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接地比压模拟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6664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5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接地比压模拟测试装置,属于接地比压测试领域,包括基架、张紧力加载装置、负重轮加载装置及履带,基架为固定台架,且与地面有稳定的连接,基架的下表面并列设有张紧力加载装置及数套独立的负重轮加载装置,张紧力加载装置与履带连接,负重轮加载装置的下端与履带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履带张紧装置和负重轮加载装置来模拟不同结构和不同地形下橡胶履带或者钢制履带接地压力分布的静态测试装置,揭示履带接地压力的分布规律,指导履带底盘结构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接地比压模拟测试装置,属于接地比压测试领域,包括基架、张紧力加载装置、负重轮加载装置及履带,基架为固定台架,且与地面有稳定的连接,基架的下表面并列设有张紧力加载装置及数套独立的负重轮加载装置,张紧力加载装置与履带连接,负重轮加载装置的下端与履带接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履带张紧装置和负重轮加载装置来模拟不同结构和不同地形下橡胶履带或者钢制履带接地压力分布的静态测试装置,揭示履带接地压力的分布规律,指导履带底盘结构的设计。【专利说明】一种履带接地比压模拟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履带接地比压模拟测试装置,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通过履带张紧装置和负重轮加载装置来模拟不同结构和不同地形下橡胶履带或者钢制履带接地压力分布的静态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履带车辆按履带的材质分主要分为橡胶履带车辆和钢制履带车辆,履带车辆在工作过程中,履带作用在地面上的单位面积压力称为“接地比压”。接地比压是履带车辆设计的一个关键设计参数,准确的得到履带车辆的接地比压,对于预测其在不同地面上的通过性,车辆的牵引性能及进行履带车辆行驶力学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现有技术中,履带车辆接地比压的获得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法、传统压力传感器法、压力敏感胶片法和压力分布感测片法四种。对于理论计算法,其结果完全依靠理论公式,并没有任何一种试验方法和装置可以验证理论计算,并且进一步指导履带底盘的结构设计,接地比压计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履带底盘的结构设计或者施工现场的地基处理。传统压力传感器法目前主要是整车接地反力测试法,是将压力传感器深埋于地基中,样机在上面进行实地测试,这种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主要进行整车试验,成本高,研发周期长,不能很好指导前期履带底盘的结构设计; 2.由于需要破坏地基,压力传感器埋植难度较大,若采用少量几个压力传感器,接地比压的测试精度和准确性也不高; 3.车况对测量有较大影响,比如车体的姿态均影响到桥荷分配; 4.难以进行类比试验。安装后相当于只对一种履带结构、一种地形进行了试验,仍然无法通过类比试验揭示接地压力分布规律,无法完成进一步完成负重轮系的布置,驱动角强度等的优化设计任务。压力敏感胶片法,目前主要用于轮胎在硬地面上的接地压力测量,要求试验的条件比较苛刻,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结果相差很大,此外胶片上每点压力测量的结果是测量过程中该点压力的峰值。压力分布感测片是一种新兴的测量压力分布的传感器,其主要特点是厚度薄、柔性大、环境适应性强,感测片上每点压力测量的结果是实时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履带接地比压模拟测试装置,通过履带张紧装置和负重轮加载装置来模拟不同结构和不同地形下橡胶履带或者钢制履带接地压力静态分布状态,揭示履带接地压力的分布规律,指导履带底盘结构的设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履带接地比压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张紧力加载装置、负重轮加载装置及履带,所述基架为固定台架,且与地面有稳定的连接,基架的下表面并列设有张紧力加载装置及数套独立的负重轮加载装置,所述张紧力加载装置与履带连接,负重轮加载装置的下端与履带接触。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张紧力加载装置主要由伺服拉力输出装置,拉力传感器,履带浮动夹具和履带固定夹具组成,所述伺服拉力输出装置的上端与基架固定,伺服拉力输出装置的下端经过拉力传感器与履带浮动夹具连接,履带浮动夹具与履带的左端连接,履带经过负重轮加载装置后,其右端与履带固定夹具连接,履带固定夹具固定在基架上。