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轮胎胎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006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心轮胎胎体结构,其包括胎面胶、基部胶,该胎面胶设置于基部胶径向地朝向外部位置;其中所述胎面胶的底面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凹凸块组;所述基部胶的顶面对应胎面胶的凹凸块组设有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凸凹块组;所述胎面胶上的凸块与基部胶的凹槽一一嵌合,胎面胶的凹槽与基部胶的凸块一一嵌合。通过各胶层之间凹凸面的配合,胎面胶与基部胶在轴向与周向增加了多个接触面,形成互锁结构,加大胶层之间的静摩擦力、粘合力、包紧力。在轮胎行驶的过程当中,使胶层之间不容易相互脱离,能有效的防止轮胎在长期的高载重及频繁的转向操作等条件下行驶的过程中各层胶料之间分离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心轮胎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实心轮胎胎体结构。
技术介绍
实心轮胎是与充气轮胎对应的一种轮胎,不用帘纱作骨架材料,其胎体是实心的,主要由胶料构成,在载重性能、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充气轮胎,被广泛的用于工业车辆、建筑机械、军事车辆等诸多领域。如图1、2所示,在现有技术的实心轮胎,胎面胶1’与基部胶2’之间采用平面粘接的形式,车辆在长期高载重及频繁转向操作等条件下使用,由于各层胶料仅是单一的平面贴合,轮胎反复滚动,各层胶料发生蠕动,胶料之间的摩擦生热,导致温度的升高,使胶料失去原有特性,极易发生胶料老化,最后导致各层胶料的相互脱离,造成轮胎的早期破坏,缩短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心轮胎胎体结构,它能有效的防止轮胎在长期的高载重及频繁的转向操作等条件下行驶的过程中各层胶料之间分离的现象。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实心轮胎胎体结构,其包括胎面胶、基部胶,该胎面胶设置于基部胶径向地朝向外部位置;其中所述胎面胶的底面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凹凸块组;所述基部胶的顶面对应胎面胶的凹凸块组设有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凸凹块组;所述胎面胶上的凸块与基部胶的凹槽一一嵌合,胎面胶的凹槽与基部胶的凸块一一嵌合。所述胎面胶和基部胶的每一个凸块与之相毗邻的是沿周、轴方向排列的凹槽,所述凸块的高度形成凹槽的深度,为轮胎断面高度的2%-15%,所述凸块的轴向截面长度和周向截面长度分别为轮胎胎面宽度的2%-15%。所述胎面胶的凸块与所述基部胶的凹槽过盈配合,即基部胶的凹槽的轴向截面长度小于胎面胶的凸块的轴向截面长度,基部胶的凸块的轴向截面长度大于胎面胶的凹槽的轴向截面长度;所述基部胶的凹槽周向截面长度小于胎面胶的凸块的周向截面长度,基部胶的凸块的周向截面长度大于胎面胶的凹槽的周向截面长度。所述基部胶凹槽的深度与胎面胶的凸块的高度相等。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通过各胶层之间凹凸面的配合,胎面胶与基部胶在轴向与周向增加了多个接触面,形成互锁结构,加大胶层之间的静摩擦力、粘合力和包紧力,在轮胎行驶的过程当中,使各胶层之间不容易相互脱离,能有效的防止轮胎在长期的高载重及频繁的转向操作等条件下行驶的过程中各层胶料之间分离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二层结构的实心轮胎轴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二层结构的实心轮胎周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例的实心轮胎轴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例的实心轮胎周向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例的实心轮胎胎面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例的实心轮胎基部胶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例的轴向胎面胶凹凸块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例的轴向基部胶凹凸块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例的周向胎面胶凹凸块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例的周向基部胶凹凸块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为了更好的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首先作以下定义:径向方向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方向,所述方向对应于胎面的厚度方向。