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585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心轮胎,其抑制了轮辐处的损伤而提高了耐久性。实心轮胎(1)利用轮辐(4)将胎面环(2)与轮毂(3)连结。轮辐(4)具备将胎面侧环状部(8)与轮毂侧环状部(9)之间连接的辐板部(10)。辐板部(10)具备:第一厚度渐减区域(Ya),其使厚度T从与轮毂侧环状部(9)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Pa)逐渐减小;第二厚度渐减区域(Yb),其使厚度T从与胎面侧环状部(8)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Pb)逐渐减小;以及最小厚度区域(Ym),其配置于第一厚度渐减区域(Ya)与第二厚度渐减区域(Yb)之间。第一厚度渐减区域的长度L1、第二厚度渐减区域的长度L2为辐板部的长度L0的0.05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心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轮辐的损伤而提高耐久性的实心轮胎。
技术介绍
在通过填充内压而承受载荷的充气轮胎中,在构造方面无法避免漏气的产生。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近年来,提出有如下构造的实心轮胎,例如如图6简略所示,利用由呈辐射状排列的多个辐板部c1构成的轮辐c将胎面环a与轮毂b之间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图6示出了轮胎的载荷负荷状态。在上述构造的轮胎中,轮毂b、车轴d被位于车轴d的上侧的辐板部c1以悬挂的方式保持。因此,在车轴d承载有载荷F的情况下,在位于车轴d的上侧的辐板部c1作用有拉伸力而产生拉伸,并且在位于下侧的辐板部c1作用有压缩力而产生弯曲变形。而且,存在如下问题:因该反复的弯曲变形而使得辐板部c1在早期损伤,从而导致实心轮胎的耐久性降低。特别地,在弯曲变形时应力集中于挠性的辐板部c1与变形较小的轮毂b以及胎面环a的连结部分而使得形变增大。因此,该连结部分成为薄弱部位而产生裂纹等损伤。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0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实心轮胎,其对辐板部的厚度分布进行规定,以此为基本,能够使辐板部的弯曲变形时的应力向广阔的范围分散,从而能够抑制辐板部的损伤而提高耐久性。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实心轮胎,其具备:圆筒状的胎面环,其具有接地面;轮毂,其配置于上述胎面环的轮胎径向内侧、且固定于车轴;以及轮辐,其将上述胎面环与上述轮毂连结、且由高分子材料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轮辐一体地具备:胎面侧环状部,其与上述胎面环的内周面接合;轮毂侧环状部,其与上述轮毂的外周面接合;以及辐板部,其从上述轮毂侧环状部沿轮胎径向延伸至胎面侧环状部,并且,上述辐板部具备:第一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上述轮毂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第二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上述胎面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以及最小厚度区域,其配置于上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与上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之间、且厚度T达到最小值Tmin,并且,上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长度L1以及上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长度L2分别为上述辐板部的轮胎径向长度L0的0.05倍以上。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实心轮胎中,优选地,当将上述辐板部的厚度T设为以上述第一连接位置为原点的相对于该原点的轮胎径向距离x的函数T(x)时,上述函数T(x)的一次微分函数T'(x)满足下式(1)~(4)。T'(0)=﹣∞---(1)T'(x1)=0---(2)T'(x2)=0---(3)T'(x3)=∞---(4)(在式中,意味着x1=L1、x2=L0-L2、x3=L0)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实心轮胎中,优选地,当将上述辐板部的厚度T设为以上述第一连接位置为原点的相对于该原点的轮胎径向距离x的函数T(x)时,上述函数T(x)的二次微分函数T”(x)满足下式(5)、(6)。T"(x)<0(0≤x≤x1)---(5)T"(x)>0(x2≤x≤x3)---(6)(在式中,意味着x1=L1、x2=L0-L2、x3=L0)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实心轮胎中,优选地,上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中央位置处的厚度Ta0.5为上述最小值Tmin的1.05倍~1.5倍,并且上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中央位置处的厚度Tb0.5为上述最小值Tmin的1.05倍~1.5倍。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实心轮胎中,优选地,上述辐板部在上述第一连接位置与上述第二连接位置之间具备轮胎轴向宽度W达到最小值Wmin的最小宽度区域,并且上述最小值Wmin为上述第一连接位置处的宽度Wa的0.5倍以上且不足1.0倍,或者为上述第二连接位置处的宽度Wb的0.5倍以上且不足1.0倍。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实心轮胎中,优选地,上述轮辐的复弹性模量E*处于1MPa~300MPa的范围。在本说明书中,复弹性模量E*设为利用粘弹谱仪(spectrummeter)VES((株)岩本制作所制)在30℃的温度下、且在频率10Hz、初始形变10%、动态形变2%以及拉伸模式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所得的值。在本专利技术中,如上所述,辐板部具备:第一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轮毂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二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胎面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及最小厚度区域,其配置于上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与上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之间。