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包括中频炉式烘房、吸吹风机、水平设置的输出轨道、吸风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保温层、送风管、多孔板和连接板,所述输出轨道在靠近中频炉式烘房端的上、下部分别与多孔板和保温层固定连接,所述多孔板固定连接连接板,所述多孔板与连接板形成第一空腔,所述连接板设有送风口,该连接板通过送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所述吸风装置位于输出轨道下方,包括壳体和吸风管,该壳体与输出轨道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壳体设有吸风口,通过吸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所述输出轨道在与壳体连接部分的底部开有贯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盖子本身的热量对盖子进行二次烘干,节约了能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包括中频炉式烘房、吸吹风机、水平设置的输出轨道、吸风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保温层、送风管、多孔板和连接板,所述输出轨道在靠近中频炉式烘房端的上、下部分别与多孔板和保温层固定连接,所述多孔板固定连接连接板,所述多孔板与连接板形成第一空腔,所述连接板设有送风口,该连接板通过送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所述吸风装置位于输出轨道下方,包括壳体和吸风管,该壳体与输出轨道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壳体设有吸风口,通过吸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所述输出轨道在与壳体连接部分的底部开有贯穿孔。本技术利用盖子本身的热量对盖子进行二次烘干,节约了能源。【专利说明】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金属包装制盖的
,金属盖子注胶后要进行烘干,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注胶机所带的中频炉式烘房对盖子进行烘干,中频炉式烘房长度比较短,且中频炉内部为管壁结构,产品盖在烘干过程,行程距离短不易干,温度调高容易起泡影响下道工序,烘干后的水分蒸发不出来。烘不干的盖子在库房存放时容易生锈报废,且在下道工序(卷封岗位)使用时容易挤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在不耗能的情况下,利用该装置对经烘房烘干后输送出的盖子进行二次烘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包括中频炉式烘房、吸吹风机、水平设置的输出轨道及与该输出轨道连接的吸风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输出轨道的横截面呈凹型,并且该凹型口朝上,其一端与中频炉式烘房出口连接;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保温层、送风管、多孔板和连接板,所述输出轨道在靠近中频炉式烘房端的上、下部分别与多孔板和保温层固定连接,所述多孔板与输出轨道相背离侧固定连接连接板,并且所述多孔板与连接板形成第一空腔,所述连接板设有送风口,该连接板通过与送风口连接的送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所述吸风装置位于输出轨道下方并且靠近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和吸风管,该壳体一侧与输出轨道沿其边缘固定连接,并且该壳体与输出轨道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壳体另一侧设有吸风口,该壳体通过与吸风口连接的吸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所述输出轨道在与壳体连接部分的底部开有贯穿孔。进一步,所述多孔板与输出轨道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壳体与输出轨道的连接方式为氩弧焊接。进一步,所述第二空腔与输出轨道输送方向垂直的截面呈半环形。进一步,所述吸吹风机与烘房的PLC电连接。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2).当盖子经过中频炉式烘房烘制后进入输出轨道,盖子所携带的水分经吹吸风机由贯穿孔吸走,其所携带的热量经吸风机的吸风管吸收后,再由送风管通过送风装置送回轨道内的盖子,实现二次烘干,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能源;3).吸吹风机与烘房的PLC电连接,实现该装置的启动与烘房的工作状态一致,即烘房对盖子进行烘干时,吸吹风机开启,烘房停止工作时,吸吹风机自动关闭,保证能源不流失。【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A-A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B-B剖视示意图;图中:1、中频炉式烘房,2、连接板,3、多孔板,4、送风管,5、输出轨道,6、壳体,7、吸风管,8、吸吹风机,9、保温层,10、贯穿孔,12、螺栓,13、第一空腔,14、第二空腔。