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制金刚石节块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79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制刀头的模具,是为了适应“金刚石节块的温密制造工艺”的需要而设计的。该模具由外壳、绝缘层、保温层、温控层、内具和压块等组成,能在中温中压下压制出高致密度的坯体,批量坯的尺的寸精度高,且寿命长、成本低、便于装卸,无石墨污染,能制做出符合不同要求,适于工作所需的最佳力学构形的金刚石节块。(*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制刀头的模具,是为了适应"金刚石节块的温密制造工艺"的需要,而特别设计的"特制金刚石节块(刀头)模具"。本技术的模具,其构形国内外均没有,更不同于常规的金属热压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中温中压下压制出高致密度坯体的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模具是由外壳,绝缘层,保温层,温控层,内具和压块等组成。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特制金刚石节块(刀头)模具的立体结构图。图1所示的特制金刚石节块模具的结构是在外壳(1)的内侧紧连有第一道绝缘层(2),绝缘层(2)的内侧紧连有保温层(3),保温层(3)的内侧紧连有温控层(4),温控层(4)的内侧紧连有第二道绝缘层(2),在第二道绝缘层(2)的内侧是内具(5),内具(5)的空腔中可以填充料体(6),与内具(5)的空腔可紧密配合的料体压块(7)有两块,能在外力作用下,分别由内具(5)的上、下开口处向中心移动,压迫料体(6)成形。以上所述的外壳(1),绝缘层(2),保温层(3),温控层(4),内具(5)都为上下开口的筒状,外形可为园形,矩形,根据需要改变。本技术能满足"金刚石节块的温密制造工艺"的需要,在中温(150~170℃)中压(400MPa左右)下可压制成型高致密度(达到理论值的96%以上)的坯体;本技术采用较好的材料制作内具(5)和压块(7),使用专用的润滑剂,可使用数千次至万次以上,寿命长,与石墨模具相比,成本下降了90%以上;本模具尺寸严格,干净,既保证了批量坯体的尺寸精度,又杜绝了石墨污染;本模具可制做符合不同要求,适于工作所需的最佳力学构形的金刚石节块,并确保金刚石节块坯体是高质、省料和易装卸的。 附图说明1、外壳;2、绝缘层;3、保温层;4、温控层;5、内具;6、料体;7、压块。权利要求1.一种特制金刚石节块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的内侧紧连有第一道绝缘层(2),绝缘层(2)的内侧紧连有保温层(3),保温层(3)内侧紧连有温控层(4),温控层(4)的内侧紧连有第二道绝缘层(2),在第二道绝缘层(2)的内侧是内具(5),内具(5)的空腔中可以填充料体(6),与内具(5)的空腔可紧密配合的料体压块(7)有两块,能在外力作用下,分别由内具(5)的上、下开口处向中心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外壳(1),绝缘层(2),保温层(3),温控层(4),内具(5)都为上下开口的筒状,外形可为园形,矩形,根据需要改变。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制刀头的模具,是为了适应“金刚石节块的温密制造工艺”的需要而设计的。该模具由外壳、绝缘层、保温层、温控层、内具和压块等组成,能在中温中压下压制出高致密度的坯体,批量坯体的尺寸精度高,且寿命长、成本低、便于装卸,无石墨污染,能制做出符合不同要求,适于工作所需的最佳力学构形的金刚石节块。文档编号B30B15/02GK2280618SQ96243208公开日1998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保安, 罗晓延, 周永成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制金刚石节块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的内侧紧连有第一道绝缘层(2),绝缘层(2)的内侧紧连有保温层(3),保温层(3)内侧紧连有温控层(4),温控层(4)的内侧紧连有第二道绝缘层(2),在第二道绝缘层(2)的内侧是内具(5),内具(5)的空腔中可以填充料体(6),与内具(5)的空腔可紧密配合的料体压块(7)有两块,能在外力作用下,分别由内具(5)的上、下开口处向中心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安罗晓延周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