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6008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耐冲击性和外观优良的玻璃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玻璃树脂层叠体(A)(10),其中,在聚碳酸酯层(11)的两面上隔着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12)层叠有玻璃板(13),玻璃板(13)的厚度为0.3~1mm,整面具有3MPa以上的压缩应力。该玻璃树脂层叠体(A)(10)通过包括如下工序的方法而得。在特定厚度的聚碳酸酯膜的一方的表面上设置粘接层(12)的工序(1);在粘接层(12)上层叠玻璃板(13),制成聚碳酸酯膜和玻璃板(13)隔着粘接层(12)层叠而成的层叠体(B)的工序(2);准备2块层叠体(B),将2块层叠体(B)以聚碳酸酯膜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模具内,在相向的聚碳酸酯膜间形成聚碳酸酯层的工序(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玻璃和树脂层叠而成的玻璃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汽车等车辆用的窗玻璃和安装于房屋、大楼等建筑物的建材用的窗玻璃,人们正在研究使用由玻璃板和树脂层层叠而成的玻璃树脂层叠体来代替现有的玻璃板。因为树脂的比重比玻璃小,所以通过在玻璃板上层叠树脂层,可实现窗玻璃的轻量化。轻量的玻璃树脂层叠体特别可以期待在汽车等车辆用的窗玻璃中使用。此外,通过使用贯通性低的聚碳酸酯等作为树脂,还可赋予玻璃树脂层叠体以防盗性。作为这样的玻璃树脂层叠体,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玻璃树脂层叠体,其是准备2块一面形成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中间层的玻璃板,将它们以中间层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注射成形机的模腔内,通过向中间层间注射熔融树脂,从而在玻璃板间设置树脂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2860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玻璃树脂层叠体中,在注射成形时确认到形成中间层的树脂以筋状流动的树脂流,由该树脂流导致的外观不良显著,因此难以作为窗玻璃商品化。此外,玻璃树脂层叠体除了良好的外观外,还需要具有即使有石头等飞来物碰撞也难以开裂的耐冲击性。因此,希望开发出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且外观优良的玻璃树脂层叠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耐冲击性和外观优良的玻璃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构成。[1]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厚度为0.05~0.2mm的聚碳酸酯膜的一方的表面上设置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的工序(1);在所述粘接层上层叠玻璃板,制成所述聚碳酸酯膜和所述玻璃板隔着所述粘接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B)的工序(2);准备2块所述层叠体(B),将2块所述层叠体(B)以所述聚碳酸酯膜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模具内,在相向的所述聚碳酸酯膜间形成聚碳酸酯层的工序(3)。[2]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玻璃板的一方的表面上设置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的工序(1′);在所述粘接层上层叠厚度为0.05~0.2mm的聚碳酸酯膜,制成所述玻璃板和所述聚碳酸酯膜隔着所述粘接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B)的工序(2′);准备2块所述层叠体(B),将2块所述层叠体(B)以所述聚碳酸酯膜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模具内,在相向的所述聚碳酸酯膜间形成聚碳酸酯层的工序(3)。[3][1]或[2]所述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160~250℃。[4][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是选自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和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一种以上。[5]玻璃树脂层叠体(A),其特征在于,在聚碳酸酯层的两面上隔着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层叠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厚度为0.3~1mm,整面具有3MPa以上的压缩应力。[6][5]所述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其中,所述聚碳酸酯层由聚碳酸酯膜和注射成形的聚碳酸酯层构成。[7][5]或[6]所述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其中,所述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2~6mm。[8][5]~[7]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160~250℃。[9][5]~[8]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是选自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和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一种以上。[10]层叠体(B),其特征在于,在厚度为0.3~1mm的玻璃板的一方的表面上隔着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层叠有厚度为0.05~0.2mm的聚碳酸酯膜。[11][10]所述的层叠体(B),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是选自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和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一种以上。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耐冲击性和外观优良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其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中使用的层叠体(B)。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一例的纵剖视图。图2是说明图1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的纵剖视图,(a)是说明工序(1)的图,(b)是说明工序(2)的图。图3是说明图1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的纵剖视图,(a)是说明工序(3)中将层叠体(B)配置在模腔内的情况的图,(b)是说明工序(3)中注射聚碳酸酯的情况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玻璃树脂层叠体(A)〕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一例的层结构的纵剖视图。本例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10是在聚碳酸酯层11的两面上隔着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12粘接玻璃板13而成的层叠体,具有玻璃板13、粘接层12、聚碳酸酯层11、粘接层12和玻璃板13依次层叠的结构。玻璃树脂层叠体(A)10所具有的玻璃板13的厚度为0.3~1mm,整面具有3MPa以上的压缩应力。另外,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聚碳酸酯记作“PC”,且有时将聚碳酸酯层简记作PC层。这里,玻璃板的“压缩应力”不是指制造玻璃树脂层叠体(A)前的玻璃板单体的压缩应力,而是指玻璃树脂层叠体(A)中的玻璃板的压缩应力。本说明书中,以300mm×300mm大小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作为试样,针对两面的各玻璃板的9个部位(两面共计18个部位),测定与玻璃板的边平行的2个方向的压缩应力时,将测得的所有测定值均在3MPa以上定义为“玻璃板整面具有3MPa以上的压缩应力”。另外,9个部位的测定点是将玻璃树脂层叠体(A)划分为100mm×100mm的9片区域时的各区域的中心点。压缩应力可以用折原制作所(折原製作所)制的“玻璃表面应力计FSM-7000”测定。玻璃板13的厚度如上所述为0.3~1mm,优选为0.4~0.7mm。如果玻璃板13的厚度小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值,则玻璃树脂层叠体(A)10的耐冲击性不足,有石头等飞来物与玻璃板13碰撞时容易开裂的倾向。如果玻璃板13的厚度大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值,则玻璃树脂层叠体(A)10的轻量化不充分。此外,如下文中所详述,有时难以对玻璃板13的整面赋予3MPa以上的压缩应力。玻璃板13的厚度可以用测微计、激光位移计等测定。玻璃树脂层叠体(A)10中的玻璃板13的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厚度为0.05~0.2mm的聚碳酸酯膜的一方的表面上设置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的工序(1);在所述粘接层上层叠玻璃板,制成所述聚碳酸酯膜和所述玻璃板隔着所述粘接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B)的工序(2);准备2块所述层叠体(B),将2块所述层叠体(B)以所述聚碳酸酯膜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模具内,在相向的所述聚碳酸酯膜间形成聚碳酸酯层的工序(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16 JP 2013-2595881.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厚度为0.05~0.2mm的聚碳酸酯膜的一方的表面上设置由热塑性树
脂构成的粘接层的工序(1);
在所述粘接层上层叠玻璃板,制成所述聚碳酸酯膜和所述玻璃板隔着
所述粘接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B)的工序(2);
准备2块所述层叠体(B),将2块所述层叠体(B)以所述聚碳酸酯膜彼此
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模具内,在相向的所述聚碳酸酯膜间形成聚碳酸酯层的
工序(3)。
2.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玻璃板的一方的表面上设置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的工序
(1′);
在所述粘接层上层叠厚度为0.05~0.2mm的聚碳酸酯膜,制成所述玻璃
板和所述聚碳酸酯膜隔着所述粘接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B)的工序(2′);
准备2块所述层叠体(B),将2块所述层叠体(B)以所述聚碳酸酯膜彼此
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模具内,在相向的所述聚碳酸酯膜间形成聚碳酸酯层的
工序(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树脂层叠体(A)的制造方法,其中,所
述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160~25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树脂层叠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翔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