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674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S1、集水池部位综合管廊基坑开挖至综合管廊基底面;S2、测量放线;S3、安装钢围檩;S4、集水池四周埋设滤管、井点管,安装总管,连接真空泵,降排水;S5、开挖浅层土,绑扎圈梁钢筋,架立模板,安装钢排管,留设预留孔,浇筑混凝土;S6、对向分段开挖冠梁下土方,分段砌筑砖墙,砖模砌筑完成后抹面,预留孔内回填灌浆;S7、浇筑垫层;S8、集水池结构一次施工。该方法施工成本较低,工期占用较短,提高了作业环境,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修建地下综合管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还极大地方便了市政管线的维护检修,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城市综合管廊修建中每隔一百米左右会修建一处低于标准段基底2米左右的集水池,粉细砂地层中含水量大,雨季施工,地下水位会大涨,导致原有降水设施不能保证集水池基坑开挖安全。

2、在此“坑中坑”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底涌水涌沙,导致基坑变形量增大,甚至发生坍塌,存在较大的安全质量隐患。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通过在基坑中部留设明排降水井来达到降水目的,放坡法开挖至底后留设井筒,后期封堵。该方法对周边土体扰动较大,排水效果较差,周边土体易受浸泡影响坍塌,施工效率较低,而且在集水池结构底部留设降水井等薄弱点,后期容易渗水。如何快速且高质量的完成集水池结构的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尽快投入到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施工显得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综合管廊基坑两侧钢板桩距开挖综合管廊基底面1.5米位置标注集水池基坑开挖中心位置,在钢板桩该位置安装800mm宽钢围檩,长度确保第二道钢支撑的架设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真空井点在集水池基坑两侧设置,间距4m,井点孔径均为130mm,采用两套真空井点主机设备,主机抽出的地下水采用二级提升的方式排放,要相应配套使用两套二级排水系统。

4.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综合管廊基坑两侧钢板桩距开挖综合管廊基底面1.5米位置标注集水池基坑开挖中心位置,在钢板桩该位置安装800mm宽钢围檩,长度确保第二道钢支撑的架设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真空井点在集水池基坑两侧设置,间距4m,井点孔径均为130mm,采用两套真空井点主机设备,主机抽出的地下水采用二级提升的方式排放,要相应配套使用两套二级排水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钢排管采用厚壁钢管,插入深度应为基坑开挖深度1.8倍以上,钢管间距小于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集水池开挖支护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巍杰张华高志峰陈志杜传球杨光辉张利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