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912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获取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在所述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获取施工监控参数,在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下穿施工,并基于所述施工监控参数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实时监控以获得监控数据;在完成所述下穿施工后,基于所述监控数据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二次注浆加固。通过在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先施作加固操作,并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都对盾构进行维护操作,从而降低了对盾构的磨损,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内的地下交通网络日益密集,因此城市地下施工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可避免地,出现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工况。由于新建隧道不间断开挖对既有隧道产生的持续扰动,使得在既有隧道一定范围内的围岩的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持续弱化,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冒顶、坍塌等事故。而随着掘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盾构法施工因具有地面沉降控制好、施工用地少、工期可控等优点,因此逐步成为隧道掘进施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进一步地,由于高山峡谷区的地质环境特殊,受多期次构造活动强烈影响,深长隧道与深井巷道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结构多变,软硬地层交互出现,因此对盾构掘进施工构成挑战。一方面,复合地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大,因此对盾构的刀盘以及刀具的磨损具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复合地层整体的施工力学较差,盾构施工对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的控制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安全性差,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复合地层进行下穿既有隧道的盾构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盾构磨损大、施工安全性低以及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通过在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先施作加固操作,并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从而降低了对盾构的磨损,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获取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在所述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获取施工监控参数,在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下穿施工,并基于所述施工监控参数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实时监控以获得监控数据;在完成所述下穿施工后,基于所述监控数据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二次注浆加固。优选地,所述获取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包括:获取新建隧道与所述既有隧道之间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既有隧道周围的地质信息以及所述新建隧道的施工类型;基于所述距离信息、所述地质信息以及所述施工类型确定所述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优选地,所述在所述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包括:在所述受影响范围内按照预设间隔依次确定待注浆环,并在所述待注浆环上设置多个待注浆孔;在每个所述待注浆孔内设置注浆孔管片,并对所述注浆孔管片进行注浆操作;通过探测设备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查验,以完成所述注浆操作;在所述受影响范围内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纵向拉紧条,所述纵向拉紧条设置于所述隧道的内侧表面,并依次将所述多个纵向拉紧条与所述注浆孔管片焊接以完成加固操作,其中所述纵向拉紧条的数量小于单个注浆环上的注浆孔管片的数量。优选地,在所述注浆加固操作之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盾构驱动至预设隧道位置;在所述预设隧道位置对所述盾构进行带压开仓以对所述盾构的刀具进行检查;判断所述刀具的磨损是否处于预设磨损范围内;在所述刀具的磨损大于所述预设磨损范围的情况下,更换所述刀具;清理所述盾构的开挖仓内的渣土。优选地,所述施工监控参数包括盾构监控参数以及泥浆监控参数;所述盾构监控参数包括所述盾构的开挖仓压力、掘进速度、总推力、转速、扭矩、注浆量、进浆量以及出浆量;所述泥浆监控参数包括泥浆的浓度、粘度、屈服值、含砂率、析水量以及PH值。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监控结果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二次注浆加固,包括:获取预设的二次补浆时间;基于所述监控数据对所述预设的二次补浆时间进行调整,以获得调整后二次补浆时间;将水泥和水玻璃按照预设配置比例进行配置,以获得注浆浆液;将所述注浆浆液按照所述调整后二次补浆时间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二次注浆操作。优选地,所述预设配置比例为:水泥和水玻璃的质量比为3:1,水泥和水玻璃的水灰比例为0.8-0.9。优选地,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施工前对所述盾构进行施工前维护操作,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设时间周期对所述盾构进行实时维护操作。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前,根据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进行加固操作,从而提升既有隧道周围的围岩的稳定性,并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隧道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监控结果进行下穿施工操作,从而降低了对盾构的磨损,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中在既有隧道中设置注浆环和注浆孔管片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中在既有隧道中设置纵向拉紧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复合地层进行下穿既有隧道的盾构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盾构磨损大、施工安全性低以及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通过在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先施作加固操作,并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从而降低了对盾构的磨损,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S10)获取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S20)在所述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S30)获取施工监控参数,在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下穿施工,并基于所述施工监控参数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实时监控以获得监控数据;S40)在完成所述下穿施工后,基于所述监控数据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二次注浆加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施工人员在城市中对一条新的地下交通隧道A进行施工,该新的地下交通隧道在某一段经过既有的地下交通隧道B的附近,因此对隧道B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获取隧道B的受影响范围,然后对隧道B的受影响范围进行注浆加固操作,并在完成加固操作后开始对隧道A进行施工,同时施工人员获取对隧道B的施工监控参数并进行实时监控,在隧道A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监控数据调整施工方法以更好地进行施工操作,并完成下穿施工,在完成下穿施工后,为进一步保证隧道A和隧道B的安全性,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获取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在所述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获取施工监控参数,在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下穿施工,并基于所述施工监控参数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实时监控以获得监控数据;在完成所述下穿施工后,基于所述监控数据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二次注浆加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砾泥岩复合地层泥水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获取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在所述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获取施工监控参数,在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下穿施工,并基于所述施工监控参数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实时监控以获得监控数据;在完成所述下穿施工后,基于所述监控数据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二次注浆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包括:获取新建隧道与所述既有隧道之间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既有隧道周围的地质信息以及所述新建隧道的施工类型;基于所述距离信息、所述地质信息以及所述施工类型确定所述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既有隧道的受影响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包括:在所述受影响范围内按照预设间隔依次确定待注浆环,并在所述待注浆环上设置多个待注浆孔;在每个所述待注浆孔内设置注浆孔管片,并对所述注浆孔管片进行注浆操作;通过探测设备对所述受影响范围进行查验,以完成所述注浆操作;在所述受影响范围内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纵向拉紧条,所述纵向拉紧条设置于所述隧道的内侧表面,并依次将所述多个纵向拉紧条与所述注浆孔管片焊接以完成加固操作,其中所述纵向拉紧条的数量小于单个注浆环上的注浆孔管片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刘东双刘新荣孟庆军赵香萍高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