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53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具有车架、车身结构、发动机组件;所述车身结构配合车架形成相隔离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且所述车身结构包含控制乘客舱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车门组件;所述发动机组件配置于发动机舱;所述乘客舱具有位于后侧且与发动机舱相邻配置的第一乘坐舱部。所述发动机舱具有第一发动机舱部,第一发动机舱部位于第一乘坐舱部的左侧或右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过提供一种经优化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的结构,实现可在车身结构的前端开设第一车门、中间开设第二车门以及在车的后端开设第三车门,并实现整车的低地板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
本专利技术涉属于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客车一般包含有车架和车身结构,车身结构与车架相配合将车辆分成有乘客舱和发动机舱,发动机舱位于客车后侧,乘客舱包含与发动机舱相邻的第一乘坐舱部。以常见的公交车或旅行车等客车类型为例,第一乘坐舱部系位于乘客舱部后侧的部分,而发动机舱配置于第一乘坐舱部的下侧,第一乘坐舱部通常配置有座椅,该位置的座椅所处高度通常高于乘客舱其它位置的座椅所处高度。发动机舱位于第一乘坐舱部的下侧的配置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第一乘坐舱部的座椅所处位置较高,并不便于较为年长的乘客就座,该类型的客车设计较难满足欧盟的相关法规要求;另一方面,第一乘坐舱部的座椅所处位置较高,与车顶接近,空间狭小,舒适度较差。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客车以解决现有的客车第一乘坐舱部位于发动机舱上侧存在的不方便乘坐且空间狭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具有车架、车身结构、发动机组件;所述车身结构配合车架形成相隔离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且所述车身结构包含控制乘客舱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车门组件;所述发动机组件配置于发动机舱;所述乘客舱具有位于后侧且与发动机舱相邻配置的第一乘坐舱部。所述发动机舱具有第一发动机舱部,第一发动机舱部位于第一乘坐舱部的左侧或右侧。较佳地,所述发动机舱具有第二发动机舱部,第二发动机舱部位于第一乘坐舱部下侧。较佳地,所述发动机组件包含:发动机总成,配置于所述第一发动机舱部内的下端。冷却散热模块,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上方。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上方且相邻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后处理器,配置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的上方。膨胀水箱,配置于所述后处理器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或所述后处理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尿素罐,配置于所述第二发动机舱部。较佳地,所述发动机组件包含:发动机总成,配置于所述第一发动机舱部内的下端。冷却散热模块,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上方且紧邻于外部空间。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上方且相邻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后处理器,配置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的上方。膨胀水箱,配置于所述后处理器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之间。尿素罐,配置于所述后处理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一乘坐舱部具有第一区域,多个第一座椅配置于第一区域;所述车门组件包含控制第一乘坐舱部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第一车门;所述第一车门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座椅的前方。较佳地,所述乘客舱具有位于前侧的第二乘坐舱部、位于第一乘坐舱部和第二乘坐舱部之间的第三乘坐舱部,所述车身结构包含位于前侧且控制第二乘坐舱部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第二车门、位于中间且控制第三乘坐舱部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第三车门。较佳地,所述乘客舱具有沿车的纵向轴线延展的行走区域、位于行走区域左侧的第一乘坐区域、位于行走区域右侧的第二乘坐区域、位于第一车门和行走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位于第二车门和行走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位于第三车门和行走区域之间的第四区域。较佳地,所述行走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区域无台阶连接;所述行走区域为无台阶结构。较佳地,所述发动机舱与所述第一乘坐舱部沿车的横向上的宽度的比例为1::1.25~1:1.75。较佳地,所述第二区域的最低点、所述第三区域的最低点以及所述第四区域的最低点距离地面的距离为320mm~46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1、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舱配置在第一乘坐舱部的下侧的设计方式,本方案的发动机舱包含位于第一乘坐舱部的左侧或右侧的第一发动机舱部,该种设计方式,使得发动机组件可主要配置在第一发动机舱部内,进而第一乘坐舱部的整体高度相较于现有技术可明显下降,在第一乘坐舱部未配置座椅时,该位置有利于乘客站立,在第一乘坐舱部配置座椅时,该位置可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乘坐不便、与车顶过近的问题。