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4224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杀青:取茶鲜叶进行杀青,温度为200~220℃,杀青结束后失重率为35~37%;(2)揉捻,得揉捻叶;(3)加入外源酶:每1KG所述揉捻叶加入0.08~0.12L含有纤维素酶30ku±20u,果胶酶300u±2u的酶液;加入所述酶液后放置2h±10min;(4)干燥:进行干燥工序,使含水率降为4~6%,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加酶处理技术,可破坏细胞的细胞壁,提高细胞内含物的浸出率,达到在低温条件下冲泡茶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当前的茶叶市场环境下,传统茶叶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绿茶是中国的传统茶类,有着很大的消费群体,常饮绿茶能防癌和降血脂,防电脑辐射,对于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害,绿茶还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消化。此外,绿茶还可以阻止30%的脂肪吸收,具有减肥功效。“冷溶茶”指该茶可直接通过冷水甚至冰水进行冲泡,其茶叶内含物和感官品质与用沸水冲饮时相差无几。冷溶茶的加工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较少。成熟的植物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及次生壁组成,构成部分绝大部分是纤维素,它使细胞壁产生强度和塑性,细胞和细胞之间则靠果胶物质结合在一起。茶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有效成分在干茶中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包围,所以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绿茶,用冷水冲泡时有效成分受细胞壁阻碍,可浸出的物质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溶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杀青:取茶鲜叶进行杀青,温度为200~220℃,杀青结束后失重率为35~37%;(2)揉捻,得揉捻叶;(3)加入外源酶:每1KG所述揉捻叶加入0.08~0.12L含有纤维素酶30ku±20u,果胶酶300u±2u的酶液;加入所述酶液后放置2h±10min;(4)干燥:进行干燥工序,使含水率降为4~6%,即得。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为每1KG所述揉捻叶加入0.1L含有纤维素酶30ku,果胶酶300u的酶液;加入所述酶液后放置2h。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揉捻工序为先空揉4.5~5.5min,轻压1.5~2.5min,再中压2~3min,最后重压5~7min,每次加压之间松压1min;然后再次轻压1.5~2.5min,再中压2~3min,最后重压5~7min,每次加压之间松压1min。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揉捻叶成条率≥85%,细胞破损率达45~65%后,进行解块筛分。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的干燥工序为先将揉捻叶在105~115℃下烘干至含水量为20~40%,摊凉至室温后进行辉锅,下锅锅温为95~105℃,出锅前温度降到60~6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冷溶型绿茶。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方法新颖、采用加酶处理技术,可破坏细胞的细胞壁,提高细胞内含物的浸出率,从而达到在低温条件下冲泡茶叶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所得冷溶型绿茶汤色嫩绿、清澈明亮,且能长时间保持汤色不变;滋味醇和、鲜爽;可以保留大部分维生素;茶汤可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3)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实验和积累经验确定了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的工艺参数以及酶液添加的量、酶的种类及浓度,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冷溶型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本专利技术所制得冷溶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多酚类