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9924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包括加热烘干箱、加热板、余热回收管、余热输送管、余热烘干箱、余热分流管、余热升温板、余热烫平箱、余热传递管、上余热压辊、下余热压辊、下加压泵、循环回收泵、循环输送管、输送泵、循环水箱。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烘干装置充分利于烘干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布料进行渐进式多次加热,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同时提升了烘干产品的品质,利于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加工的
,特别是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在纺织企业中,烘干机是必不可少的装置,传统的烘干机在对湿度和杂质没有进行控制,影响产品质量,同时进行单次高温加热,会造成烘干箱中湿度过大,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能够使烘干装置充分利于烘干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布料进行渐进式多次加热,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同时提升了烘干产品的品质,利于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包括加热烘干箱、加热板、余热回收管、余热输送管、余热烘干箱、余热分流管、余热升温板、余热烫平箱、余热传递管、上余热压辊、下余热压辊、下加压泵、循环回收泵、循环输送管、输送泵、循环水箱,所述加热烘干箱的内侧面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烘干箱内设置有若干余热回收管,所述余热回收管与余热输送管相连,所述余热输送管延伸至余热烘干箱,所述余热输送管上连接有若干余热分流管,所述余热分流管上连接有余热升温板,所述余热升温板设置在余热烘干箱的内侧面,所述余热升温板上连接有余热传递管,所述余热传递管设置在余热烫平箱内,所述余热烫平箱内设置有上余热压辊和下余热压辊,所述余热传递管与上余热压辊相连,所述余热传递管通过下加压泵与下余热压辊相连,所述上余热压辊和下余热压辊与循环回收泵相连,所述循环回收泵与循环输送管相连,所述循环输送管与输送泵相连,所述输送泵与循环水箱相连,所述循环水箱与余热回收管相连。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回收管、余热输送管、余热分流管、余热升温板、余热传递管、上余热压辊、下余热压辊、下加压泵、循环回收泵、循环输送管、输送泵、循环水箱依次组成密闭连通回路,所述循环水箱内填充有余热回收液。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回收管为毛细铜管,所述余热回收管的数量有多根,所述余热回收管均匀分布在加热烘干箱内,所述余热输送管、余热分流管、余热传递管、循环输送管均为保温隔热管。作为优选,所述上余热压辊和下余热压辊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上余热压辊和下余热压辊内均设置有余热利用槽,所述上余热压辊和下余热压辊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上余热压辊和下余热压辊的圆弧侧面相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加热烘干箱、加热板、余热回收管、余热输送管、余热烘干箱、余热分流管、余热升温板、余热烫平箱、余热传递管、上余热压辊、下余热压辊、下加压泵、循环回收泵、循环输送管、输送泵、循环水箱结合在一起,经过实验优化,能够使烘干装置充分利于烘干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布料进行渐进式多次加热,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同时提升了烘干产品的品质,利于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烘干箱、2-加热板、3-余热回收管、4-余热输送管、5-余热烘干箱、6-余热分流管、7-余热升温板、8-余热烫平箱、9-余热传递管、10-上余热压辊、11-下余热压辊、12-下加压泵、13-循环回收泵、14-循环输送管、15-输送泵、16-循环水箱。