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吸收塔,包括塔体,在所述塔体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口,在塔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在塔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渣口,在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喷淋层,在进气口与出渣口之间设置有氧化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塔体底部安装倾斜式塔板,塔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α≤30°,所述的出渣口设置在该塔板最低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倾斜式吸收塔板结构,错位布置两层氧化空气管,大大提高了气液相接触的返混与湍动,保证了整个循环浆液池均匀混合,浆液中析出固体颗粒在自身重力以及氧化空气的扰动下,积聚到吸收塔底部最低处,经由渣浆泵打入产品后处理工段,大大降低了循环吸收液磨蚀、堵塞设备、管路、喷嘴等的可能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吸收塔,包括塔体,在所述塔体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口,在塔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在塔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渣口,在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喷淋层,在进气口与出渣口之间设置有氧化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塔体底部安装倾斜式塔板,塔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α≤30°,所述的出渣口设置在该塔板最低处。本技术采用倾斜式吸收塔板结构,错位布置两层氧化空气管,大大提高了气液相接触的返混与湍动,保证了整个循环浆液池均匀混合,浆液中析出固体颗粒在自身重力以及氧化空气的扰动下,积聚到吸收塔底部最低处,经由渣浆泵打入产品后处理工段,大大降低了循环吸收液磨蚀、堵塞设备、管路、喷嘴等的可能性。【专利说明】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吸收塔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氨法湿法脱硫工艺的吸收塔装置,尤其适用于电力、冶金及化工领域的烟气治理领域。
技术介绍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氨法湿法脱硫工艺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及化工行业的尾气治理,有效降低了尾气中的SO2浓度,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在传统的氨法湿法脱硫技术中,吸收塔上半部分为吸收喷淋区,下半部分为循环浆液池。烟气自吸收塔中部进入吸收塔,自下而上,与自吸收塔顶部喷淋层喷淋的吸收液逆流接触,发生气液吸收反应,脱除SO2后的烟气自吸收塔顶部的烟囱排入大气。吸收了 SO2的吸收液同时吸收了原烟气中的热量,吸收液流入循环浆液池后,浆液池中亚硫酸铵和硫酸铵的浓度进一步浓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浆液池的pH值、总盐(主要是亚硫酸铵和硫酸铵)浓度等参数控制较难,引起吸收塔系统中硫酸铵和亚硫酸铵过饱和,析出固体,进而导致浆液循环泵磨蚀、喷淋层的喷头堵塞,大大降低了脱硫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影响到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降低了循环吸收液磨蚀、堵塞设备、管路、喷嘴等可能性的氨法烟气脱硫的吸收塔。技术方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氨法烟气脱硫的吸收塔,包括塔体,在所述塔体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口,在塔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在塔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渣口,在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喷淋层,在进气口与出渣口之间设置有氧化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塔体底部安装倾斜式塔板,塔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α≤30°,所述的出渣口设置在该塔板最低处。所述的氧化层包括两层氧化空气管,两层氧化空气管呈垂直错位布置,上层氧化空气管的进气管和下层氧化空气管的进气管并联至一进气总管,其中进入上层氧化空气管进气管氧化空气的体积占总氧化空气量的50~80%,进入下层氧化空气管进气管的氧化空气的体积占总氧化空气量的20~50%。所述的两层氧化空气管均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支管,上层氧化空气管的进气管和下层氧化空气进气管的氧化空气均由环形分布管分散进入各支管,每根支管进口处设以调节各支管氧化空气流量的流量控制阀门。下层氧化空气管平行于倾斜式塔板;下层氧化空气管的支管底部设置一组喷管,喷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其中β = α ;支管左右两侧亦设有若干喷孔,左侧喷孔、右侧喷孔以及底部喷管呈错位布置。