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539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包括阀体,阀体的底部开有出液口,其顶部设置有开口,并连接有阀盖,阀盖上开有进液口,阀体内部的中心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阀芯,阀芯与阀体内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阀盖上开有上限位槽口,阀体上开有下限位槽口,上限位槽口与进液口相连通,且上限位槽口的口径大于进液口的口径,下限位槽口与出液口相连通,且下限位槽口的口径大于出液口的口径,阀芯上端的中心开有流体进口,其下端的中心开有流体出口,流体进口与流体出口相连通,且流体进口的口径小于进液口的口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液压的脉冲压力产生在阀体中,并有效的降低压力,从而杜绝了鼓爆现象的发生,避免了冷却器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
技术介绍
阀门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中控制部件,它是用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调节、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目前工程机械用板翅式换热器普遍存在鼓爆问题,分析其原因: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由于液压油流量变化导致冷却器局部因液压油堆积而造成瞬间油压升高,从而导致通道爆裂。据业内不完全统计,仅栗车用液压油换热器鼓爆率达30 %,而冷却器鼓爆会对用户造成一系列的问题:1、机器无法作业,耽误工程进度;2、液压油损失,需要重新添加新的液压油,增大了生产成本。鉴于此问题,部分企业于换热器的液压油入口增设阀门,然而,现有的油阀均是在瞬间开启到最大或瞬间关闭,并不能有效降低油压,且增设的阀门易损坏,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以解决现有油阀易损坏的问题以及现有油阀无法有效降低油压,板翅式换热器依然容易发生鼓爆现象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流量控制缓冲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开有出液口,其顶部设置有开口,并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上开有进液口,阀体内部的中心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与阀体内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阀盖上开有与阀芯相配合的上限位槽口,阀体上开有与阀芯相配合的下限位槽口,所述上限位槽口与进液口相连通,且上限位槽口的口径大于进液口的口径,所述下限位槽口与出液口相连通,且下限位槽口的口径大于出液口的口径,所述阀芯上端的中心开有流体进口,其下端的中心开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与流体出口相连通,且流体进口的口径小于进液口的口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阀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阀体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开有与阀芯相配合的弧形槽,且阀体左、右两侧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限位板,将阀芯设置成圆柱形结构,减少其与阀体的接触面积,降低其上下移动时的摩擦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板与阀体为一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体出口的口径大于流体进口的口径,所述阀体上位于下限位槽口与出液口之间设置有卡槽,所述弹性装置的下端抵靠在卡槽上,其上端抵靠在流体出口、流体进口连接处的台阶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其能将液压的脉冲压力产生在阀体中,并有效的降低压力,从而杜绝了鼓爆现象的发生,避免了冷却器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处于小流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处于正常流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处于大流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阀盖;3、阀芯;4、弧形槽;5、限位板;6、流体进口 ;7、出液口 ;8、进液口 ;9、弹簧;10、下限位槽口 ;11、流体出口 ;12、卡槽;13、上限位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包括阀体I,所述阀体I的底部开有出液口 7,其顶部设置有开口,并连接有阀盖2,所述阀盖2上开有进液口 8,阀体I内部的中心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阀芯3,所述阀芯3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阀体I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开有与阀芯3相配合的弧形槽4,且阀体I左、右两侧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与阀体I为一体结构,所述阀芯3与阀体I内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9,所述阀盖2上开有与阀芯3相配合的上限位槽口 13,阀体I上开有与阀芯3相配合的下限位槽口 10,所述上限位槽口 13与进液口 8相连通,且上限位槽口 13的口径大于进液口8的口径,所述下限位槽口 10与出液口 7相连通,且下限位槽口 10的口径大于出液口 7的口径,所述阀芯3上端的中心开有流体进口 6,其下端的中心开有流体出口 11,所述流体进口 6与流体出口 11相连通,且流体进口 6的口径小于进液口 8的口径,所述流体出口 6的口径大于流体进口 6的口径,所述阀体I上位于下限位槽口 10与出液口 7之间设置有卡槽12,所述弹簧9的下端抵靠在卡槽12上,其上端抵靠在流体出口 11、流体进口 6连接处的台阶面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一、机械低频工作,流量较小:液压油由阀盖2上的进液口 8经阀芯3的流体进口6进入阀芯3内,再由阀芯3的流体出口 11流出,通过阀体I底部的出液口 7进入冷却器,由于低频工作,压力及流量均无较大波动,阀芯3的上部在弹簧9的作用下紧贴进液口 8、上限位槽口 13连接处的台阶面上,如图2所示;二、机械正常工作,正常流量:阀芯3的流体进口 6无法满足正常流量需求,液压油的油压给予其向下的力,压缩弹簧,带动阀芯3向下,使得阀芯3上端与阀盖2之间形成有间隙,部份液压油进入阀体I内部,再由阀体I底部的出液口 7流出,此工况下,阀芯3位于阀体I内部的中间位置,液压油由两侧进入阀体I内部,使的液压油流量得到补偿,从而保证液压油流量不受影响,如图3所示;三、高强度工作,存在脉冲流量:当机械高强度工作时,液压油会产生脉冲流量,即流量瞬间加大,其是造成产品鼓爆的主要原因,当流量瞬间加大时,阀芯3的流体进口 6处会产生较大压力,进而带动阀芯3下移,下移过程中,部分液压油进入阀体I内部,由阀体I底部出液口 7流出,阀芯3继续下移直至阀芯3的底部紧贴下限位槽口 10、卡槽12连接处的台阶面上,此时,出液口 7关闭,而阀芯3的流体进口 6又无法满足流量需求,从而阀体I内会造成油量堆积,阀体I本身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不会鼓爆,此时,液压油会通过流体进口 6慢慢将流量释放,压力会逐渐减小,在弹簧9的作用下,阀芯3会慢慢上移,进而出液口 7慢慢打开,直至恢复到正常流量状态下,从而达到保证冷却器内的安全不受脉冲压力影响,即将液压的脉冲压力产生在阀体I中,达到避免损伤冷却器目的,如图4所示。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开有出液口,其顶部设置有开口,并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上开有进液口,阀体内部的中心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与阀体内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阀盖上开有与阀芯相配合的上限位槽口,阀体上开有与阀芯相配合的下限位槽口,所述上限位槽口与进液口相连通,且上限位槽口的口径大于进液口的口径,所述下限位槽口与出液口相连通,且下限位槽口的口径大于出液口的口径,所述阀芯上端的中心开有流体进口,其下端的中心开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与流体出口相连通,且流体进口的口径小于进液口的口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阀体前、后两侧的内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量控制缓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开有出液口,其顶部设置有开口,并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上开有进液口,阀体内部的中心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与阀体内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阀盖上开有与阀芯相配合的上限位槽口,阀体上开有与阀芯相配合的下限位槽口,所述上限位槽口与进液口相连通,且上限位槽口的口径大于进液口的口径,所述下限位槽口与出液口相连通,且下限位槽口的口径大于出液口的口径,所述阀芯上端的中心开有流体进口,其下端的中心开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与流体出口相连通,且流体进口的口径小于进液口的口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仰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豫达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