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3760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以钣金为原料,通过级进模进行多工位的冲压加工,加工出一体式的调节连杆本体,后续只需压入衬套,调节连杆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钣金原料上冲压衬套管预备孔、减重孔;b)将衬套管预备孔进行内孔翻边,并分步冲孔以形成外形轮廓;c)将调节连杆本体进行π形拉伸,形成本体顶部、本体侧部、翻边部;d)对本体侧部进行分步折弯,最后使本体侧部互相平行,安装板部互相平行;e)冲压、落料,并形成落料槽;f)在本体侧部的曲面区域上拉伸出加强筋;g)在两侧安装板部同时冲压出安装孔。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省去了一个独立零件和焊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悬架调节连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后悬架调节连杆(Toe Link,也称趾型连接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定位元件,设置于Camber link (又称拱型连接臂)下方,作用类似于人小腿上的小的肌腱。主要作用是承受后转向节传导给它的侧向的拉和压载荷以及定位和支撑,因此后悬架调节连杆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其承受着汽车行驶中的各种载荷,其强度、刚度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随着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后悬架调节连杆的设计来讲,需满足必须的刚度、强度性能要求,因此后悬架调节连杆的结构较为复杂,其加工过程也较为复杂,特别是后期需将安装衬套用的独立小零件焊接到后悬架调节连杆上,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且降低了自动化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其易于量产,自动化程度高,省去了一个独立零件和焊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以钣金为原料,通过级进模进行多工位的冲压加工,加工出一体式的调节连杆本体,后续只需压入衬套,调节连杆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冲孔:在钣金原料上冲压出调节连杆本体的衬套管预备孔、减重孔;b)内孔翻边以及冲压出外形:将衬套管预备孔进行内孔翻边处理,形成衬套管,其中衬套管包括衬套管翻边,在钣金原料上分步冲孔以形成调节连杆本体的外形轮廓;c)拉伸以形成曲面和折弯线:将调节连杆本体进行π形拉伸,形成本体顶部和两侧的本体侧部,以及本体侧部延伸出的翻边部,其中本体顶部中间窄于两侧且呈凹陷的曲面形状;d)两侧面分步折弯:对两侧的本体侧部进行分步折弯,逐步增大折弯角度,最后使两侧相对的本体侧部互相平行,两侧相对的本体侧部远离衬套管的一端延伸出的安装板部互相平行;e)落料:对调节连杆本体和钣金原料的连接处进行冲压,实现落料,并形成落料槽;f)两侧面拉伸:在本体侧部向安装板部过渡的曲面区域上进行拉伸,形成加强筋;g)两侧面冲孔:在两侧安装板部同时冲压出安装孔。进一步的,上述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所述本体侧部之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1mm以内,安装板部之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1mm以内。进一步的,上述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所述衬套管及衬套管翻边内径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安装孔直径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进一步的,上述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所述衬套管预备孔大小通过衬套管大小、衬套管翻边高度、钣金原料厚度以及环料相对扩展率计算。进一步的,上述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所述本体顶部和本体侧部之间的圆角半径呈渐变形式。进一步的,上述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所述减重孔形状与所述本体侧部相适应,且中间保留支撑部。进一步的,上述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所述调节连杆本体加工完成后,只需将衬套压入本体侧部之间,衬套套设在衬套管翻边上。