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涂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64345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涂膜,包括:基材层、设置于基材层第一面上的上光防粘层和设置于基材层第二面上的预涂胶层。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预涂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预涂膜,由于采用特殊聚合工艺得到的高固含多分散粒径苯丙复合乳液作为预涂胶层,有很好的粘接力,对各种打印技术特别是数码打印技术生产的印刷品有优异的粘结强度,可使覆膜后的压纹、轧线等击突工艺得以完美实现,同时,由于采用改性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上光防粘层,具有普适性强、高色彩饱和度、高亮度、高挺阔度、高平整度等优点,满足了日益多样的印刷品覆膜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涂膜,包括:基材层、设置于基材层第一面上的上光防粘层和设置于基材层第二面上的预涂胶层。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预涂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预涂膜,由于采用特殊聚合工艺得到的高固含多分散粒径苯丙复合乳液作为预涂胶层,有很好的粘接力,对各种打印技术特别是数码打印技术生产的印刷品有优异的粘结强度,可使覆膜后的压纹、轧线等击突工艺得以完美实现,同时,由于采用改性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上光防粘层,具有普适性强、高色彩饱和度、高亮度、高挺阔度、高平整度等优点,满足了日益多样的印刷品覆膜需求。【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覆膜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可用于纸类印刷品覆膜的预涂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覆膜,即贴膜,就是将塑料薄膜涂上黏合剂,与纸类印刷品经加热、加压后使之黏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产品的加工技术。经覆膜的印刷品,由于表面多了一层薄而透明的塑料薄膜,表面更平滑光亮,从而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度和牢度,图文颜色更鲜艳,富有立体感,同时更起到防水、防污、耐磨、耐摺、耐化学腐蚀等作用。覆膜工艺主要有溶剂型即涂膜、水性即涂膜和预涂膜三种,其中溶剂型即涂膜因污染大且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已经逐渐淘汰;水性即涂膜符合环保要求,覆膜强度高,但是在烘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同时受水分挥发速度限制复合速度慢,在复合过程中易产生气泡。预涂膜不需黏合剂加热干燥系统,大大简化覆膜程序,且操作十分方便,生产灵活性大,同时无溶剂气味,无环境污染。由于预涂膜的优点,因此近年来,涉及预涂膜的研究工作一直很活跃。中国专利200810224825.6 (—种双向拉伸增黏预涂膜)提出一种双向拉伸增黏预涂膜及其加工工艺。该预涂膜包括基材、中间层和热熔胶层,特征是:基材是双向拉伸聚酯(BOPET)薄膜或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中间层是聚乙烯亚胺(PEI),热熔胶层是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与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构成的混合物。利用挤出复合生产线将中间层和热熔胶层依次均匀涂覆、复合在基材的一个表面上,得到双向拉伸增黏预涂膜。中国专利200910225896.2 (数码预涂膜)公开了一种数码预涂膜,其特征是:由基材层和热熔胶层组成,基材层和热熔胶层复合于一起,基材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稀薄膜或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热熔胶层是经偶联处理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石油树脂的混合物,两者分别占热熔胶层的重量百分比例为:经偶联处理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为85%~94%,石油树脂为6%~15%。中国专利201110116059.3 (高效环保预涂膜)公开了一种高效环保预涂膜,其特征是:主要由基材层(I)和热熔胶层(2)组成,基材层(I)和热熔胶层(2)复合于一起,基材层⑴为双向拉伸聚丙稀薄膜(BOPP)或双向拉伸聚酯薄膜(PET);热熔胶层(2)是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混合物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混合而成,两者分别占热熔胶层(2)的重量百分比例为:乙烯-醋酸乙烯酯混合物(EVA) 75%~92%,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8%~25%。