而且,将第一厚度渐减区域L1以及第二厚度渐减区域的径向长度L2设定为辐板部的径向长度L0的0.05倍以上。此处,例如与充气轮胎的胎侧部的挠度相比,实心轮胎的轮辐的挠度非常大。因此,例如若将辐板部设为恒定厚度,并仅对与轮毂侧环状部以及胎面侧环状部的连结部分利用圆弧面进行连结,则应力的分散缓和不充分,从而在圆弧面与恒定厚度部分的交点附近产生损伤。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将上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以及第二厚度渐减区域的长度L1、L2规定为辐板部的长度L0的0.05倍以上,在广阔的范围内形成厚度渐减区域。由此,能够使辐板部的弯曲变形时的应力向广阔的范围分散,从而能够抑制辐板部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心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实心轮胎的轮胎轴向上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辐板部的与轮胎轴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剖视图。图4(A)、图4(B)是将第一厚度渐减区域以及第二厚度渐减区域放大示出的与轮胎轴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剖视图。图5是举例示出辐板部的厚度的函数T(x)的曲线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载荷负荷状态下的现有的实心轮胎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实心轮胎;2…胎面环;3…轮毂;4…轮辐;8…胎面侧环状部;9…轮毂侧环状部;10…辐板部;K…最小宽度区域;Pa…第一连接位置;Pb…第二连接位置;S…接地面;Ya…第一厚度渐减区域;Yb…第二厚度渐减区域;Ym…最小厚度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实心轮胎1具备:圆筒状的胎面环(treadring)2,其具有接地面S;轮毂3,其配置于上述胎面环2的径向内侧、且固定于车轴J;以及轮辐4,其将上述胎面环2与轮毂3连结、且由高分子材料构成。在本例中,示出了使上述实心轮胎1形成为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上述胎面环2是与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相当的部位,并具备构成接地面S的胎面橡胶2A、以及配置于胎面橡胶2A的径向内侧的加强帘线层2B。作为胎面橡胶2A,能够优选采用针对接地的摩擦力、耐磨损性优异的橡胶组成物。另外,为了对接地面S赋予湿路性能,使胎面沟(未图示)形成为各种花纹形状。在本例中,加强帘线层2B包括径向外侧的外侧缓冲层5、以及径向内侧的内侧缓冲层6,并且在外侧缓冲层5与内侧缓冲层6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心轮胎,其具备:圆筒状的胎面环,其具有接地面;轮毂,其配置于所述胎面环的轮胎径向内侧、且固定于车轴;以及轮辐,其将所述胎面环与所述轮毂连结、且由高分子材料构成,所述实心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一体地具备:胎面侧环状部,其与所述胎面环的内周面接合;轮毂侧环状部,其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接合;以及辐板部,其从所述轮毂侧环状部沿轮胎径向延伸至胎面侧环状部,并且,所述辐板部具备:第一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所述轮毂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第二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所述胎面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以及最小厚度区域,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与所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之间、且厚度T达到最小值Tmin,并且,所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长度L1以及所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长度L2分别为所述辐板部的轮胎径向长度L0的0.05倍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13 JP 2015-0044351.一种实心轮胎,其具备:圆筒状的胎面环,其具有接地面;轮毂,其配置于所述胎面环的轮胎径向内侧、且固定于车轴;以及轮辐,其将所述胎面环与所述轮毂连结、且由高分子材料构成,
所述实心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轮辐一体地具备:胎面侧环状部,其与所述胎面环的内周面接合;轮毂侧环状部,其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接合;以及辐板部,其从所述轮毂侧环状部沿轮胎径向延伸至胎面侧环状部,并且,
所述辐板部具备:第一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所述轮毂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第二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所述胎面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以及最小厚度区域,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与所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之间、且厚度T达到最小值Tmin,并且,
所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长度L1以及所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长度L2分别为所述辐板部的轮胎径向长度L0的0.05倍以上,
当将所述辐板部的厚度T设为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为原点的、距该原点的轮胎径向距离x的函数T(x)时,所述函数T(x)的一次微分函数T'(x)满足下式(1)~(4):
T'(0)=﹣∞---(1)
T'(x1)=0---(2)
T'(x2)=0---(3)
T'(x3)=∞---(4)
在式中,x1=L1、x2=L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村和光杉谷信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