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晓军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车路面取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2975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06:21
一种电动车路面取电装置,它包括电动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在电动车的底盘下方前后分别铰接有一个取电杆,取电杆的端部设有绝缘件,其上铰接有一个与地面弹性接触的取电头,在电动车的底盘上设有一个驱动装置,它联接一个传动连杆,前后二个取电杆分别铰接在传动连杆上,驱动装置推拉传动连杆让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二个取电头上设有导线联接控制器,该技术方案的电动车在间隔设置的正负导电板上行驶,底盘下方二个取电杆上的取电头从供电路面上获取电力,通过取电头上的导线到电机的控制器,驱动电动车行驶,这种路面取电装置易于制造和实施,有利于这种路面供电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车路面取电装置,它包括电动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在电动车的底盘下方前后分别铰接有一个取电杆,取电杆的端部设有绝缘件,其上铰接有一个与地面弹性接触的取电头,在电动车的底盘上设有一个驱动装置,它联接一个传动连杆,前后二个取电杆分别铰接在传动连杆上,驱动装置推拉传动连杆让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二个取电头上设有导线联接控制器,该技术方案的电动车在间隔设置的正负导电板上行驶,底盘下方二个取电杆上的取电头从供电路面上获取电力,通过取电头上的导线到电机的控制器,驱动电动车行驶,这种路面取电装置易于制造和实施,有利于这种路面供电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专利说明】—种电动车路面取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动车路面取电装置。技术背景目前电动车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大众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专利号ZL200510044223.9中所述技术方案,是一种在间隔设置正负导电板的供电路面上行驶的两轮电动车,它通过轮胎从供电路面获取电力,使用取电刷从车轮的刹车盘上取电,并通过控制器驱动电机,这种从路面取电的供电方式需要将前后车轮绝缘隔离,该技术方案采用将前减振器隔离的方法,使用这种结构的电动车需要对其进行较大的变动,而且需要使用一种导电的轮胎,不仅每辆电动车的取电制造成本增加,而且制作工艺复杂,不利于该路面供电技术方案的推广,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方案中的取电装置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实用完口 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路面取电装置,可以克服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取电中的技术问题,它使这种从路面取电技术的电动车更实用可靠,易于制造,并使技术方案在推广中实施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路面取电装置,它包括电动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在电动车的底盘下方前后分别铰接有一个取电杆,取电杆的端部设有绝缘件,其上铰接有一个与地面弹性接触的取电头,在电动车的底盘上设有一个驱动装置,它联接一个传动连杆,前后二个取电杆分别铰接在传动连杆上,驱动 装置推拉传动连杆让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前后取电头与供电路面接触,二个取电头上设有导线联接电机的控制器。所述电动车为三轮电动车,在前轮之后和二个后轮之间的底盘下方设有路面取电装置,其前后二个取电杆分别铰接在底盘下方,驱动装置设置在二个后车轮之间的底盘上,驱动装置推拉传动连杆让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前后取电头与供电路面接触。所述电动车为四轮电动车,在左右车轮之间的底盘上设有路面取电装置,其前后二个取电杆分别铰接在底盘的前后,驱动装置设置在底盘上,驱动装置推拉传动连杆让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前后取电头与供电路面接触。所述前后取电杆端部的绝缘件上分别铰接有一个弹性的取电轮,在取电轮支撑板的端部铰接有一个减振器,减振器的另一端铰接在绝缘件上,在取电轮的支撑板上设有取电刷,取电刷与取电轮的侧面弹性接触,前后二个取电刷上设有导线联接电机的控制器。所述前后取电杆端部的绝缘件上分别铰接有一个弧形的取电头,取电头的一端铰接有一个减振器,减振器的另一端铰接在绝缘件上,前后二个取电头上设有导线联接电机的控制器。所述驱动装置为一个气动装置,压缩机和气缸设置在电动车的底盘上,气缸的一端铰接在底盘上,其气缸杆端部铰接传动连杆,气缸杆推拉传动连杆并带动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所述驱动装置为一个电动装置,减速电机设置在电动车的底盘上,其输出轴联接一个摆臂,摆臂的一端铰接传动连杆,减速电机旋转使摆臂拉动传动连杆,并带动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取电杆的长度应大于底盘下方的铰轴离供电路面的高度,取电状态下的取电杆与供电路面的水平夹角小于90°,传动连杆和取电杆的铰接点应与底盘和取电杆的铰接点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传动连杆和二个取电杆的铰接点尺寸位置相同,前后取电杆之间的距离等于供电路面上导电板的长度和绝缘隔离带的宽度之和。该装置在三轮电动车上使用,二个取电杆前后设置在一个直线上,并铰接在前轮之后和二个后轮之间,驱动装置设置在二个后轮之间的底盘下方,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在传动连杆上,并带动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使前后取电杆端部的取电头与供电路面接触。该装置在四轮电动车上使用,二个取电杆前后设置在一个直线上,并铰接在电动车底盘的下方,驱动装置设置在左右车轮之间底盘上,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在传动连杆上,并带动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使前后取电杆端部的取电头与供电路面接触。如果前后取电杆端部的绝缘件上铰接一个弹性的取电轮,它是在绝缘件上铰接取电轮的支撑板,取电轮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的端部铰接有一个减振器,减振器的另一端铰接在绝缘件上,取电轮由导电材料制成,取电轮的侧面设有取电盘,它与取电刷可靠接触实现导电,也可以将整个取电杆设置为绝缘材料。如果前后取电杆端部的绝缘件上铰接有一个弹性的取电头,所述取电头为半圆形,并由导电材料制成,取电头的一端铰接有一个减振器,减振器的另一端铰接在绝缘件上,取电头可绕绝缘件上的铰轴旋转。如果驱动装置为气动,压缩机由供电路面提供电力,并设有一个储气筒,当电动车驶离供电路面后,由储气筒给气缸供气。如果驱动装置为电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正反向带动一个摆臂旋转,摆臂同时带动铰接的传动连杆前后移动,传动连杆带动前后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同时减速电机具有自锁功能。当电动车行驶在正负间隔导电板的供电路面上,通过电动车上的控制开关接通驱动装置使传动连杆带动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旋转,其端部的取电头与供电路面弹性接触,从正负二个导电板上获取电力,通过导线到控制器中的极性转换电路,供电给电机驱动电动车沿供电路面行驶,当电动车驶离供电路面,驱动装置反向使传动连杆带动二个取电杆绕底盘下方的铰轴反转,二个取电杆脱离供电路面,旋转放置在电动车底盘下方。该技术采用独立的取电方式,使这种电动车的取电装置合理简单,易于制造,同时不影响电动车的原有结构,为电动车路面取电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这种取电装置有利于路面供电技术方案的推广和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气动取电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气动取电装置收缩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动取电装置工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使用取电头的取电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四轮电动车路面取电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三轮电动车路面取电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吊耳3、铰轴4、取电杆5、传动连杆6、支撑板7、取电轮8、取电刷9、气缸10、气缸杆11、减振器12、减速电机13、摆杆14、取电头15、前轮16、后轮17、绝缘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气动取电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在电动车底盘(1)的下方前后分别设有一个吊耳(2),每个吊耳(2)上用铰轴(3)铰接有一个取电杆(4),在取电杆(4)的端部设有绝缘件(17),在绝缘件(17)上铰接有一个支撑板(6),支撑板(6)上设有一个取电轮(7),在支撑板(6)上设有一个取电刷(8),取电刷⑶与取电轮(7)的侧面弹性接触,在支撑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梁晓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