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水精制预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131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水精制预处理器,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浮澄清室、絮凝室和沉降室,絮凝室内设有絮凝室中心桶,絮凝室中心桶侧壁上设有两根进液管,进液管的一端与絮凝室中心桶相连接,进液管的另一端与盐泥排放总管相连接,两根进液管与絮凝室中心桶的连接处对称设置;进液管与盐泥排放总管的连接端均安装有旁路控制阀,两根进液管分别与安装有进液阀门的输液管相通。该预处理器环型多点布液、液体涡流撞击混合、均匀絮凝沉降、积泥沉渣多点精确清理的原理,实现盐水絮凝、沉降、分离过程,以保证较好的盐水精制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盐水精制预处理器,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浮澄清室、絮凝室和沉降室,絮凝室内设有絮凝室中心桶,絮凝室中心桶侧壁上设有两根进液管,进液管的一端与絮凝室中心桶相连接,进液管的另一端与盐泥排放总管相连接,两根进液管与絮凝室中心桶的连接处对称设置;进液管与盐泥排放总管的连接端均安装有旁路控制阀,两根进液管分别与安装有进液阀门的输液管相通。该预处理器环型多点布液、液体涡流撞击混合、均匀絮凝沉降、积泥沉渣多点精确清理的原理,实现盐水絮凝、沉降、分离过程,以保证较好的盐水精制效果。【专利说明】—种盐水精制预处理器
本技术属于氯碱生产
,涉及一种离子膜氯碱生产过程中,一次盐水工序盐水絮凝、漂浮、澄清过程的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盐水精制预处理器。
技术介绍
离子膜氯碱生产中,一次盐水的精制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工序,盐水精制效果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通常采用预处理器精制盐水,盐水在预处理器内经过絮凝、漂浮、澄清,会产生大量浮泥、沉渣,通过预处理器排泥装置排出。但传统预处理器多数未设置絮凝室中心桶的排泥口,部分预处理器在中心桶底部设置一个临时排泥口,设备局部区域存在死区,容易造成浮泥、沉渣富集,无法及时清理。同时,在检修预处理器时,预处理器外部盐水排空,而絮凝室中心桶盐水无法排空或无法精确控制盐水排空,造成预处理器絮凝室中心桶无法检修,或由于检修时中心桶盐水不能及时排空造成预处理器变形损伤,沉渣无法及时清理影响预处理器处理效果。而且预处理器上的浮泥大多是人工清理,劳动强度较大,浮泥收集不彻底、不干净,还会造成浮泥松散破碎,又返回精制盐水中,导致盐水精制效果不佳。传统的预处理器采用粗放的单一进液,易发生进液不均,造成预处理器絮凝和澄清区域出现偏流,部分区域盐水精制过程不理想,导致整体絮凝、漂浮、澄清效果不佳,盐水精制效果不理想,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盐水精制效果好、效率较高的盐水精制预处理器,控制精确,操作简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盐水精制预处理器,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浮澄清室、絮凝室和沉降室,絮凝室内设有絮凝室中心桶,絮凝室中心桶侧壁上设有两根进液管,进液管的一端与絮凝室中心桶相连接,进液管的另一端与盐泥排放总管相连接,两根进液管与絮凝室中心桶的连接处对称设置;进液管与盐泥排放总管的连接端均安装有旁路控制阀,两根进液管分别与安装有进液阀门的输液管相通。所述上浮澄清室上部设有上浮澄清室上盖,上浮澄清室上盖中部设有第一上浮泥收集室,上浮澄清室上盖侧壁与上浮澄清室侧壁之间形成第二上浮泥收集室,第一上浮泥收集室和第二上浮泥收集室均不与上浮澄清室相通,上浮澄清室上盖上、第一上浮泥收集室和第二上浮泥收集室之间形成与上浮澄清室相通的上浮泥收集区,上浮澄清室上设有浮泥收集器,浮泥收集器分别与第一上浮泥收集室、第二上浮泥收集室和上浮泥收集区相通,两个上浮泥收集室均与盐泥排放总管相连接。所述的浮泥收集器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轴,主轴上对称设有四个水平设置的中空的浮泥收集槽;浮泥收集槽底面上、沿远离主轴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出液口、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与第一上浮泥收集室相通,进液口通过上浮泥收集区与上浮澄清室相通,主轴由电机驱动。