径向地朝向内部是指朝向轮胎旋转轴定向的方向,径向的朝向外部是指与径向地朝向外部相反的方向。周向方向是指以旋转轴为中心的任一相切方向,所述方向垂直于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两者。如图3至图10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实心轮胎胎体结构,其包括胎面胶1、基部胶2,该胎面胶1设置于基部胶2径向地朝向外部位置;所述胎面胶1的底面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凹凸块组;所述基部胶2的顶面对应胎面胶1的凹凸块组设有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凸凹块组;所述胎面胶1上的凸块11与基部胶2的凹槽22一一嵌合,胎面胶1的凹槽12与基部胶2的凸块21一一嵌合。所述胎面胶1的每一个凸块11与之相毗邻的是沿周、轴方向排列的凹槽12,所述凹槽12是在凸块11的顶面所在的平面沿轮胎径向地朝向内部延伸,即凸块11的高度h1形成凹槽12的深度h1,凸块11与凹槽12间隔分布。优选地,在轮胎的轴向截面上,所述凸块11的轴向截面长度w1为轮胎胎面宽度W的2%-15%,轴向截面长度不宜过短,过短则强度不足,易使凸块11在轮胎的行驶过程中反复屈挠而断裂,轴向截面长度也不宜过长,过长则使所能设置凸块11的数量减少,即胎面胶层与基部胶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降低了凹凸连接面的作用,增大胶层之间脱离的可能性。优选地,在轮胎的周向截面上,所述凸块11的周向截面长度w3为轮胎胎面宽度W的2%-15%,周向截面长度不宜过短,过短则强度不足,易使凸块11在轮胎的行驶过程中反复屈挠而断裂,周向截面长度也不宜过长,过长则使所能设置凸块11的数量减少,即胎面胶层与基部胶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降低了凹凸连接面的作用,增大胶层之间脱离的可能性。此外所述凸块11的高度h1为轮胎断面高度H的2%-15%,其中凸块的高度不宜过小,过小即凸块11与凹槽22的接触面积过小,从而降低了凹凸连接面的作用;凸块的高度也不宜过大,过大则力臂加大,使凸块的强度不足。如图3至图10所示,基部胶2设置凸块21的位置,胎面胶1设置为凹槽12,基部胶2设置为凹槽22的位置,胎面胶1设置为凸块11,基部胶2的凸凹块组的参数的设置方式与胎面胶1的凹凸块组一致。所述胎面胶1的凸块11与所述基部胶2的凹槽22过盈配合,即在轴向截面上所述基部胶2的凹槽22的轴向截面长度w1’应设置小于凸块11的轴向截面长度w1,凸块21的轴向截面长度w2’应设置大于凹槽12的轴向截面长度w2。在周向截面上,所述凹槽22周向截面长度w3’应设置小于凸块11的周向截面长度w3,凸块21的周向截面长度w4’应设置大于凹槽12的周向截面长度w4。所述基部胶凹槽22的深度h1’与胎面胶的凸块11的高度h1相等,凸块21与凹槽12的参数设置如是。如此设置凹槽与凸块可紧密连接,胎面胶与基部胶在轴向与周向增加了多个接触面,形成互锁结构,加大胶层之间的静摩擦力、粘合力、包紧力。以上设置使胎面胶1上的凸块11与基部胶2的凹槽22一一嵌合,胎面胶1的凹槽12与基部胶2的凸块21一一嵌合,如此便形成了两层胶料之间的互锁,在轴向的方向、周向的方向包括径向的方向,两胶层之间的粘合力、静摩擦力均得到极大限度的提高。使用本技术技术以后,实施例之实心轮胎胎体结构,能有效的防止轮胎在长期的高载重及频繁的转向操作等条件下行驶的过程中各层胶料分离的现象。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心轮胎胎体结构,其包括胎面胶、基部胶,该胎面胶设置于基部胶径向地朝向外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胶的底面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凹凸块组;所述基部胶的顶面对应胎面胶的凹凸块组设有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凸凹块组;所述胎面胶上的凸块与基部胶的凹槽一一嵌合,胎面胶的凹槽与基部胶的凸块一一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心轮胎胎体结构,其包括胎面胶、基部胶,该胎面胶设置于基部胶径向地朝向外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胶的底面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凹凸块组;所述基部胶的顶面对应胎面胶的凹凸块组设有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且相互错开的凸凹块组;所述胎面胶上的凸块与基部胶的凹槽一一嵌合,胎面胶的凹槽与基部胶的凸块一一嵌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胶和基部胶的每一个凸块与之相毗邻的是沿周、轴方向排列的凹槽,所述凸块的高度形成凹槽的深度,为轮胎断面高度的2%-1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