【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包括加热烘干箱1、加热板2、余热回收管3、余热输送管4、余热烘干箱5、余热分流管6、余热升温板7、余热烫平箱8、余热传递管9、上余热压辊10、下余热压辊11、下加压泵12、循环回收泵13、循环输送管14、输送泵15、循环水箱16,所述加热烘干箱1的内侧面设置有加热板2,所述加热烘干箱1内设置有若干余热回收管3,所述余热回收管3与余热输送管4相连,所述余热输送管4延伸至余热烘干箱5,所述余热输送管4上连接有若干余热分流管6,所述余热分流管6上连接有余热升温板7,所述余热升温板7设置在余热烘干箱5的内侧面,所述余热升温板7上连接有余热传递管9,所述余热传递管9设置在余热烫平箱8内,所述余热烫平箱8内设置有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所述余热传递管9与上余热压辊10相连,所述余热传递管9通过下加压泵12与下余热压辊11相连,所述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与循环回收泵13相连,所述循环回收泵13与循环输送管14相连,所述循环输送管14与输送泵15相连,所述输送泵15与循环水箱16相连,所述循环水箱16与余热回收管3相连,所述余热回收管3、余热输送管4、余热分流管6、余热升温板7、余热传递管9、上余热压辊10、下余热压辊11、下加压泵12、循环回收泵13、循环输送管14、输送泵15、循环水箱16依次组成密闭连通回路,所述循环水箱16内填充有余热回收液,所述余热回收管3为毛细铜管,所述余热回收管3的数量有多根,所述余热回收管3均匀分布在加热烘干箱1内,所述余热输送管4、余热分流管6、余热传递管9、循环输送管14均为保温隔热管,所述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内均设置有余热利用槽,所述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的圆弧侧面相接触。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加热烘干箱1、加热板2、余热回收管3、余热输送管4、余热烘干箱5、余热分流管6、余热升温板7、余热烫平箱8、余热传递管9、上余热压辊10、下余热压辊11、下加压泵12、循环回收泵13、循环输送管14、输送泵15、循环水箱16结合在一起,经过实验优化,能够使烘干装置充分利于烘干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布料进行渐进式多次加热,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同时提升了烘干产品的品质,利于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烘干箱(1)、加热板(2)、余热回收管(3)、余热输送管(4)、余热烘干箱(5)、余热分流管(6)、余热升温板(7)、余热烫平箱(8)、余热传递管(9)、上余热压辊(10)、下余热压辊(11)、下加压泵(12)、循环回收泵(13)、循环输送管(14)、输送泵(15)、循环水箱(16),所述加热烘干箱(1)的内侧面设置有加热板(2),所述加热烘干箱(1)内设置有若干余热回收管(3),所述余热回收管(3)与余热输送管(4)相连,所述余热输送管(4)延伸至余热烘干箱(5),所述余热输送管(4)上连接有若干余热分流管(6),所述余热分流管(6)上连接有余热升温板(7),所述余热升温板(7)设置在余热烘干箱(5)的内侧面,所述余热升温板(7)上连接有余热传递管(9),所述余热传递管(9)设置在余热烫平箱(8)内,所述余热烫平箱(8)内设置有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所述余热传递管(9)与上余热压辊(10)相连,所述余热传递管(9)通过下加压泵(12)与下余热压辊(11)相连,所述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与循环回收泵(13)相连,所述循环回收泵(13)与循环输送管(14)相连,所述循环输送管(14)与输送泵(15)相连,所述输送泵(15)与循环水箱(16)相连,所述循环水箱(16)与余热回收管(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进式余热循环纺织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烘干箱(1)、加热板(2)、余热回收管(3)、余热输送管(4)、余热烘干箱(5)、余热分流管(6)、余热升温板(7)、余热烫平箱(8)、余热传递管(9)、上余热压辊(10)、下余热压辊(11)、下加压泵(12)、循环回收泵(13)、循环输送管(14)、输送泵(15)、循环水箱(16),所述加热烘干箱(1)的内侧面设置有加热板(2),所述加热烘干箱(1)内设置有若干余热回收管(3),所述余热回收管(3)与余热输送管(4)相连,所述余热输送管(4)延伸至余热烘干箱(5),所述余热输送管(4)上连接有若干余热分流管(6),所述余热分流管(6)上连接有余热升温板(7),所述余热升温板(7)设置在余热烘干箱(5)的内侧面,所述余热升温板(7)上连接有余热传递管(9),所述余热传递管(9)设置在余热烫平箱(8)内,所述余热烫平箱(8)内设置有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所述余热传递管(9)与上余热压辊(10)相连,所述余热传递管(9)通过下加压泵(12)与下余热压辊(11)相连,所述上余热压辊(10)和下余热压辊(11)与循环回收泵(13)相连,所述循环回收泵(13)与循环输送管(14)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品之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