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C/MC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3833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iC/MC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包括SiC基体、以及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的中间相碳微球,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含量为15~30wt%。

SiC/MCMBs composit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iC/MCMBs composit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SiC/MCMBs composite material comprises a SiC matrix and a mesophase carbon microsphere distributed in a silicon carbide matrix. The content of the mesophase carbon microsphere is 15-30 w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iC/MC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iC/MC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碳化硅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超高的硬度及耐磨性能,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低热膨胀系数和高热传导率,优良的耐热冲击性以及热稳定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发动机燃烧室、喷嘴热交换器部件及高载荷长寿命窑具,机械密封器件、核燃料冷却堆包覆材料、精密轴承、气轮机转子等领域。近年来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碳化硅材料在机械密封和耐磨部件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工况下,如碳化硅材料应用于高温条件下的机械密封及耐磨部件时,由于使用过程中器件端面是互相接触并旋转的状态,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但是,一般的润滑油在高温下失效,材料暴露于干摩擦或极少润滑的条件,由于单一碳化硅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这使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破坏,造成巨大损失。另外在一些行业,如碳化硅材料用于航空航天器件以及核电产业的机械密封部件时,往往是无法添加润滑介质的,同样要求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由于单一的碳化硅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在这些特殊方面的应用,因此需要开发适用于以上工况的碳化硅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自润滑性能的同时、又具有高致密的机械密封及耐磨性能的碳化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SiC/MCMBs复合材料,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包括SiC基体、以及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的中间相碳微球,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含量为15~30wt%。本专利技术中,SiC/MCMBs复合材料包括SiC基体、以及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的中间相碳微球(MesocarbonMicrobeans,MCMBs)。其中,中间相碳微球具有独特的片层状堆叠结构,在干摩擦条件下能在SiC/MCMBs复合材料的工作表面形成润滑膜,显著降低了SiC/MCMBs复合材料的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较佳地,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还包括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的第三相,所述第三相为硼单质、硼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含量不超过1wt%,优选为0.5~1.0wt%;优选地,所述硼化物为碳化硼。又,较佳地,所述硼化物为碳化硼。较佳地,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的致密度≥98%,抗折强度为≥380MPa,断裂韧性为≥5.60MPam1/2,干摩擦系数为0.22≤μ≤0.3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中间相碳微球、碳化硅粉体、烧结助剂混合,得到原料粉体;将所得原料粉体置于热压模具中,然后在保护气氛中、40~60MPa压力、2000~2200℃下热压烧结,得到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中,将中间相碳微球(MesocarbonMicrobeans,MCMBs)和碳化硅(SiC)粉体,烧结助剂混合后的粉料装入热压模具(例如,优选高纯石墨热压模具等)中,然后在保护气氛中、40~60MPa压力、2000~2200℃下热压烧结,得到SiC/MCMBs复合材料。在热压烧结过程中,由于中间相碳微球具有良好的烧结收缩性能以及流动性,在压力和高温的作用下,中间相碳微球均匀的分布在所得SiC/MCMBs复合材料中。其中,中间相碳微球在烧结前为片状分子堆积成的球状颗粒,烧结后脱出小分子,剩余残余碳,但仍保持原有的层片结构。较佳地,所述碳化硅粉体的粒径为0.5μm~2μm。较佳地,所述中间相碳微球为未经石墨化处理的中间相碳微球生球,加入量为原料粉体总质量的15~30w%;优选地,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粒径为5μm~10μm。较佳地,所述烧结助剂为硼源,优选为硼单质、硼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加入量占原料粉体总质量的0~1wt%,优选为0.5~1.0wt%;优选地,所述硼化物为碳化硼。较佳地,所述保护气氛为真空或惰性气氛,所述惰性气氛为氩气。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在有限润滑和短时干摩擦工况条件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中间相碳微球的添加比例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各项性能,使其应用于不同工况。该复合材料以碳化硅和中间相碳微球为主要原料,通过热压工艺制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中间相碳微球/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没有液相的出现,避免了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损坏和坍塌。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中间相碳微球/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没有游离硅的存在,提高了材料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显著特征在于,由于采用具有良好流动性和自烧结活性的中间相碳微球,制备的复合材料各项均匀分布,材料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和优良的机械性能。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方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中碳微球分布广泛且均匀,且碳微球含量可控,材料机械性能较反应烧结材料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添加15wt%中间相碳微球制备的SiC/MCMBs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图2为实施例2中添加20wt%中间相碳微球制备的SiC/MCMBs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图3为实施例3中添加25wt%中间相碳微球制备的SiC/MCMBs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图4为实施例4中添加30wt%中间相碳微球制备的SiC/MCMBs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本公开中,SiC/MCMBs复合材料包括碳化硅基体和中间相碳微球,其中SiC/MCMBs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为中间相碳微球均匀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碳化硅晶粒尺寸和形貌可通过中间相碳微球含量调节。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SiC/MCMBs复合材料中中间相碳微球含量为15wt%~30wt%。在该范围内,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在具有良好自润滑性能的同时,又具有高致密的机械密封及优异的耐磨性能。当中间相碳微球含量低于15wt%时,所得SiC/MCMBs复合材料材料虽然容易致密,但材料的在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变高。当中间相碳微球含量超过30wt%时,SiC/MCMBs复合材料虽然摩擦系数虽然较低,但材料难以烧结致密,并且随着碳微球含量继续增多,材料主相变为碳微球,造成材料机械性能的恶化。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采用具有独特自烧结活性以及良好流动性的中间相碳微球作为碳源,可得到高碳微球含量,高致密以及优良机械性能及电学性能的SiC/MCMBs复合材料。以下示例性地说明SiC/MCM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中间相碳微球、碳化硅粉体、烧结助剂均匀混合,得到原料粉体。其中,中间相碳微球可采用市售的A-10。碳化硅粉体的粒径可为0.5μm~2μm。此外,还可以以水或无水乙醇作为混合溶剂,将原料经充分混合、烘干(烘干的温度40~60℃,时间为6~8小时和过100目筛),得到原料粉体。或者,将以水或无水乙醇作为混合溶剂,将原料经充分混合,采用喷雾造粒的方式得到粒径合适的原料粉体。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烧结助剂可为硼源,优选为硼单质、硼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硼化物可为碳化硼。烧结助剂的加入量占原料粉体总质量的0~1.0wt%,优选为0.5~1.0wt%。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包括SiC基体、以及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的中间相碳微球,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含量为15~30w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包括SiC基体、以及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的中间相碳微球,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含量为15~30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还包括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的第三相,所述第三相为硼单质、硼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含量不超过1wt%,优选为0.5~1.0wt%。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硼化物为碳化硼。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的致密度≥98%,抗折强度为≥380MPa,断裂韧性为≥5.60MPam1/2,干摩擦系数为0.22≤μ≤0.31。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中间相碳微球、碳化硅粉体、烧结助剂混合,得到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政仁王晓洁姚秀敏刘学建刘泽华陈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