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以钣金为原料,通过级进模进行冲压,能直接得到调节连杆本体,后续只需要直接压入衬套和装配螺丝,易于量产;并且操作安全、自动化程度高;先拉伸出各个复杂的曲面形状以及折弯线,后进行两侧分步折弯的设计,既保证了产品的精度,又最大限度的减少工序数;先折弯后冲压安装孔的设计保证了安装孔的位置精度以及同轴度;衬套管的翻边设计,省去了独立的安装衬套的零件和焊接工序;这种调节连杆的设计及加工既满足了强度和刚度的需求,同时还减小了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及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俯视图;图中:1-调节连杆本体,11-本体顶部,12-本体侧部,13-翻边部,14-安装板部,15-加强筋,16-圆角,2-衬套,3-减重孔,31-支撑部,4-衬套管,41-衬套管翻边,5-落料槽,6-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如图1至图3所示,以钣金为原料,通过级进模进行多工位的冲压加工,加工出一体式的调节连杆本体1,后续只需压入衬套2,调节连杆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冲孔:在钣金原料上冲压出加工用孔,以及调节连杆本体1的衬套管预备孔、减重孔3。衬套管预备孔大小通过衬套管4大小、衬套管翻边41高度、钣金原料厚度以及环料相对扩展率计算。b)内孔翻边以及冲压出外形:将衬套管预备孔进行内孔翻边处理,形成衬套管4,其中衬套管4包括衬套管翻边41,在钣金原料上分步冲孔以形成调节连杆本体1的外形轮廓。衬套管4及衬套管翻边41内径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另外,这一步骤的冲孔也冲压出减重孔3的另一部分的孔形状,并形成了减重孔3中间保留的支撑部31。c)拉伸以形成曲面和折弯线:将调节连杆本体1进行π形拉伸,形成本体顶部11和两侧的本体侧部12,以及本体侧部12延伸出的翻边部13,其中本体顶部11中间窄于两侧且呈凹陷的曲面形状。其中本体顶部11和两侧的本体侧部12形成一定的夹角以进行后续的折弯;本体侧部12和翻边部13的夹角在此步骤一次成型,无需后续折弯;另外,本体顶部11和本体侧部12之间的圆角16半径呈渐变形式。d)两侧面分步折弯:对两侧的本体侧部12进行分步折弯,逐步增大折弯角度,最后使两侧相对的本体侧部12互相平行,两侧相对的本体侧部12远离衬套管4的一端延伸出的安装板部14互相平行。其中本体侧部12之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1mm以内,安装板部14之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1mm以内。e)落料:对调节连杆本体1和钣金原料的连接处进行冲压,实现落料,并形成落料槽5。其中落料槽5设置在本体顶部11上,此步骤实现调节连杆本体1与钣金原料的分离。f)两侧面拉伸:在本体侧部12向安装板部14过渡的曲面区域上进行拉伸,形成加强筋15。加强筋15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安装板部14以及安装孔6的强度,其一端设置在本体侧部12上,另一端尽量靠近安装孔6。g)两侧面冲孔:在两侧安装板部14同时冲压出安装孔6。其中安装孔6直径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同时加工安装孔6是为了保证安装孔6的位置精度,保证其在同一轴线上,便于安装。调节连杆本体1加工完成后,只需将衬套2压入本体侧部12之间,衬套2套设在衬套管翻边41上。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以钣金为原料,通过级进模进行多工位的冲压加工,加工出一体式的调节连杆本体(1),后续只需压入衬套(2),调节连杆本体(1)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冲孔:在钣金原料上冲压出调节连杆本体(1)的衬套管预备孔、减重孔(3);b)内孔翻边以及冲压出外形:将衬套管预备孔进行内孔翻边处理,形成衬套管(4),其中衬套管(4)包括衬套管翻边(41),在钣金原料上分步冲孔以形成调节连杆本体(1)的外形轮廓;c)拉伸以形成曲面和折弯线:将调节连杆本体(1)进行π形拉伸,形成本体顶部(11)和两侧的本体侧部(12),以及本体侧部(12)延伸出的翻边部(13),其中本体顶部(11)中间窄于两侧且呈凹陷的曲面形状;d)两侧面分步折弯:对两侧的本体侧部(12)进行分步折弯,逐步增大折弯角度,最后使两侧相对的本体侧部(12)互相平行,两侧相对的本体侧部(12)远离衬套管(4)的一端延伸出的安装板部(14)互相平行;e)落料:对调节连杆本体(1)和钣金原料的连接处进行冲压,实现落料,并形成落料槽(5);f)两侧面拉伸:在本体侧部(12)向安装板部(14)过渡的曲面区域上进行拉伸,形成加强筋(15);g)两侧面冲孔:在两侧安装板部(14)同时冲压出安装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一体式调节连杆以钣金为原料,通过级进模进行多工位的冲压加工,加工出一体式的调节连杆本体(1),后续只需压入衬套(2),调节连杆本体(1)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冲孔:在钣金原料上冲压出调节连杆本体(1)的衬套管预备孔、减重孔(3);b)内孔翻边以及冲压出外形:将衬套管预备孔进行内孔翻边处理,形成衬套管(4),其中衬套管(4)包括衬套管翻边(41),在钣金原料上分步冲孔以形成调节连杆本体(1)的外形轮廓;c)拉伸以形成曲面和折弯线:将调节连杆本体(1)进行π形拉伸,形成本体顶部(11)和两侧的本体侧部(12),以及本体侧部(12)延伸出的翻边部(13),其中本体顶部(11)中间窄于两侧且呈凹陷的曲面形状;d)两侧面分步折弯:对两侧的本体侧部(12)进行分步折弯,逐步增大折弯角度,最后使两侧相对的本体侧部(12)互相平行,两侧相对的本体侧部(12)远离衬套管(4)的一端延伸出的安装板部(14)互相平行;e)落料:对调节连杆本体(1)和钣金原料的连接处进行冲压,实现落料,并形成落料槽(5);f)两侧面拉伸:在本体侧部(12)向安装板部(14)过渡的曲面区域上进行拉伸,形成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兰
申请(专利权)人:浦项奥斯特姆苏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