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63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包括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横向稳定杆总成、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及右高度控制阀总成;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左端与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连接,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右端与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横向稳定杆总成及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连接,右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横向稳定杆总成及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翻转轨迹控制结构的设计来提升驾驶室翻转安全性及平稳性;并通过各部件集成式设计,降低了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结构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
本技术属于车身及车身附件
,特别是指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伴随着重卡技术的不断升级,人们对于提高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减轻驾驶员疲劳强度,提高车辆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是决定乘坐舒适性的主要因素。目前主要平头重型半挂牵引车驾驶室普遍采用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的前悬置装置。驾驶室前悬置是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在驾驶室前下部与车架之间,主要起到对驾驶室的支撑和翻转作用,同时在车辆行驶中衰减路面不平激励传给驾驶室的震动和冲击,引导驾驶室相对地面的垂直运动,限制驾驶室侧倾和偏转运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空气弹簧驾驶室前悬置结构在翻转过程中,过重心时易出现频繁充放气导致驾驶室高度变化导致干涉问题,及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室重卡的驾驶室减震及乘坐舒适性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包括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横向稳定杆总成、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及右高度控制阀总成;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左端与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右端与所述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及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右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及所述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与所述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的结构相同;所述左高度控制阀总成与所述右高度控制阀总成的结构相同。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包括翻转左支座、左上托架及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所述翻转左支座固定于车架左纵梁,所述左上托架固定于驾驶室地板纵梁上;所述翻转左支座及所述左上托架均与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左端铰接;所述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的上端连接左上托架,下端连接翻转左支座。在所述左上托架上设置有滚轮,所述翻转左支座的上端设置有弧形面;所述滚轮与所述弧形面滚动配合。所述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包括高度阀上支架、高度控制阀、高度阀支架固定部及高度阀控制杆;所述高度阀上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左上托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高度控制阀连接;所述高度阀控制杆的上端与所述高度控制阀连接,所述高度阀支架固定部将所述高度阀控制杆的下端与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固定连接。所述高度阀支架固定部为卡箍结构。在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上还设置有电喇叭安装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通过翻转轨迹控制结构的设计来提升驾驶室翻转安全性及平稳性;并通过各部件集成式设计,降低了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结构通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右纵梁,2车架左纵梁,3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4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5横向稳定杆总成,6左高度控制阀总成,7右高度控制阀总成,8电喇叭安装支架,31翻转左支座,311弧形面,32左上托架,33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34滚轮,61高度阀上支架,62高度控制阀,63高度阀控制杆,64高度阀支架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包括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3、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4、横向稳定杆总成5、左高度控制阀总成6及右高度控制阀总成7。横向稳定杆总成5的左端与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3连接,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右端与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与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以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中心左右对称。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横向稳定杆总成及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连接,右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横向稳定杆总成及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与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的结构相同;在本申请中,仅对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因为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与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能够互换。左高度控制阀总成与右高度控制阀总成的结构相同,可以互换。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3包括翻转左支座31、左上托架32及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33。翻转左支座31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车架左纵梁2,左上托架32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驾驶室地板纵梁上。翻转左支座及左上托架均与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左端铰接;其中,横向稳定杆总成通过含有硫化橡胶的衬套与螺栓组合件与左上托架铰接,通过关节轴承及缓冲垫与翻转左支座铰接。便于通过调整翻转支座角度以调整前悬置安装的Y向开档尺寸,便于车架误差较大时的装配。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两端均有橡胶缓冲垫,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的上端连接左上托架,下端连接翻转左支座,形成驾驶室前悬置主体结构。在左上托架32上设置有滚轮34,翻转左支座31的上端设置有弧形面311;滚轮与弧形面滚动配合,为实现以下目的:当驾驶室翻转过重心后,滚轮沿着弧形面滚动,控制翻转轨迹,避免驾驶室翻转时由于驾驶室降低出现干涉现象,同时避免翻转过重心过程中,空气弹簧受力变化频繁的充放气,保证了驾驶室翻转的平稳性。在左上托架上设置限位钩,在横向稳定杆总成上设置限位板来保证驾驶室翻转时横向稳定杆总成与左上托架的联动。左高度控制阀总成6包括高度阀上支架61、高度控制阀62、高度阀支架固定部64及高度阀控制杆63。高度阀上支架的一端与左上托架连接,另一端与高度控制阀连接。高度阀控制杆的上端与高度控制阀连接,高度阀支架固定部将高度阀控制杆的下端与横向稳定杆总成固定连接,高度控制阀用于调整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的高度,以控制驾驶室的姿态。高度阀支架固定部为卡箍结构,便于调整。在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上还设置有电喇叭安装支架8,其电喇叭安装支架固定于上托架上,便于附配件的装配。本技术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通过对前文的研读,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化和增加也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申请人的意图是所有这些变化和增加都落在了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横向稳定杆总成、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及右高度控制阀总成;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左端与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右端与所述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及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右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及所述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横向稳定杆总成、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及右高度控制阀总成;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左端与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右端与所述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左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及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连接,所述右高度控制阀总成分别与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及所述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与所述驾驶室右前悬置总成的结构相同;所述左高度控制阀总成与所述右高度控制阀总成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左前悬置总成包括翻转左支座、左上托架及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所述翻转左支座固定于车架左纵梁,所述左上托架固定于驾驶室地板纵梁上;所述翻转左支座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波申永浩潘进进范思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