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8868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减振器,包括:外壳(1);惯性体,设于所述外壳(1)的内腔中,其与所述外壳(1)之间加注有阻尼介质;变惯性体,设于所述惯性体且周向均匀分布,其在所述惯性体上具有径向移动的自由度;弹性部件,设于各所述变惯性体与惯性体之间,其在所述变惯性体向外移动时产生向内复位的作用力。该减振器利用发动机旋转过程中形成的离心力实现减振器的惯量变化,通过不同转速下减振器的惯量变化,实现减振器对轴系扭振的动态衰减,保证发动机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减振器,包括:外壳(1);惯性体,设于所述外壳(1)的内腔中,其与所述外壳(1)之间加注有阻尼介质;变惯性体,设于所述惯性体且周向均匀分布,其在所述惯性体上具有径向移动的自由度;弹性部件,设于各所述变惯性体与惯性体之间,其在所述变惯性体向外移动时产生向内复位的作用力。该减振器利用发动机旋转过程中形成的离心力实现减振器的惯量变化,通过不同转速下减振器的惯量变化,实现减振器对轴系扭振的动态衰减,保证发动机可靠运行。【专利说明】—种阻尼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用于降低发动机轴系扭转振动的阻尼减振器。
技术介绍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受气缸内燃烧压力的作用,在发动机轴系会形成扭转振动,该振动称为发动机扭振。减振器是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主要功能是降低发动机轴系的扭转振动,保证发动机安全运行,避免轴系剪切应力过大造成轴系断裂。硅油减振器是一种阻尼型减振器,主要由内部惯性环和外部壳体组成,壳体中心为套入发动机曲轴的通孔,壳体四周与盖板形成一圈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惯性环,惯性环为金属材质的环状体,轴承带将惯性环与壳体轴向隔开,在惯性环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充满硅油,通过盖板将惯性环、轴承带、硅油密封在壳体内。当发动机轴系发生扭转振动时,惯性环与减振器壳体之间形成相对滑动,从而利用硅油的阻尼特性达到降低轴系扭振的目的。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排放标准的制定,低排放发动机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低排放发动机(如柴油机)一般要适当提高压缩比,以降低HC和CO的排放,这会使气缸内燃烧压力也不断增加,进而对减振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大功率发动机。按照通常的设计思路,发动机内燃烧压力变大,则减振器的惯量也要相应的变大。但是,现有硅油减振器的惯性环为单一实体部件,其惯量恒定,若惯量设计的较大,将导致其在低速情况下的减振性能较差,反之,若惯量设计的较小,则在高速情况下减振性能较差,由于减振器惯量不能随发动机转速发生变化,导致其不能同时兼顾高速和低速工况下的减振效果。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阻尼减振器的减振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减振器。该减振器利用发动机旋转过程中形成的离心力实现减振器的惯量变化,通过不同转速下减振器的惯量变化,实现减振器对轴系扭振的动态衰减,保证发动机可靠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尼减振器,包括:外壳;惯性体,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其与所述外壳之间加注有阻尼介质;还包括:变惯性体,设于所述惯性体且周向均匀分布,其在所述惯性体上具有径向移动的自由度;弹性部件,设于各所述变惯性体与惯性体之间,其在所述变惯性体向外移动时产生向内复位的作用力。优选地,所述惯性体设有径向滑孔,所述变惯性体及其弹性部件安装于所述滑孔中。优选地,所述滑孔从惯性体的内侧向外延伸,其孔口处设有堵盖。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包括: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变惯性体向外移动的一端与滑孔底部之间;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变惯性体向内移动的一端与堵盖之间。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其位于所述变惯性体向外移动的一端与滑孔底部之间,并将所述变惯性体支撑在堵盖上。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其位于所述变惯性体向内移动的一端与堵盖之间,且一端与所述堵盖相对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变惯性体连接;所述变惯性体与滑孔底部之间留有移动空间。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其位于所述变惯性体向外移动的一端与滑孔底部之间,且一端与滑孔底部相对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变惯性体连接。优选地,所述变惯性体为钢球或钢柱。优选地,所述惯性体为惯性环。优选地,所述阻尼介质具体为硅油。本专利技术根据发动机轴系扭振特点和阻尼减振器的减振原理,在惯性体内部进一步增设有变惯性体,所述变惯性体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具有径向移动的自由度,并设有能够使其复位的弹性部件。这样,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变惯性体连同惯性体一起旋转时,在发动机轴系旋转而形成的离心力作用下,会克服弹性部件的弹力向外移动,从而使减振器惯量在不同转速下发生变化,发动机转速变大,则变惯性体的位移量变大,减振器的惯量也随之变大,发动机转速变小,则变惯性体的位移量变小,减振器惯量也随之变小,由于减振器惯量能够与不同的发动机转速适时匹配,因此能够使发动机轴系始终在较小的扭振状态下工作,使发动机运行更加可靠。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变惯性体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该结构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平衡使变惯性体保持在滑孔中,其不仅便于组装,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变惯性体移动的稳定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阻尼减振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发动机轴系扭振分析简化模型;图4为图3的轴系当量简化模型;图5为发动机轴系扭振放大系数随减振器惯量变化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阻尼减振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阻尼减振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阻尼减振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阻尼减振器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阻尼减振器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阻尼减振器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阻尼减振器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盖板3.惯性环3-1.滑孔4.钢球5.硅油6.堵盖7.弹簧7-1.第一弹簧7-2.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发动机旋转过程中形成的离心力实现减振器的惯量变化,通过不同转速下减振器的惯量变化,实现减振器对轴系扭振的动态衰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阻尼减振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阻尼减振器为硅油减振器,主要由外壳1、盖板2、惯性环3、钢球4、弹簧7等部件构成。外壳I大体上呈圆盘形,中心为套入发动机曲轴的通孔,外壳I四周与盖板2形成一圈空腔,空腔内容纳惯性环3,惯性环3为金属材质的环状体,在惯性环3与外壳I之间的间隙充满娃油5,盖板2将惯性环3、娃油5密封在外壳I内。惯性环3设有四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径向滑孔3-1,滑孔3-1为盲孔,从惯性环3的内侧向外延伸,其位于惯性环3内圆周面上的孔口处设有堵盖6,钢球4和弹簧7共有四组,每一组钢球4和弹簧7安装于一个滑孔3-1中,钢球4的直径略小于滑孔3-1,能够在滑孔3-1中径向移动。弹簧7分为第一弹簧7-1和第二弹簧7-2,其中第一弹簧7_1位于钢球4与滑孔3-1底部之间,第二弹簧7-2位于钢球4与堵盖6之间,安装时,适度压缩第一弹簧7-1和第二弹簧7-2,即可借助弹力平衡使钢球4大体保持在滑孔3-1的中间位置。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钢球4连同惯性环3 —起旋转时,在旋转而形成的离心力作用下,会克服弹簧的弹力向外移动,从而使减振器惯量在不同转速下发生变化,发动机转速变大,则钢球4的位移量变大,减振器的惯量也随之变大,发动机转速变小,则钢球4的位移量变小,减振器惯量也随之变小,由于减振器惯量能够与不同的发动机转速适时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龙韩峰桂建华马庆镇曹精明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