本技术盐水精制预处理器环型多点布液、液体涡流撞击混合、均匀絮凝沉降、积泥沉渣多点精确清理的原理,实现盐水絮凝、沉降、分离过程,以保证较好的盐水精制效果O【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预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预处理器中浮泥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预处理器中两根进液管的分布示意图。图中:1.第一上浮泥收集室,2.絮凝室中心桶,3.上浮澄清室,4.进液管,5.上浮泥排放管,6.上浮澄清室上盖,7.浮泥收集器,8.精制盐水出液管,9.第二上浮泥收集室,10.盐泥排放总管,11.旁路控制阀,12.输液管,13.进液阀门,14.沉降室,15.沉降泥洛排放口,16.排泥观察口,17.强制输送泵,18.第一定位导轨,19.第二定位导轨,20.第三定位导轨,21.预处理器顶部平台走廊,22.直走廊,23.电机,24.主轴,25.第一定位槽,26.第二定位槽,27.定位滑动轴承,28.浮泥收集槽,29.隔板,30.第一出液口,31.进液口,32.第二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预处理器,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浮澄清室3、絮凝室和沉降室14,沉降室底部设有沉降泥渣排放口 15,沉降泥渣排放口 15与盐泥排放总管10相连接;上浮澄清室3上部设有上浮澄清室上盖6,上浮澄清室上盖6中部设有漏斗形的第一上浮泥收集室I,上浮澄清室上盖6的侧壁与上浮澄清室3侧壁之间形成第二上浮泥收集室9,第一上浮泥收集室I和第二上浮泥收集室9均不与上浮澄清室3相通,第一上浮泥收集室I和第二上浮泥收集室9分别与上浮泥排放管5相通,上浮泥排放管5与盐泥排放总管10相连接;第一上浮泥收集室I和第二上浮泥收集室9之间的上浮澄清室上盖6顶部同心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定位导轨19和环形的第三定位导轨20,上浮澄清室3顶部设有环形的第一定位导轨18,第一定位导轨18、第二定位导轨19和第三定位导轨2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上浮澄清室3顶部还设有环形的预处理器顶部平台走廊21,预处理器顶部平台走廊21上设有相垂直的两条直走廊22,直走廊22上安装有浮泥收集器7,如图2所示。浮泥收集器7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轴24,主轴24的下部对称设有四个水平设置的中空的浮泥收集槽28 ;浮泥收集槽28的一端与主轴24固接,浮泥收集槽28的另一端设有定位滑动轴承27,浮泥收集槽28底部、沿远离主轴24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定位槽25和第二定位槽26 ;第一定位槽25卡在第三定位导轨20上,第二定位槽26卡在第二定位导轨19上,定位滑动轴承27放置在第一定位导轨18上;浮泥收集槽28内部、沿浮泥收集槽28的长度方向设有隔板29,隔板29将浮泥收集槽内部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腔体,浮泥收集槽28的底面上、沿远离主轴24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出液口 30、进液口 31和第二进液口 32,第一出液口 30、进液口 31和第二进液口 32均为对称于隔板29设置的两个,位于隔板29同一侧的第一出液口 30、进液口 31和第二进液口 32与浮泥收集槽28内的一个腔体相通,位于隔板29另一侧的第一出液口 30、进液口 31和第二进液口 32与浮泥收集槽28内的另一个腔体相通;第一出液口 30位于主轴24和第一定位槽25之间,进液口 31位于第一定位槽25和第二定位槽26之间;两个第一出液口 30与第一上浮泥收集室I相通,两个进液口 31与上浮澄清室3相通,两个第二出液口 32与第二上浮泥收集室9相通;主轴24由电机23驱动。絮凝室内设有絮凝室中心桶2,絮凝室中心桶2下部侧壁上设有两根进液管4,进液管4的一端与絮凝室中心桶2相连接,进液管4的另一端通过旁路与盐泥排放总管10相连接,两根进液管4与絮凝室中心桶2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为马宗仁张文虎姜锦胡启峰沙剑张飞贤王岁海许萍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