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瓶机入坯输送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19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瓶机入坯输送轨道,其分为前入坯滑道组和后入坯滑道组,它们之间设有一分道装置;所述分道装置由底面设有一个以上的瓶坯道的分道板以及可使分道板做周期摆动的驱动装置连接组成。后入坯滑道的数目比前入坯滑道的数目多,当瓶坯经由前入坯滑道到达分道装置时,由分道装置将前入坯滑道组上的瓶坯平均分配输送到后入坯滑道组中多个不同后入坯滑道上,从而达到“一道进坯,多道出坯”的效果。此机构精简,占用空间小,却仍能保持其作业效率,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瓶机入坯输送轨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瓶机,特别涉及一种吹瓶机入坯输送轨道,属于 吹瓶机械领域。背景4支术目前,公知吹瓶机的入坯整列机通常由六道整列机组成,每道整列机配有一个入坯滑道,如图1所示,这种六道整列机的入坯滑道10,主要由调节固 定板1',入坯滑道横杆2'、入坯滑道底座3',滑道4'、束块5,、调整座6,、当 瓶坯由输道机输送到入坯滑道10,时,直接经由六道滑道4,滑至底,再由机 械爪夹入机台轨道。此种结构庞大、费用高、输送緩慢。也会造成机械利用 率的下降,相对地提高了生产成本,而降低了产品的竟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瓶机入坯输送轨道的分道装置,可将 一个入坯滑道上瓶坯平均分配输送到另 一个入坯滑道组的多个滑道上,从而达到机构精简而仍能保持其作业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吹瓶机入坯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分 为前入坯滑道组和后入坯滑道组,所述后入坯滑道组中的前入坯滑道的数目 比前入坯滑道组中前入坯滑道的数目多,且前入坯滑组与后入坯滑组之间设 有一分道装置。其中,所述分道装置由分道板和可使分道板^L周期摆动的驱动装置连接 组成,所述分道板底面设有一个以上的瓶坯道。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汽缸、导 杆、固定架、滑动块,所述汽缸和导杆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滑动块是可滑 动地套接在所述导杆上,其下端并与所述分道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汽缸与所述滑动块通过一浮动接头连接。其中,所述汽缸为笔型缸。上述的吹瓶4几入坯输送轨道或进一步具体为,所述后入坯滑道组中后入坯滑道的数目是前入坯滑道组中前入坯滑道数目的3倍。所述前入坯滑道组 可容纳的瓶坯至少是后入坯滑道组中后入坯滑道数目的3倍。本技术是提供一个吹瓶机入坯输送轨道,分为前、后入坯滑道组, 且后入坯滑道的数比前入坯滑道的数目多,前入坯滑组与后入坯滑组之间设 有一分道装置,当瓶坯经由整列机的输送机输送到前入坯滑道终点到达分道 装置时,分道板在驱动装置带动下作周期摆动,可将前入坯滑道组上的瓶坯 平均分配输送到后入坯滑道组中多个不同后入坯滑道上,从而达到"一道进 坯,多道出坯"的效果。因此可以使其滑道机构得到精简,占用空间小,却 仍能保持其作业效率,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竟争力。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六道整列机的入坯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入坯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分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6是上述实施例分道装置分坯过程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分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入坯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本 实施例所示入坯输送轨道1包括一 个前入坯滑道组11和三个后入坯滑道组 12。分道装置2设在前入坯滑道组11与三个后入坯滑道组12的衔接位置。前入坯滑道组l 1包括前盖板l 1 l和位于其下方的前滑道l 12,前滑道l 12 和前盖板l 1 l通过滑轨固定片113相固定连接,前入坯滑道组l 1的前端通过入 坯道横杆l 14和固定板l 15构成的支撑结构作为支撑,前入坯滑道组l 1的后端 与分道装置2相连。