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惰轮,所述惰轮设于履带左端,并与履带表面接触,惰轮为位置可调整的引导轮,且惰轮的轮轴与基架连接。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负重轮加载装置主要由伺服拉压力输出装置、拉压力传感器和负重轮系组成,所述伺服拉压力输出装置的上端通过滑槽与基架滑动配合,且伺服拉压力输出装置与基架间设有紧固螺钉,伺服拉压力输出装置的下端经过拉压力传感器与负重轮系固定。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负重轮系由一个以上的负重轮组成,并且在履带的纵向是对称分布且间隔可调。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负重轮是由2个以上的、直径相同的圆形板叠加组成,圆形板由2个以上内径和外径逐步增大的环形板拼装而成,每个环形板上分布有用于定位连接的通孔。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履带为橡胶履带或者钢制履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模拟测试装置进行多次试验,可以分离出履带的材质、厚度、宽度和接地长度,负重轮系的布置(包括数量、间隔)、负重轮的布置(包括列数、宽度、直径、间隔),负重轮载荷、履带张紧力,以及地形等因素分别对履带接地压力分布的影响,揭示履带接地压力的分布规律,指导履带底盘结构设计,从而降低外部行驶阻力,提高牵引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视图A,为负重轮系安装不同列数的负重轮示意图,图2a为对称安装I个负重轮,图2b为对称安装2个负重轮,图2c为对称安装3个负重轮,图2d为对称安装3个负重轮但间隔增大; 图3a为单个负重轮由6环形板X6圆形板叠加组合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左视图; 图中:1-伺服拉力输出装置,2-拉力传感器,3-履带浮动夹具,4-履带,5-惰轮,6-模拟地形,7-负重轮系,8-履带固定夹具,9-拉压力传感器,10-伺服拉压力输出装置,11-基架,12-负重轮,13-环形板,14-圆形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履带接地比压模拟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基架11,张紧力加载装置和数套独立负重轮加载装置及履带4组成,其中基架11为固定台架,且与地面有稳定的连接。基架11的下表面并列设有张紧力加载装置及数套独立的负重轮加载装置,张紧力加载装置与履带4连接,负重轮加载装置的下端与履带4接触。本专利技术中张紧力加载装置主要由伺服拉力输出装置1,拉力传感器2,履带浮动夹具3和履带固定夹具8组成,伺服拉力输出装置I的上端与基架11固定,伺服拉力输出装置I可采用液压伺服油缸或者伺服电动杆等结构形式,且为拉力闭环控制,可使拉力稳定在一个数值。伺服拉力输出装置I的下端经过拉力传感器2与履带浮动夹具3连接,履带浮动夹具3与履带4的左端连接,履带4经过负重轮加载装置后,其右端与履带固定夹具8连接,履带固定夹具8固定在基架11上,如图1所示。张紧力加载装置通过伺服拉力输出装置I拉紧履带4,并且通过拉力传感器2得到履带4的张紧力大小,对履带张紧力进行可控调节,从而实现模拟不同履带张紧力对履带4接地压力分布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惰轮5,惰轮5设于履带4左端,并与履带4表面接触,惰轮5为位置可上下调整的引导轮,调整后惰轮5的轮轴与基架11固定连接。惰轮5用来维持履带4的形状,通过位置调整来调节履带4的松紧程度,以便更准确的模拟履带4的接地比压。负重轮加载装置主要用于模拟履带4上的负重轮载荷条件,因此负重轮加载装置主要由伺服拉压力输出装置10、拉压力传感器9和负重轮系7组成,负重轮加载装置的数量和左右间距分别相等于所模拟的履带行走系中的负重轮的列数和列间隔,同时也相当于调整履带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接地比压模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11)、张紧力加载装置、负重轮加载装置及履带(4),所述基架(11)为固定台架,且与地面有稳定的连接,基架(11)的下表面并列设有张紧力加载装置及数套独立的负重轮加载装置,所述张紧力加载装置与履带(4)连接,负重轮加载装置的下端与履带(4)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希辉吕凯杜峰坡郭浩亮罗磊陈建华罗赓李良春姜志保马振书宋桂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零八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