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1421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为了改善在具备基材层、硬涂层、及设置于它们之间的渗透层、且于硬涂层的未设置渗透层之侧进一步具备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中新发现的变白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具备:基材层,其系由热塑性树脂膜形成;硬涂层,其系于热塑性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渗透层,其系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向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而形成于基材层与硬涂层之间;及光学功能层,其系于硬涂层上涂布光学功能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且光学功能层含有自热塑性树脂膜溶出的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相比光学功能层的表面,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以更高的浓度存在于光学功能层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层叠体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图像显示装置存在如下情形,即若由于来自外部的接触而对其表面造成损伤,则显示图像的视认性降低。因此,为了保护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而使用包含基材层与硬涂层的光学层叠体。作为该构成的光学层叠体,例如可列举如下光学层叠体,该光学层叠体包括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基材层与硬涂层,且于这些层之间设置各层的形成成分相溶化而成的渗透层,藉此抑制干涉斑并且提高密合性(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通常,对于图像显示装置而言,要求减少由自外部照射的光引起的表面反射,而提高其视认性。对此,使用于基材层上形成有抗反射层的光学层叠体,而减少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反射,而使视认性提高。作为该构成的光学层叠体,例如可列举:于最表面设置具有折射率较基材层低的低折射率层作为抗反射层的光学层叠体(例如,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41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859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者等人发现,若于具备上述渗透层的光学层叠体的硬涂层表面进而设置低折射率层等光学功能层,则光学功能层表面经时性变白。进而,对上述变白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明确其原因在于:来自基材膜的成分经由渗透层及硬涂层而渗出至光学功能层表面。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改善在具备基材层、硬涂层、及设置于它们之间的渗透层,且于硬涂层的未设置渗透层之侧进一步具备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中新发现的上述变白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具备:基材层,其系由热塑性树脂膜形成;硬涂层,其系于热塑性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渗透层,其系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向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而形成于基材层与硬涂层之间;及光学功能层,其系于硬涂层上涂布光学功能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该光学功能层包含自热塑性树脂膜溶出的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相比光学功能层的表面,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以更高的浓度存在于光学功能层的内部。于一实施形态中,上述热塑性树脂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于一实施形态中,上述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为选自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噁嗪系紫外线吸收剂及噁二唑系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1种紫外线吸收剂。于一实施形态中,上述光学功能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固化性化合物、折射率为1.44以下的微粒、及防污剂。于一实施形态中,上述防污剂为含氟化合物。于一实施形态中,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于一实施形态中,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单体与低聚物及/或预聚物作为固化性化合物,且相对于固化性化合物的总量的低聚物及预聚物的合计量为20重量%~90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态,提供一种偏振膜。该偏振膜包含上述光学层叠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形态,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包含上述光学层叠体。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藉由将经由渗透层及硬涂层而混入至光学功能层的来自基材膜的成分稳定地保持在光学功能层的内部,从而可改善变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a)系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形态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面图,(b)系不具有渗透层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面图的一例。图2系说明针对实施例或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的精密斜向切割的概略图。图中的粗实线所示的部分对应于测定部位。图3系表示实施例或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的低折射率层中的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的分布的图表。横轴表示测定距离,纵轴表示来自该成分的离子强度,且该强度越高意味着浓度越高。再者,图表中的虚线表示添加于热塑性树脂膜中的紫外线吸收剂,实线表示含有戊二酰亚胺单元的热塑性树脂成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形态。A.光学层叠体的整体构成图1(a)系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形态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面图,图1(b)系不具有渗透层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面图。图1(a)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依次具备由热塑性树脂膜形成的基材层10、渗透层20、硬涂层30、及光学功能层40。光学功能层40系于硬涂层30上涂布光学功能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硬涂层30系于热塑性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渗透层20系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向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而形成。即,所谓渗透层20,系于热塑性树脂膜中存在硬涂层成分的部分。基材层10系如上述那样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向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时,于热塑性树脂膜中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未到达(渗透)的部分。另一方面,图1(b)所示的光学层叠体200未形成渗透层。图1(a)及(b)所示的交界A系由热塑性树脂膜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面所界定的交界。因此,关于交界A,于光学层叠体100中系渗透层20与硬涂层30的交界,于未形成渗透层的光学层叠体200中系基材层10'(即,热塑性树脂膜)与硬涂层30'的交界。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例如适用于偏振膜(亦称为偏振片)。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于偏振膜中优选为设置于起偏器的视认侧,而可优选地用作起偏器的保护材料。B.基材层基材层系由任意适当的热塑性树脂膜形成。更详细而言,基材层系于热塑性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时,于热塑性树脂膜中该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未到达(渗透)的部分。作为热塑性树脂膜的具体例,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膜、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膜;聚降冰片烯等环烯烃系树脂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系树脂膜。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若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基材膜,则可良好地形成渗透层,另一方面,有膜的形成成分容易溶出,而容易产生变白的问题的倾向,因此可更优选地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再者,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基”,意指丙烯酸基及/或甲基丙烯酸基。上述热塑性树脂膜的波长380nm下的光的透射率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进而优选为9%以下。若波长380nm的光的透射率为上述范围,则表现优异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因此可防止光学层叠体的由外界光等引起的紫外线劣化。上述热塑性树脂膜的面内相位差Re优选为10nm以下,更优选为7nm以下,进而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具备:基材层,其系由热塑性树脂膜形成;硬涂层,其系于热塑性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渗透层,其系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向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而形成于基材层与硬涂层之间;及光学功能层,其系于硬涂层上涂布光学功能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且光学功能层含有自热塑性树脂膜溶出的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相比光学功能层的表面,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以更高的浓度存在于光学功能层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30 JP 2013-203300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具备:
基材层,其系由热塑性树脂膜形成;
硬涂层,其系于热塑性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
渗透层,其系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向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而形成于基材层与硬涂层之
间;及
光学功能层,其系于硬涂层上涂布光学功能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
且光学功能层含有自热塑性树脂膜溶出的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
相比光学功能层的表面,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以更高的浓度存在于光学功能层的
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
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来自热塑性树脂膜的成分为选自三
嗪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周作岸敦史滨本大介仓本浩贵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