前入坯滑道组11上还设有感应装置116,用于感应前入坯 滑道组ll是否有瓶坯,以控制前端一道整列机瓶坯输送装置(图中未示)是 否送瓶坯。后入坯滑道组12包括后盖板121和位于其下方的后滑道122,后盖板121和后滑道122通过滑轨固定片12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后入坯滑道组12共有 三个后入坯滑道,所述后入坯滑道组12—端通过支撑杆124和入坯道横杆125 以及底座126构成的支撑结构作为支撑,后入坯滑道组12的前端与分道装置2 相连接。后入坯滑道组12后盖板121上与前入坯滑道组11的衔接位置处设有 一开口孔位127,用于安装分道装置2。前入坯滑道组ll的前盖板lll和后入 坯滑道组12的后盖板121通过连接块13固定连接。再如图3所示,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分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 的分道装置2,由分道板21和驱动装置22连接组成,其是通过一滑动块225 连接,所述分道板21位于后盖板121的下方,其底面设有两个瓶坯道211。驱 动装置22位于后盖板121的上方,包括气压缸221、导杆222、浮动接头223、 固定架224、滑动块225。气压缸221为笔型缸,它和导杆222固定在固定架224 上,滑动块225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导杆222上,气压缸221与滑动块225通过 浮动接头223相连接、由于浮动接头223具有弹性,可起到保护汽缸221的作 用。所述分道4反21固定在滑动块225的下端,可随滑动块225—起在导杆222 上沿水平方向做周期性摆动。安装时,让分道装置2置于开口孔位127上,并 使分道板21透过开口孔位127,要使瓶坯道211与前、后入坯滑道组ll (12) 上的前、后滑道112 (12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并可前后对应衔接。其工作过程如图4至图6所示,当瓶坯3经由前端一道整列机瓶坯输送装 置输送到由前入坯滑道组ll上,到达分道装置2时,在气压缸24的作用下, 滑动块225在导杆222上沿水平方向做周期性摆动,如图4所示,当分道板21 下的其中一个瓶坯道211 (图4所示为右側瓶坯道211 )与前入坯滑道组ll的 前滑道112对应衔接时,瓶坯3便进入右側瓶坯道211,此时分道板21继续摆 动,当右侧瓶坯道211与后入坯滑道组12中的某个后滑道122 (图5所示为右 侧后滑道122 )对应辨W妄时,并瓦堪3便进入后入坯滑道组12中对应的右侧后滑 道122。与此同时,分道板21下的另外一个瓶坯道211 (图5所示为左侧瓶坯 道211)同时与前滑道112以及中间后滑道122对应衔接,因此可前端接收瓶 坯3后端将瓶坯3输送到中间后滑道122,之后分道板21便往回摆动。再如图6 所示,分道板21摆回到起始位置,此时,分道板21下的左侧瓶坯道211与左侧后滑道122对应衔接并输送瓶坯3,右侧瓶坯道211又与前滑道l 12对应衔接 并接收瓶坯3同时又与中间后滑道122对应衔接输送瓶坯3。如此在分道板21 作周期摆动过程中,便将前入坯滑道组ll上一个个瓶坯平均分配输送到后入 坯滑道组12中的三个后滑道122上,此时可将前入坯滑道组ll可容纳的瓶坯 设计为至少是后入坯滑道组12中后入坯滑道数目的3倍,即至少可容纳3个瓶 坯,而分道板21下瓶坯道211通常可设计为容纳10个瓶坯,以满足不间断分 坯动作。从而达到以一道进坯后,而三道出坯的效果。如图7所示,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图3所示实 施例的区别^f又在于前入坯滑道组ll中的前入坯滑道的^t目为两个,后入坯 滑道组12的后入坯滑道的数目为六个,此种结构分道装置适用于六道整列 机。再如图8所示,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分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之对应的 分道装置2的分道板21底面设有四个瓶坯道211,其余结构与图2所述的实施 例相同。同理,当瓶坯经由整列机的输送机输送到由前入坯滑道组11上并到达分 道装置2时,在气压缸221的驱动下,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瓶机入坯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分为前入坯滑道组和后入坯滑道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入坯滑道组中的前入坯滑道的数目比前入坯滑道组中前入坯滑道的数目多,且前入坯滑组与后入坯滑组之间设有一分道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光育张国盛
申请(专利权)人:全冠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