,避免了氨氮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将控制环境污染与提高产品性能相结合,一步完成了对环境的保护和产品性能的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实施例1(I)将氯化铈、氯化镧与氯化钙分按9: 0.8: 0.2的摩尔比配成混合溶液;(2)以碳酸氢镁水溶液为沉淀剂,其加入量为理论用量的105%,对步骤(1)的混合溶液进行沉淀混合均匀得到浆液,加入抛光粉理论重量的10%的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3)将步骤(2)的混合浆液在50°C下保温陈化24h ;过滤、干燥后得到抛光粉的前驱体粉体;(4)将上述前驱体粉体在1000°C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经过分散、分选后处理,得到铈基抛光粉产品。该抛光粉的D5tl为2.1 μ m。将得到的铈基抛光粉经过调浆,对平板玻璃试样进行抛光试验,其抛蚀量达到0.49mg/min,光洁度优于同类商用产品。对比实施例1 (常用普通工艺)(I)将氯化铈、氯化镧与氯化钙按9: 0.8: 0.2的摩尔比配成混合溶液;(2)以碳酸氢铵水溶液为沉淀剂,其加入量为理论用量的105%,对步骤⑴的混合溶液进行沉淀混合均匀得到浆液,加入抛光粉理论重量的10%的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3)将步骤(2)的混合浆液在50°C下保温陈化24h ;过滤、干燥后得到抛光粉的前驱体粉体;(4)将上述前驱体粉体在1000°C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经过分散、分选后处理,得到铈基抛光粉产品。该抛光粉的D5tl为3.8 μ m。将得到的铈基抛光粉经过调浆,对平板玻璃试样进行抛光试验,其抛蚀量达到0.42mg/min,光洁度接近同类商用产品。实施例2(I)将氯化铈与氯化镁按9.3: 0.7的摩尔比配成混合溶液;(2)准备碳酸氢钙水溶液作为沉淀剂,其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0%,将其与步骤(I)的混合溶液以共沉淀的方式进行反应得到浆液,向其中加入氟化氢,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浆液;(3)将步骤(2)的混合浆液在5°C下保温陈化48h ;过滤、干燥后得到抛光粉的前驱体粉体;(4)将上述前驱体粉体在1100°C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经过分散、分选后处理,得到铺基抛光粉广品。实施例3(I)准备碳酸氢镁水溶液作为沉淀剂,其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00%,将硫酸铈溶液加入到沉淀剂中进行反应形成浆液;(2)将步骤(1)的浆液在90°C下保温陈化0.5h ;过滤、干燥后得到抛光粉的前驱体粉体;(3)将上述前驱体粉体在600°C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经过分散、分选后处理,得到铺基抛光粉广品。实施例4(I)将硝酸铈、硝酸镧与硝酸镁按9: 0.9: 0.1的摩尔比配成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铈基抛光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碳酸氢镁水溶液和/或碳酸氢钙水溶液为沉淀剂,将沉淀剂和含有铈离子的盐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浆液;(2)将步骤(1)的浆液在30℃~90℃下保温陈化0.5~48h;过滤、干燥后得到抛光粉的前驱体粉体;(3)将前驱体粉体在600℃~1100℃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经过分散、分选后处理,得到铈基抛光粉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瀛,黄小卫,龙志奇,王良士,崔梅生,侯永可,赵娜,
申请(专利权)人: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