2、现有的客车发动机舱位于第一乘坐舱部下侧,且发动机组件的各组件通常相对车辆横向布局并占用车辆后方两侧较大的空间,其导致客车后侧的侧面不适合在开设一车门;而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发动机舱部是位于第一乘坐舱部的左侧或右侧,发动机组件主要沿车辆纵向布局,因而会对应余留出车辆右侧或左侧的空间,在该空间可对应开设第一车门,其弥补了现有客车通常仅具有两车门而存在的相关问题(如在紧急情况下,存在疏散慢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经优化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的结构,实现位于行走区域与第一车门之间的第一区域、位于行走区域与第二车门之间的第二区域、位于行走区域与第三车门之间的第三区域、以及行走区域整体为低地板结构。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客车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省略了发动机组件。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客车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客车的发动机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1-车架、12-发动机舱、121-第一发动机舱部、122-第二发动机舱部、13-乘客舱、14-车门组件、141-第一车门、142-第二车门、143-第三车门、15-发动机组件、151-发动机总成、152-后处理器、153-冷却散热模块、154-膨胀水箱、155-空气滤清器、156-尿素罐、16-第一座椅、17-行走区域、18-第一乘坐区域、19-第二乘坐区域、20-第二区域、21-第三区域、22-第四区域、A1-第一乘坐舱部、A2-第二乘坐舱部、A3-第三乘坐舱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上端”、“下端”、“上段”、“下段”、“上侧”、“下侧”、“中间”、“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现结合图1、图2、图3以及图4对本申请的方案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客车,具有车架11、车身结构、发动机组件15。车身结构配合车架11形成相隔离的发动机舱12和乘客舱13,发动机舱12和乘客舱13通过车身结构相互隔离,且车身结构包含控制乘客舱13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车门组件14。发动机组件15配置于发动机舱12,乘客舱13具有位于后侧且与发动机舱12相邻配置的第一乘坐舱部A1。发动机舱12具有第一发动机舱部121,第一发动机舱部121位于第一乘坐舱部A1的左侧。可以理解的是,车身结构包含包覆车架11以形成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具有车架(11)、车身结构、发动机组件(15);所述车身结构配合车架形成相隔离的发动机舱(12)和乘客舱(13),且所述车身结构包含控制乘客舱(13)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车门组件(14);所述发动机组件(15)配置于发动机舱(12);所述乘客舱(13)具有位于后侧且与发动机舱(12)相邻配置的第一乘坐舱部(A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12)具有第一发动机舱部(121),第一发动机舱部(121)位于第一乘坐舱部(A1)的左侧或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具有车架(11)、车身结构、发动机组件(15);所述车身结构配合车架形成相隔离的发动机舱(12)和乘客舱(13),且所述车身结构包含控制乘客舱(13)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车门组件(14);所述发动机组件(15)配置于发动机舱(12);所述乘客舱(13)具有位于后侧且与发动机舱(12)相邻配置的第一乘坐舱部(A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12)具有第一发动机舱部(121),第一发动机舱部(121)位于第一乘坐舱部(A1)的左侧或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12)具有第二发动机舱部(122),第二发动机舱部(122)位于第一乘坐舱部(A1)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组件包含:发动机总成(151),配置于所述第一发动机舱部(121)内的下端;冷却散热模块(153),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151)的上方;空气滤清器(155),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151)的上方且相邻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153);后处理器(152),配置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153)的上方;膨胀水箱(154),配置于所述后处理器(152)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153)或所述后处理器(152)与所述空气滤清器(155)之间;尿素罐(156),配置于所述第二发动机舱部(1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组件包含:发动机总成(151),配置于所述第一发动机舱部(121)内的下端;冷却散热模块(153),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151)的上方且紧邻于外部空间;空气滤清器(155),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151)的上方且相邻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153);后处理器(152),配置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153)的上方;膨胀水箱(154),配置于所述后处理器(152)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15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水安张建林周朝锋陈荣祥许美武杨鲲史运帅汤宇翔肖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