上层氧化空气管平行于水平面布置,在上层氧化空气管的支管底部和左右两侧错位开设喷孔。在上层氧化空气管上方0.5~2m处,安装搅拌系统,搅拌系统由m个搅拌器组成,其中2 ≤m ≤ 6 ;搅拌器功率为常规喷枪式氧化方式的30~50%。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在吸收塔底部安装倾斜式塔板,吸收塔的底部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吸收液中析出的固相沉积到塔底,在自身重力及吸收液浮力的作用下可自行流动至吸收塔最低处。吸收塔循环浆液池中较低层的氧化管,安装了氧化空气喷管,喷出的氧化空气对倾斜式塔板部的气流扰动,可以将滞留在塔底表面的固相结晶吹至吸收塔最低处,进而由渣浆泵打入后处理工段,以防带入浆液循环泵,加大对系统的堵塞和磨蚀。氧化系统采用两层氧化空气管布置,两层氧化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吸收液不断碰撞,增加了气液两相的湍动,提高了氧化的效率;侧进式搅拌器设在较高层氧化管的上侧,氧化空气在上浮过程中,在搅拌器叶轮的机械扰动下,进一步破碎,增大了氧化空气的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加了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氧化反应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氧化空气的利用率。由于采用了两层氧化空气管布置结构,氧化空气的扰动大大增加了吸收液混合的均匀性,因此侧进式搅拌器的功率比传统的选型小得多,显著节省了搅拌能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A-A处搅拌器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B-B处氧化空气管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C-C处氧化空气管俯视图。图5是吸收塔塔底支撑柱的俯视图。图6是图1中H的放大图。图7是图1中J的放大图。其中:1、塔体,2、进气口,3、出气口、4、出渣口,5、喷淋层,6、氧化层,61、上层氧化空气管,62、下层氧化空气管,63、环形分布管,64、支管,7、搅拌器,8、塔板,9、渣浆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原烟气由吸收塔中部进入吸收塔,与来自喷淋层(喷淋层的层数由根据工程需要确定)的吸收液逆流接触,SO2被吸收液吸收,原烟气经过工艺水补充层,再经过两级除雾器,由吸收塔出口进入烟囱排入大气。在本实施例中,吸收塔底部安装倾斜式塔板,塔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α≤30° )塔板上方布置一组平行于塔板的氧化空气管,其结构如图1、图4所示,氧化空气管之间互相平行,其数量由循环浆液池尺寸决定,氧化空气管底部设计了一组喷管,喷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 (β = α ),喷管的个数由氧化风量和氧化空气管的数量决定。除底部设有喷管,氧化空气管左右两侧亦设有若干喷孔,左侧喷孔、右侧喷孔以及底部喷管呈错位布置,以增加轴向返混,促进铵盐的氧化。浆液中析出固体颗粒在自身重力以及喷管氧化空气的扰动下,积聚到吸收塔底部最低处,经由渣浆泵打入产品后处理工段,降低了循环吸收液磨蚀、堵塞设备、管路、喷嘴等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系统由m(2 < m < 6)个搅拌器组成,m的数值由浆液池的,搅拌器的安装高度由浆液池高度决定,布置方式参见图2。搅拌器功率为常规喷枪式氧化方式的30?50%ο在搅拌系统下方0.5?2m处?,布置另一层氧化空气管层,该层氧化空气管与水平面平行,并且与较低层的氧化空气管呈垂直交叉布置,并在底部和左右两侧错位开设喷孔。氧化风机出口的氧化空气分成两股,分别流向两层氧化空气管的进口(图中K、L所示),其中进入管口 K氧化空气的体积占总氧化空气量的50?80%,进入管口 L氧化空气的体积占总氧化空气量的20?50%。氧化空气分别进入进口 K、L后,由环形分布管分散进入各支管,每根支管进口处设流量控制阀门V,以调节各支管氧化空气流量。本技术的双层氧化空气管的错位布置方式,结合小功率的搅拌器系统,保证了整个浆液池混合气氛的均匀性,大大提高了气液相接触的返混与湍动,小功率搅拌器对气泡的破碎作用更是增大了气相的比表面积,促进了氧化反应过程的气液传质,提高了氧化空气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权利要求】1.一种氨法烟气脱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吸收塔,包括塔体,在所述塔体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口,在塔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在塔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渣口,在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喷淋层,在进气口与出渣口之间设置有氧化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塔体底部安装倾斜式塔板,塔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α≤30°,所述的出渣口设置在该塔板最低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兵,李睦,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中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