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9284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包括电容屏主体,所述电容屏主体背面设置有PCB连接板和IC元件,所述电容屏主体的两边驱动区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曲绕性软线板,所述电容屏主体的感应区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曲绕性软线板。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通过可曲绕性软线板代替在电容屏屏体上的金属走线,并能够四周直接信号导出,再使用可曲绕性软线板连接控制芯片,以达到触控目的,所需的区域面积很小,电容屏边框能做到5-10mm,极大地减小了电容屏边框,提高了触摸屏的美观性和操作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容屏
,特别涉及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包括电容屏主体,所述电容屏主体背面设置有PCB连接板和IC元件,所述电容屏主体的两边驱动区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曲绕性软线板,所述电容屏主体的感应区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曲绕性软线板。在使用本技术时,通过可曲绕性软线板代替在电容屏屏体上的金属走线,并能够四周直接信号导出,再使用可曲绕性软线板连接控制芯片,以达到触控目的,所需的区域面积很小,电容屏边框能做到5-10mm,极大地减小了电容屏边框,提高了触摸屏的美观性和操作实用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电容屏
,特别涉及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 构。 -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作用技 术一触摸屏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使用者只要用手指轻轻地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 字就能实现对主机操作,这样摆脱了键盘和鼠标操作,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因此,触 摸屏技术已成为当前最简便的人机交流的输入设备。 现有电容触摸屏的四边均需布设很多金属导线,每一条通道需对应一条金属导 线;这样意味通道数越多,金属导线所需的面积越大,造成大尺寸的电容屏边框就越宽;意 味着相配套的触摸电视或广告牌的边框会变宽,势必会影响触摸屏的审美观和操作实用 性,不容易让消费者接受,故有必要对现有触摸屏的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 理、使用方便的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包括电容屏主体,所述 电容屏主体背面设置有PCB连接板和1C元件,所述电容屏主体的两边驱动区均对称设置有 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所述电容屏主体的感应区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屏主体的两边驱动区均对称设置有一个可挠性软线板,所述 电容屏主体的感应区设置有一个可挠性软线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屏主体的两边驱动区均对称设置有三个可挠性软线板,所述 电容屏主体的感应区设置有三个可挠性软线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30?120英寸 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包括电容屏主体,所述电容屏主体背面设置PCB连接板和1C元件,所述 电容屏主体的两边驱动区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所述电容屏主体的感应区 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在使用本技术时,通过可挠性软线板代替在电容屏屏 体上的金属走线,并能够四周直接信号导出,再使用可挠性软线板连接控制芯片,以达到触 控目的,所需的区域面积很小,电容屏边框能做到5-10mm,极大地减小了电容屏边框,提高 了触摸屏的美观性和操作实用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 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例正面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例正面图; 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例背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容屏主体; 1-1、驱动区; 1-2、感应区; 21、PCB连接板; 22、1C元件; 3、可挠性软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包括电 容屏主体1,所述电容屏主体1背面设置有PCB连接板21和1C元件22, PCB连接板21和 1C元件22之间的连接均为现有技术。 所述电容屏主体1的两边驱动区1-1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3,所述 电容屏主体1的感应区1-2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3。 如图1所示,所述电容屏主体1的两边驱动区1-1均对称设置有一个可挠性软线 板3,所述电容屏主体1的感应区1-2设置有一个可挠性软线板3。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 在调试和装机的过程中能有效避免信号干扰。 如图2所示,所述电容屏主体1的两边驱动区1-1均对称设置有三个可挠性软线 板3,所述电容屏主体1的感应区1-2设置有三个可挠性软线板3。在上述基础上,把驱动 区1-1和感应区1-2拆分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可挠性软线板3进行连接,以方便焊接。 如图3所示,可挠性软线板3 -端与电容屏主体1正面、侧面相连接后,可挠性软 线板3另一端弯曲过来分别与PCB连接板21和1C元件22相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可挠性软线板代替在电容屏屏体上的金属走线,极大地减小了电容屏边 框,提高了触摸屏的美观性和操作实用性;减少金属导线的印刷量,增加生产良率,减少材 料成本; 2、不采用激光蚀刻金属线或印刷金属线,无直接的材料损耗,提供制程良率; 3、绑定面积增大,方便技术人员操作,不易造成不良,可提升良率; 4、四周无细小的金属导线,减少贴合断线的风险,提升贴合良率; 5、软线板为可弯折曲绕,对制造制程和客户装机更便捷; 6、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 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包括电容屏主体(1),所述电容屏主体(1) 背面设置有PCB连接板(21)和1C元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屏主体(1)的两边驱 动区(1-1)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3),所述电容屏主体(1)的感应区(1-2) 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容屏主体(1)的两边驱动区(1-1)均对称设置有一个可挠性软线板(3),所述电容屏主体 (1)的感应区(1-2)设置有一个可挠性软线板(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容屏主体(1)的两边驱动区(1-1)均对称设置有三个可挠性软线板(3),所述电容屏主体 (1)的感应区(1-2)设置有三个可挠性软线板(3)。【文档编号】G06F3/044GK203909776SQ201420347590【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5日 【专利技术者】张亮, 唐永 申请人:东莞市安道光电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0~120英寸电容屏的窄边结构,包括电容屏主体(1),所述电容屏主体(1)背面设置有PCB连接板(21)和IC元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屏主体(1)的两边驱动区(1‑1)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3),所述电容屏主体(1)的感应区(1‑2)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挠性软线板(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唐永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安道光电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