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新广专利>正文

磁力冲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11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磁力冲床,在底座上固定导磁圆筒,导磁圆筒内包着上线圈、径向充磁的永磁环、下线圈,动铁心置于它们之中,非磁性冲头及非磁性导杆均与动铁心固接,压力弹簧套在导杆外;给下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通与永磁通及弹簧反力使动铁心加速下冲冲制工件,然后下线圈断电,给上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通与永磁通使动铁心加速上冲到上死点,弹簧得到压缩而储能。由于设置永磁环,并设置线圈,使工作电流大大减小,提高了冲制工件频率及工作效率,简化了控制系统,降低了能耗,延长使用寿命。在冲头安接锤头,作为锻造机、破碎机;在冲头或导杆安接振动头或振动盘,作为振动设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床,尤其是一种永磁与电磁复合沖床。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动机拖动的机械冲床,体积庞大、笨重、效率低,不便于实现 自动化,发展的趋势是电磁冲床逐渐淘汰传统的机械冲床。如图1示,为现有的电磁冲床的典型结构示意图。在底座10上固定导磁筒2,导磁筒2内包 着线圏3,线圏3隔间隙包围着动铁心4,沖头1及导杆9均与动铁心4固接; 压力弹簧8的导杆6固定在筒2的端面或床体上,导杆6另一端由联板7联 接,压板5与导杆9固定。给线圈3通正向电流,产生的电磁力,使动铁心 4加速下沖,沖制工件后到达下死点,弹簧8被压缩而储能,线圏3断电后, 弹簧8释放能量,顶起压板5带动导杆9,使动铁心4及冲头1上行到上死 点。这就是现有电磁冲床的工作原理。显然,要使动铁心4下冲,同时使弹 簧8被压缩,所需要的电磁力很大,就得使线圈3的安臣值(NI)足够高, 因而,现有电磁冲床的线圏3的体积较大,工作电流也很大,造成发热严重、 电能浪费较大、控制系统体积较大且复杂、使用成本高。为了大大降低现有电磁冲床的工作电流,申请号为200510011963. 2,名 称为永磁沖床的专利,通过设置永磁环来实现。该专利技术如图2示,在导磁筒 1和12中加一个永》兹环14。线圏3未通电之前,永^磁环14已对动铁心4产 生了不小的下拉力,磁通回路如图中A所示。给线圈3加正向电流,产生的 电磁通与前述M通叠加,作用在动铁心13上的下拉力增大,使动铁心13 加速下冲,冲头1完成沖制工件。要使冲头1回程,给线圈3加反向电流, 使其产生的电磁力与弹簧8的反力一起克服永i兹环14的磁拉力。显然,正是 7JU兹环14的磁力参与,才使冲头1下冲所需电磁力大大减小,即对线圏3 要求的安匝值(NI )大大减小。然而,永磁环14磁导率和空气的磁导率很接 近,磁阻很大,要额外损耗电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一种永磁与电磁复合冲床,既能充分有效利用永磁力,又使电磁通避开;^体的磁阻,从而进一步减小工作时线圏所需安臣值(NI ), 提高冲制工件的频率,提高效率。本技术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3示,在底座24上固定导磁筒16,导磁筒16内包着上线團20、径 向充磁的7JC磁环15、下线圏21,上线圏20、径向充f兹的7Jc磁环15、下线圏 21的外圓均与导磁筒16的内圓接触,7Ja兹环15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线圈20 的下端面及下线團21的上端面相接触,上线圈20的上端面与导磁筒16上部 内端面接触,下线圈21的下端面与导磁筒16下部内端面接触,软磁性动铁 心22置于它们之中,动铁心22的轴向长度尺寸比导磁筒16的短一个冲程(L ) 尺寸,动铁心22的外圆与它们的内圓之间间隔较小的间隙,非磁性沖头23 及非磁性导杆18均与动铁心22固接,以上所述各件均同轴;压力弹簧19 套在导杆18外,压力弹簧19的自由长度为动铁心22冲程(L )的一半,即 L/2,支架17固定在导磁筒16的端面或沖床的床身其它部位,冲头23及导 杆18与导磁筒16端面的中孔配成滑动配合,导杆18上部与支架17的孔配 成间隙配合。