含量、黄酮类含量、儿茶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和可溶性含量均高于传统制法的绿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不能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冷溶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茶鲜叶:在春季茶叶生产季节,气温介于13~23℃的晴天12:00~13:00之间采摘适制品种的一芽二三叶,及时送至茶厂,在运送的过程中保持茶叶的松散透气放置,以防积热;(2)杀青:取茶鲜叶2~3斤,投入口径为70cm左右,倾斜的杀青锅里;锅温要掌握先高后低,锅温在200℃,以手背平锅口感到很烫手时即可,杀青结束后茶叶失重率为35%;炒青时要炒得快,翻得均匀,抖得散,捞得透,做到高温快炒,多抖少闷;当叶子失去原有的鲜绿色泽,叶色带暗绿,叶片、茎梗柔软,且有粘手的感觉,青草气味消失,清香产生,即为杀青适度,可迅速出锅,及时摊凉,以免变黄;(3)揉捻:以投叶至平揉桶上沿为准,装叶要求平稍压紧;先空揉(即使揉盖稍接杀青叶,不施加压力)5min,轻压(即转动控制揉盖升降的手轮,使得杀青叶轻度挤压)2min,中压(即转动手轮,使揉盖下降至刻度的一半,或揉盘上稍有泡沫出现)3min,重压(即转动控制揉盖升降的手轮,使得揉桶盖降低到不能再向下为止)5min,每次加压之间松压1min;然后再次轻压2min,再中压3min,最后重压5min,每次加压之间松压1min(上述空揉、轻压、中压、重压的含义均为本领域常规含义);要求成条率85%以上,细胞破损率达(细胞破损率的计算方法:称取揉捻样品50g,于浓度为10%的重铬酸钾溶液中浸泡5min,用清水反复冲洗净重铬酸钾,用方格计数法统计染色面积,染色叶片的面积占总叶片的比例即为细胞破损率)45~65%后,揉捻叶下机后,立即解块筛分,降低叶温,及时干燥;(4)加入外源酶:每1KG揉捻叶加入0.1L含有纤维素酶30ku,果胶酶300u的酶液,使揉捻叶与酶液充分混匀,在室温下放置2h;(5)干燥:用百叶式机械干燥,烘干机烘温达到110℃时开始上叶,上叶时用双手将揉捻叶均匀撒开摊平于百叶上,摊叶厚度约1cm,当烘至6~8成干时即可烘摊凉散热;当茶叶摊凉至室温以后,即可进行辉锅,下锅锅温以95℃为宜,温度先高后低,出锅前温度降到60℃。辉锅好的茶叶外形色泽灰润有光泽,茶条完整度好,香气高爽,含水量约为5%;(6)装袋,包装:毛茶出锅后,立即摊凉散热,之后密闭储藏包装,即刻置于-5℃的冷藏室贮存。实施例2本实施例冷溶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茶鲜叶:在夏季茶叶生产季节,气温30℃左右的晴天15:00~16:00之间采摘适制品种的一芽二叶,及时送至茶厂,在运送的过程中保持茶叶的松散透气放置,以防积热;(2)杀青:取茶鲜叶2~3斤,投入口径为70cm左右,倾斜的杀青锅里。锅温要掌握先高后低,锅温在220℃,以手背平锅口感到很烫手时即可,杀青结束后茶叶失重率为37%;炒青时要炒得快,翻得均匀,抖得散,捞得透,做到高温快炒,多抖少闷;当叶子失去原有的鲜绿色泽,叶色带暗绿,叶片、茎梗柔软,且有粘手的感觉,青草气味消失,清香产生,即为杀青适度,可迅速出锅,及时摊凉,以免变黄;(3)揉捻:以投叶至平揉桶上沿为准,装叶要求平稍压紧;先空揉(即使揉盖稍接杀青叶,不施加压力)5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溶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杀青:取茶鲜叶进行杀青,温度为200~220℃,杀青结束后失重率为35~37%;(2)揉捻,得揉捻叶;(3)加入外源酶:每1KG所述揉捻叶加入0.08~0.12L含有纤维素酶30ku±20u,果胶酶300u±2u的酶液;加入所述酶液后放置2h±10min;(4)干燥:进行干燥工序,使含水率降为4~6%,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溶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杀青:取茶鲜叶进行杀青,温度为200~220℃,杀青结束后失重率为
35~37%;
(2)揉捻,得揉捻叶;
(3)加入外源酶:每1KG所述揉捻叶加入0.08~0.12L含有纤维素酶
30ku±20u,果胶酶300u±2u的酶液;加入所述酶液后放置2h±10min;
(4)干燥:进行干燥工序,使含水率降为4~6%,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溶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3)为每1KG所述揉捻叶加入0.1L含有纤维素酶30ku,果胶酶300u的酶液;
加入所述酶液后放置2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溶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2)中的揉捻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良赵冉王敏虹张平湖张彩青孟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