【具体实施方式】现根据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包括中频炉式烘房1、吸吹风机8、水平设置的输出轨道5及与该输出轨道5连接的吸风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输出轨道5的横截面呈凹型,并且该凹型口朝上,其一端与中频炉式烘房I的出口连接;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保温层9、送风管4、多孔板3和连接板2,所述输出轨道5在靠近中频炉式烘房I端的上、下部分别与多孔板3和保温层9固定连接,所述多孔板3与输出轨道5相背离侧固定连接连接板2,并且所述多孔板3与连接板2形成第一空腔13,所述连接板2设有送风口,该连接板2通过与送风口连接的送风管4和吸吹风机8连接;所述吸风装置位于输出轨道5下方并且靠近送风装置,包括壳体6和吸风管7,该壳体6 —侧沿其边缘与输出轨道5固定连接,并且该壳体6与输出轨道5形成第二空腔14,所述壳体6另一侧设有吸风口,该壳体6通过与吸风口连接的吸风管7和吸吹风机8连接,所述输出轨道5在与壳体6连接部分的底部开有贯穿孔10。所述多孔板3与输出轨道5连接方式为螺栓12连接;该连接方式拆卸方便。所述壳体6与输出轨道5的连接方式为氩弧焊接,该连接方式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另外采用氩弧焊接对材料损害小,材料的应力较小。所述第二空腔14与输出轨道5输送方向垂直的截面呈半环形,该圆弧形状利于空气的流动,使得吸风更彻底。所述吸吹风机8与烘房I的PLC电连接,此处设计保证吸吹风机8的工作状态与中频炉式烘房I的工作状态同步,从而防止吹吸风机空转,进而节约了能源。实施本技术时,首先中频炉式烘房I电源接通,金属盖子进入中频炉式烘房I进行烘干,此时由烘房I的PLC控制吸吹风机8电源接通,吸吹风机8的叶轮旋转,吸吹风机8处于工作状态,金属盖子经过中频炉式烘房I烘干后,进入输出轨道5向外输送,当盖子运行至输出轨道5的吸风装置处时,在吸风机的作用下,盖子自身携带的热量经输出轨道5在此处设置的贯穿孔10—空腔14—壳体6的吸风口一吸风管7由吸吹风机8吸走,其所形成的热空气在吸吹风机8的叶轮带动下,形成向外输送的热风,经送风管4—送风口——空腔13——多孔板3所设有的孔吹向输出轨道5内的盖子,实现二次烘干,由此随着中频炉式烘房I对盖子的烘干及盖子在输出导轨5中的运行,在吸吹风机8作用下,实现热空气的循环使用,并且在吸风装置的作用下,如果盖子经烘房I后所残留携带水分同样被吸掉;当中频炉式烘房I工作结束,其所设有的PLC控制吸吹风机关闭。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包括中频炉式烘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吹风机、水平设置的输出轨道及与该输出轨道连接的吸风装置和送风装置; 所述输出轨道的横截面呈凹型,并且该凹型口朝上,其一端与中频炉式烘房出口连接; 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保温层、送风管、多孔板和连接板,所述输出轨道在靠近中频炉式烘房端的上、下部分别与多孔板和保温层固定连接,所述多孔板与输出轨道相背离侧固定连接连接板,并且所述多孔板与连接板形成第一空腔,所述连接板设有送风口,该连接板通过与送风口连接的送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 所述吸风装置位于输出轨道下方并且靠近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和吸风管,该壳体一侧沿其边缘与输出轨道固定连接,并且该壳体与输出轨道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壳体另一侧设有吸风口,该壳体通过与吸风口连接的吸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所述输出轨道在与壳体连接部分的底部开有贯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与输出轨道连接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装置,包括中频炉式烘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吹风机、水平设置的输出轨道及与该输出轨道连接的吸风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输出轨道的横截面呈凹型,并且该凹型口朝上,其一端与中频炉式烘房出口连接;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保温层、送风管、多孔板和连接板,所述输出轨道在靠近中频炉式烘房端的上、下部分别与多孔板和保温层固定连接,所述多孔板与输出轨道相背离侧固定连接连接板,并且所述多孔板与连接板形成第一空腔,所述连接板设有送风口,该连接板通过与送风口连接的送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所述吸风装置位于输出轨道下方并且靠近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和吸风管,该壳体一侧沿其边缘与输出轨道固定连接,并且该壳体与输出轨道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壳体另一侧设有吸风口,该壳体通过与吸风口连接的吸风管和吸吹风机连接,所述输出轨道在与壳体连接部分的底部开有贯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粮包装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