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0185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搬运装置,其中,包括:旋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旋转对接在一起,共同支撑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搬运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使二者形成类似于“钳子”似的结构来支撑轨道,该轨道搬运装置效率高且成本低,避免了搬运轨道时对搬运人员的伤害,提高了安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搬运装置,其中,包括:旋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旋转对接在一起,共同支撑轨道。本技术提供的轨道搬运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使二者形成类似于“钳子”似的结构来支撑轨道,该轨道搬运装置效率高且成本低,避免了搬运轨道时对搬运人员的伤害,提高了安全性。【专利说明】轨道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开采中的运输轨道搬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煤矿开采的井下或地面,通常设置有轨道,用于运输。在轨道安装或拆卸时,通常需要人工徒手将轨道搬运到指定位置,再进行安装。在搬运轨道的过程中,搬运人员容易被轨道划伤手或砸到脚,影响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搬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避免搬运轨道时搬运人员受伤,提高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搬运装置,其中,包括:旋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旋转对接在一起,共同支撑轨道。如上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把手。如上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销轴旋转连接。如上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螺栓旋转连接。如上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螺栓为M20*50的螺栓。如上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圆钢。如上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钢板。如上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钢板的厚度是20毫米。本技术提供的轨道搬运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使二者形成类似于“钳子”似的结构来支撑轨道,该轨道搬运装置效率高且成本低,避免了搬运轨道时对搬运人员的伤害,提高了安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搬运装置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搬运装置搬运轨道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搬运装置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搬运装置搬运轨道时的状态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搬运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包括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旋转连接。二者的旋转连接可以通过销轴4连接实现,也可以设置螺栓来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在设定的位置旋转连接,形成一个类似于“钳子”似的结构。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的形状相同,其整体均为弯折状,在第一连杆2的底端设置第一支撑部21,在第二连杆3的底端设置第二支撑部31,当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发生相对旋转时,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31能够对紧闭合,也能打开。当二者对紧闭合时,能够共同支撑轨道I。同时,当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31对紧后,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可以将轨道I围起来,防止轨道I掉落。当需要搬运轨道I时,将轨道I放置在相互对紧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31上,将轨道I搬运到指定位置后,同时旋转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使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31打开不再对紧,即可将轨道I放落。优选的是,在第一连杆2上远离第一支撑部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把手22,在第二连杆3上远离第二支撑部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把手32,第一把手22和第二把手32均可以是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的一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当搬运人员搬运轨道I时,可以两个人用手抬着第一把手22和第二把手32,也可以将第一把手22和第二把手32扛在肩上。由于轨道I被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所遮挡,不会掉落砸伤及刮伤搬运人员。第一把手22和第二把手32上可以设置保护套等保护装置,以避免金属把手对人手或肩膀造成伤害。可以通过设置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的形状,来保证当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31对紧时,第一把手22和第二把手32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从而当搬运人员用肩膀扛把手时,能够更省力。进一步地,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圆钢,也可以采用厚度为20毫米、材质为16Mn的钢板制成,以保证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的强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例如槽钢等,其厚度和其他尺寸可以根据轨道I的规格及重量来选择,例如本实施例中涉及的轨道I 一般为30千克/米的轨道,只要能够满足承载轨道的强度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可以采用尺寸为M20*50的螺栓实现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的旋转连接,以保证强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螺栓的规格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满足轨道搬运装置的整体承载强度即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搬运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使二者形成类似于“钳子”似的结构来支撑轨道,该轨道搬运装置效率高且成本低,避免了搬运轨道时对搬运人员的伤害,提高了安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旋转对接在一起,共同支撑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把手; 所述第二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销轴旋转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螺栓旋转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为M20*50的螺栓。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圆钢。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钢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厚度是20毫米。【文档编号】E01B29/16GK203569399SQ201320582418【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轩周华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