图3所示动铁心22处于上死点,压力弹簧19处于受压状态,I 为永磁环15的磁通回路,并设永磁环15的内圓为N极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4示,给下线圏21通电,产生的电磁通回 路为n和in,与永J兹通回路I的方向相反,电磁力削弱永磁力,当电磁力值 大于永磁力与压力弹簧19的反力及动铁心22的重力(含导杆18和冲头23 的重力)的差值时,动铁心22将加速下冲,当位移超过L/2冲程(或间隙), 动铁心22的上端面与导磁筒16上部内端面之间隙值将大于动铁心22的下 端面与导磁筒16下部内端面之间隙值,那么,根据磁力线总是力图沿磁阻 最小的路径闭合的特性,永磁环15的绝大多数磁力线将从其内圓出发,穿过 永磁环15的内圆与动铁心22外圓之间隙,接着穿过动铁心22下半部,接着 穿过动铁心22的下端与导磁筒16下部内端之间隙,接着穿过导磁筒16回到 永磁环15的外圓,即绝大多数71<^兹力线回路与图4中电磁回路II 一样,那么,作用在动铁心22上的电磁力、重力、永磁力及弹簧反力叠加在一起,使 动铁心22以比以前更大的变加速度下冲到下死点,在此过程中冲头23与凹 模(图中未画) 一起完成冲制工件,永磁通回路如图5中IV所示,永磁通使 动铁心22保持在导磁筒16下部内端面。要让动铁心22回程(上行),给上 线圈20通电,如图6所示,电》兹通的回路为V和VI,方向与永J兹通回路IV的 方向相反,动铁心22向上运动的原理和过程与前述向下运动的相似,不同的 是,动铁心22由静止向上运动到L/2的过程,线圏20所产生的电磁力要克 服永磁力、重力;动铁心22上行越过L/2后,变成向上的电磁力与绝大部分 向上的永磁力一起克服很小的向下的永磁力、重力及压力弹簧19的抗力。动 铁心22上行到上死点,被永磁环15的磁力保持在导磁筒16上部内端面, 如图3示,i兹通回路为I所示,同时,压力弹簧19被压缩而储能,压力弹簧 19还对动铁心22上行起到緩冲作用,至于压力弹簧19的自由长度取为动铁 心22冲程(L)的一半,是为了尽量延迟对动铁心22上行的阻力。本技术设计时,让动铁心22保持在导磁筒16上部内端面上的永磁 环15的磁力,略大于压力弹簧19的最大反力与动铁心22、冲头23及导杆 18总重力之和。这样,若使动铁心22和冲头23下冲,给线圏n通较小的 电流就能使动铁心22和沖头23始动,同时弹簧19释放所储存的能量给动铁 心22以克服向上的永磁力,动铁心22下冲越过L/2后,作用在动铁心22 上的7Jc磁力绝大部分方向向下,永磁力、重力、电磁力一起使动铁心22和冲 头23加速下冲到下死点,要说明的是,动铁心22下冲越过L/2后,在动铁 心22上所加的电磁力要比动铁心22下冲始动所需要的电磁力大,这是为了 沖头23沖制工件。本技术动铁心22和冲头23从下死点上行(回程)到冲程中点L/2, 使动铁心22始动的临界电磁力应满足Fi = f i+g ( 1 )式中R—动铁心22受到的向上的电磁力;f\—动铁心22保持在导磁筒16下部内端面上的7Jc磁力;g—动4失心22、沖头23及导杆18总重力之和。 由前述工作原理知,动铁心22上行始动后,对电磁力的需求值随着f\ 逐渐减小而减小,所以,F!为动铁心22上行所需要的最大电磁力。设沖床的额定冲力为P,现有的电磁冲床P完全由电磁力实现,本实用 新型将P的一部分由向下的永磁力来承担,且取其值等于动铁心22保持在导 磁筒16下部内端面上的永磁力值,以替代需要的部分电》兹力,所需剩余的 部分电磁力设为F2,从而大幅度降低线圈的工作电流或安匝(NI)值。所以 可使F2+f 一g -P ( 2 )因为冲头23要沖制工件,所以F2应大于F"偏于富裕取动铁心下冲所 需要的电磁力值作为动铁心向上所需要的电磁力值,将(1)式中的F用R 代替后,再与(2)式求得F2=P/2 (3)由(2)式立即得f产P/2 -g因为与P相比,g小得多,所以可靠地取f产P/2 (4)动铁心22上行到L/2以后,7la兹环15的绝大多数磁力线将从其内圆出 发,穿过永》兹环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力冲床,其特征是:在底座(24)上固定导磁筒(16),导磁筒(16)内包着上线圈(20)、径向充磁的永磁环(15)、下线圈(21),上线圈(20)、径向充磁的永磁环(15)、下线圈(21)的外圆均与导磁筒(16)的内圆接触,永磁环(15)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线圈(20)的下端面及下线圈(21)的上端面相接触,上线圈(20)的上端面与导磁筒(16)上部内端面接触,下线圈(21)的下端面与导磁筒(16)下部内端面接触,软磁性动铁心(22)置于它们之中,软磁性动铁心(22)的轴向长度尺寸比导磁筒(16)的短一个冲程L尺寸,软磁性动铁心(22)的外圆与它们的内圆之间间隔间隙,非磁性冲头(23)及非磁性导杆(18)均与软磁性动铁心(22)固接,以上所述各件均同轴;压力弹簧(19)套在非磁性导杆(18)外,压力弹簧(19)的自由长度比软磁性动铁心(22)冲程L短,支架(17)固定在导磁筒(16)的端面或冲床的床身其它部位,非磁性冲头(23)及非磁性导杆(18)与导磁筒(16)端面的中孔配成滑动配合,非磁性导杆(18)上部与支架(17)的孔配成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广
申请(专利权)人:刘新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