中国专利201210230157.4 (通用型预涂膜)公开了一种通用型预涂膜,其包括依次结合在一起的基材、中间层、热熔胶层和增粘层,所述基材为双向拉伸塑料薄膜,其厚度为10~30 μ m,所述中间层为聚乙烯亚胺,根据基材可选择用或不用,使用时其厚度为0.01~0.03 μ m,所述热熔胶层的 厚度为10~35 μ m,所述增粘层为具有热敏性或压敏性的水性胶粘剂,其厚度为0.01~0.08 μ m。中国专利201210216424.2 (预涂膜及该预涂膜的制备方法)提出一种预涂膜及该预涂膜的制备方法,该预涂膜包括:基材层,基材层包括:底材层,底材层为双向拉伸聚酯层、双向拉伸尼龙层或双向拉伸聚丙烯层;以及柔性涂层,柔性涂层设置在底材层的第一面上且由聚氨酯分散体和固化剂的混合物形成,中间层,中间层设置在底材层的第二面上且由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形成,热熔胶层,热熔胶层设置在中间层上且由EVA、EEA、EAA或EMA形成;和增粘层,增粘层设置在热熔胶层上且由改性丙烯酸乳液或改性聚氨酯酸乳液与助剂的混合物形成。由此,通过设置柔性涂层,预涂膜的表面具有 柔软触感且增粘层不仅能够增强预涂膜与印刷品之间的粘结力,满足后续加工工序的要求,并且扩展了预涂膜的使用范围。中国专利201310087741.3 (一种用于纸塑复合的预涂膜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一种专利技术,用于纸塑复合的预涂膜,由依次连接的基材、底涂层和热熔胶层三层结构构成,所述基材为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或双向拉伸聚酯(BOPET)薄膜,所述底涂层为聚乙烯亚胺(PEI),所述热熔胶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可以看出,上述公开的多是采用热熔胶为预涂胶层的技术,热熔胶是由主黏树脂和增黏剂、调节剂等数种材料共混改性而成,因受技术、生产设备、原材料限制,使用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好将引起热熔胶内高分子聚合物的降解和交联,使覆膜表面不良,因此热熔胶为胶层的预涂膜只适用于一般产品,在有覆膜后的有压纹、轧线等击突工艺要求时,会出现起泡、爆线等缺陷。有的预涂膜胶体易与基材外表面黏合,造成卷取不良。由于胶层薄,且表面没经活化处理,故容易产生对印刷物附着力不足等缺陷。而且,由于热熔胶由数种材料混合而成,覆膜后透明度明显较水性即涂工艺差。因此,在覆膜工艺中,虽然预涂膜大大简化覆膜程序,且操作十分方便,生产灵活性大,但是其上述存在的缺陷,使其在现阶段还难以超过水性即涂膜在覆膜工艺中的应用比例。如果借鉴水性即涂膜覆膜工艺中使用的水性苯丙乳液的优点,采用水性苯丙乳液作为预涂膜上的涂覆胶层,则可以综合二者的优点,既保持预涂膜使用便捷的优点,又避开热熔胶的内在缺陷,提高覆膜后产品的透明度和耐压纹性能。但是,采用水性苯丙乳液作为预涂膜上的预涂胶层,有两个技术难点需要解决:1、传统的水性苯丙乳液固含量一般不会超过55%,直接使用在预涂膜上,干燥困难,不但耗能高,而且加工效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剧增,这也是困扰水性苯丙乳液在预涂膜上使用的最大障碍。2、传统的水性苯丙乳液自交联干燥后,存在一定的自粘性,用于预涂膜上,在收卷后,会导致膜之间粘连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预涂膜,该预涂膜采用水性苯丙乳液作为预涂胶层,该预涂胶层既保持普通预涂膜使用便捷的优点,又避开热熔胶的内在缺陷,提高覆膜后产品的透明度和耐压纹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上述预涂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涂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或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层;上光防粘层,所述上光防粘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上且由改性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溶液形成;预涂胶层,所述预涂胶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二面上且由多分散粒径苯丙复合乳液形成,所述多分散粒径苯丙复合乳液的粒径分布范围为100-800nm,固含量大于70% ;上述的一种预涂膜,其中,所述改性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容器中放入30重 量份的1,4- 二氧己环,于其中加入5重量份的质量浓度为30%聚亚乙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涂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或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层;?上光防粘层,所述上光防粘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上且由改性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形成;?预涂胶层,所述预涂胶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二面上且由多分散粒径苯丙复合乳液形成,所述多分散粒径苯丙复合乳液的粒径分布范围为100?800nm,固含量大于7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旗殷世长李军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奇想青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