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910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所述公模包括一顶出板组、若干第一顶针、若干第二顶针和若干第三顶针;所述顶出板组内开设有至少一活动槽;所述各第一顶针均固装于顶出板组上;所述第二顶针装设于活动槽内的上部;所述第三顶针上下活动的装设于活动槽内的下部,第三顶针与第二顶针相抵顶;开模时,顶出板组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顶针向上移动将产品向上顶出;继续开模,顶出板组继续向上移动将产品继续向上顶出,与此同时,顶出板组带动第三顶针向上移动,第三顶针推顶第二顶针向上移动并将料头顶出完成开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具通过开模时产品和料头不同步顶出,料头顶出时不会弹伤产品,确保产品的外观和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所述公模包括一顶出板组、若干第一顶针、若干第二顶针和若干第三顶针;所述顶出板组内开设有至少一活动槽;所述各第一顶针均固装于顶出板组上;所述第二顶针装设于活动槽内的上部;所述第三顶针上下活动的装设于活动槽内的下部,第三顶针与第二顶针相抵顶;开模时,顶出板组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顶针向上移动将产品向上顶出;继续开模,顶出板组继续向上移动将产品继续向上顶出,与此同时,顶出板组带动第三顶针向上移动,第三顶针推顶第二顶针向上移动并将料头顶出完成开模。本技术模具通过开模时产品和料头不同步顶出,料头顶出时不会弹伤产品,确保产品的外观和质量。【专利说明】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生产各种工艺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产品很多都是通过模具成型出来的。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天、电子、机械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产品的形状越来越复杂,对模具的成型工艺要求更高。模具在成型的产品为一外观要求较高且需能实现自动化生产时,通常采用潜伏进胶的方式成型,其浇口为潜伏式浇口,脱模时,由于潜伏式浇口离产品很近,若采用现有的顶针将料头和产品同步顶出,潜伏式浇口处的料头顶出时可能弹伤产品,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脱模时确保产品的外观和质量的模具。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用于成型的产品为采用潜伏进胶的方式成型,其包括母模、与母模对应设置的公模;所述母模包括母模仁,母模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型腔;所述公模包括一下固定板、一公模板、一公模仁、两间隔板、一顶出板组、若干第一顶针、若干第二顶针和若干第三顶针;所述公模仁装设于公模板上,公模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型腔和与第二型腔连通的流道,公模仁及母模仁对应配合,第二型腔与第一型腔配合形成成型产品的型腔;两间隔板固设于下固定板和公模板之间并与下固定板和公模板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顶出板组可上、下活动的装设于收容空间内,顶出板组内开设有至少一活动槽;所述各第一顶针均固装于顶出板组上并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伸入型腔内;所述第二顶针的下端装设于活动槽内并可在活动槽内上下活动,第二顶针的上部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伸入流道内;所述第三顶针的上端装设于活动槽内并可在活动槽内上下活动,第三顶针的上表面与第二顶针的下表面相抵顶,第三顶针的下部从顶出板组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出来;闭模时,第三顶针的下部抵顶于下固定板上表面,型腔和流道内成型出产品和料头;开模时,母模向上移动并带动母模仁向上移动,顶出板组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顶针一起向上移动将产品抵顶出公模仁的第二型腔并向上顶出一段距离,此时,产品与料头脱离,第二顶针保持不动;再继续开模,顶出板组继续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顶针一起继续向上移动将产品继续向上顶出,与此同时,顶出板组带动第三顶针向上移动,第三顶针推顶第二顶针向上移动并将料头顶出流道完成开模。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板组包括一上顶出板和一固定于上顶出板下表面的下顶出板,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之间开设有所述活动槽。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顶出板下表面向上开设一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底壁向上开设一贯穿上顶出板上表面的直径小于第一盲孔的第一通孔;所述下顶出板上表面对应第一盲孔处开设上开设一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底壁向下开设一贯穿下顶出板下表面的直径小于第二盲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针具有一圆柱形的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的上表面向上凸设一直径小于第一基部的第一针体部;所述第三顶针具有一圆柱形的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的上表面向上凸设一直径小于第二基部的第二针体部;所述一第一盲孔和一对应的第二盲孔合围成一所述活动槽,所述第一基部上下活动的收容于活动槽的上部,第一针体部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流道内,所述第二基部上下活动的收容于活动槽的下部,第二针体部的穿过第二通孔并可与下固定板相抵顶。如上所述,本技术模具通过顶出板组内开设至少一活动槽,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对应的装设于活动槽内,开模时产品和料头不同步顶出,料头顶出时不会弹伤产品,确保产品的外观和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模具合模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本技术模具开模第一阶段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本技术模具开模第二阶段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本技术模具的IV的放大图。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模具 100母模10上固定板 11母模板12母模仁 13第一型腔131公模 20下固定板21公模板 22公模仁23第二型腔 231流道232间隔板 24顶出板组25上顶出板 251第一盲孔2511第一通孔 2512下顶出板252第二盲孔 2521第二通孔2522第一顶针 26第二顶针27第一基部 271第一针体部272第三顶针 28第二基部281第二针体部 282收容空间29产品200流道201。【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实用 新型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效果,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模具100用于成型的产品200为采用潜伏进胶的方式成型,其包括母模10、与母模10对应设置的公模20。请续参阅图2,所述母模10包括上固定板11、母模板12和至少一母模仁13。母模板12装设于上固定板11上,母模仁13装设于母模板12上,母模仁13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型腔131。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公模20包括一下固定板21、一公模板22、一公模仁23、两间隔板24、一顶出板组25、若干第一顶针26、若干第二顶针27和若干第三顶针28。两间隔板23固设于下固定板21和公模板22之间并与下固定板21和公模板22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29。所述公模仁23装设于公模板22上,公模仁23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型腔231和与第二型腔231连通的流道232,公模仁23及母模仁13对应配合,第二型腔231与第一型腔131配合形成成型产品200的型腔。所述各第一顶针26均固装于顶出板组25上并穿过公模板22和公模仁23伸入型腔内。所述顶出板组25可上、下活动的装设于收容空间29内,顶出板组25包括一上顶出板251和一固定于上顶出板251下表面的下顶出板252,顶出板组25内于上顶出板251和下顶出板252之间开设有至少一活动槽,第二顶针27的下端装设于活动槽内并可在活动槽内上下活动,第二顶针27的上部穿过公模板22和公模仁23伸入流道232内,所述第三顶针28的上端装设于活动槽内并可在活动槽内上下活动,第三顶针28的上表面与第二顶针27的下表面相抵顶,第三顶针28的下部从顶出板组25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出来。具体地,所述上顶出板251下表面向上开设一第一盲孔2511,所述第一盲孔2511的底壁向上开设一贯穿上顶出板251上表面的直径小于第一盲孔2511的第一通孔2512,所述下顶出板252上表面对应第一盲孔2511处开设上开设一第二盲孔2521,所述第二盲孔2521的底壁向下开设一贯穿下顶出板252下表面的直径小于第二盲孔2521的第二通孔2522 ;所述第二顶针27具有一圆柱形的第一基部271,所述第一基部271的上表面向上凸设一直径小于第一基部2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賀志文汪毅和正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