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66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包括:车身固定座、扭力梁悬架固定座和拉力装置。所述车身固定座适于与车身固定;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适于与扭力梁悬架固定;所述拉力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部分伸出所述壳体外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与所述车身固定座相连且另一个与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相连,所述移动部相对所述壳体可移动,从而改变所述车身固定座与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之间的距离。该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通过利用移动部与壳体的相对运动来带动车身与扭力梁悬架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扭力梁悬架的拆装变得简单、省力。

Torsion beam rear suspension dis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too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orsion beam rear suspension dismounting tool, which comprises a vehicle body fixing seat, a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fixed seat and a pulling device. The fixed seat of the body is suitable to be fixed with the body; the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fixed seat is adapted to a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the tension device comprises a housing and a moving part that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partially extends the shell outside, one of the moving parts and the hous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fixed seat and another one. Connected with the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fixed seat, the mobile part is movable relative to the shell, thereby chang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dy fixed seat and the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fixed seat. The torsion beam rear suspension disassembly tool drives the body and the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close to or far away by using the relative motion of the movable part and the shell, making the disassembly of the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simple and labor-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
技术介绍
由于车辆扭力梁后悬架自身结构特点,后弹簧是依靠减振器长度限制的,卡装在扭力梁与车身之间,因此,在车辆扭力梁后悬架安装、维修过程中,需要先压缩后弹簧,再安装、拆卸减振器,现在生产线上安装过程中,依靠增加辅助压缩工装的方法安装。然而这种方法安装、拆卸工装复杂,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该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使得扭力梁悬架的拆装变得简单,省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包括:车身固定座,所述车身固定座适于与车身固定;扭力梁悬架固定座,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适于与扭力梁悬架固定;拉力装置,所述拉力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部分伸出所述壳体外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与所述车身固定座相连且另一个与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相连,所述移动部相对所述壳体可移动,从而改变所述车身固定座与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之间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该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使得扭力梁悬架的拆装变得简单,省力。另外,根据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力装置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移动部相连且驱动所述移动部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设置成将所述驱动部旋转运动转变为所述移动部的直线运动,所述移动部的直线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移动部的长度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轴和工装接头,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设置有齿轮,所述驱动轴支承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工装接头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移动部为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相对扣合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齿条槽,所述第一齿条槽和所述第二齿条槽对应,所述齿条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齿条槽和所述第二齿条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齿轮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齿轮槽,所述第一齿轮槽和所述第二齿轮槽对应,所述齿轮可转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一齿轮槽和所述第二齿轮槽内,所述第一齿轮槽与所述第一齿条槽连通,所述第二齿轮槽与所述第二齿条槽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齿轮槽对应的第一壳体的壁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轴支承孔,所述第二齿轮槽对应的第二壳体的壁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轴支承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齿条的上端设置有上端连接杆,所述上端连接杆具有与所述车身固定座相连的上端连接杆通孔,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下端连接杆,所述下端连接杆具有与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相连的下端连接杆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齿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壳体的两端向外伸出,所述齿条的两端设置有齿条限位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固定座具有连接绳或金属钩,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与所述下端连接杆通孔直接钩挂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旋转定位杆,所述旋转定位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可向靠近所述齿条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得所述旋转定位杆定位配合在所述齿条的齿槽内,以限制所述齿条相对所述壳体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扭力梁悬架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力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部与移动部结合传动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部的剖面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部与旋转定位杆接合的剖面图。附图标记: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100,车身固定座1,车身2,扭力梁悬架固定座3,拉力装置4,壳体41,移动部42,驱动部43,驱动轴431,工装接头432,齿轮433,第一壳体411,第二壳体412,第一齿条槽4111,第二齿条槽4121,第一齿轮槽4112,第二齿轮槽4122,第一驱动轴支承孔4113,第二驱动轴支承孔4123,上端连接杆421,上端连接杆通孔4211,下端连接杆413,下端连接杆通孔4131,齿条限位板422,连接绳/金属钩5,旋转定位杆6,把手7,车身支架21,车身配合螺母211,车身配合螺栓11,扭力梁悬架8,扭力梁悬架支架81,扭力梁悬架配合螺母811,扭力梁悬架配合螺栓31,齿槽4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图14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10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100可以包括:车身固定座1、扭力梁悬架固定座3和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固定座,所述车身固定座适于与车身固定;扭力梁悬架固定座,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适于与扭力梁悬架固定;拉力装置,所述拉力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部分伸出所述壳体外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与所述车身固定座相连且另一个与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相连,所述移动部相对所述壳体可移动,从而改变所述车身固定座与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固定座,所述车身固定座适于与车身固定;扭力梁悬架固定座,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适于与扭力梁悬架固定;拉力装置,所述拉力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部分伸出所述壳体外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与所述车身固定座相连且另一个与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相连,所述移动部相对所述壳体可移动,从而改变所述车身固定座与所述扭力梁悬架固定座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装置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移动部相连且驱动所述移动部相对所述壳体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设置成将所述驱动部旋转运动转变为所述移动部的直线运动,所述移动部的直线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移动部的长度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轴和工装接头,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设置有齿轮,所述驱动轴支承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工装接头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移动部为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扣合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齿条槽,所述第一齿条槽和所述第二齿条槽对应,所述齿条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齿条槽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