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6185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0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该系统省略了脱引锭装置、坯头收集系统,并且将引锭杆存放区域整合成集引锭杆维修、引锭杆存放、连铸坯取样等工作为一体的功能区,减少了投资,系统设备运行可靠性显著增强,连铸机系统的功能性更加完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该系统省略了脱引锭装置、坯头收集系统,并且将引锭杆存放区域整合成集引锭杆维修、引锭杆存放、连铸坯取样等工作为一体的功能区,减少了投资,系统设备运行可靠性显著增强,连铸机系统的功能性更加完善。【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炼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世界上主流的弧形连铸机生产系统的工艺布置大体是相同的,如图1所示,从上往下依次由钢水接收区I (大包回转台等)、铸坯成型区2 (中间包车一振动台一结晶器等)、二次冷却区3 (二冷室等)、拉坯矫直区4 (拉矫机等)、切割前辊道区5、脱引锭装置6、坯头收集系统7、火焰切割区8、引锭杆存放维修区及铸坯切割取样区9、出坯区10、铸坯标记区11等组成。对于小断面的方坯或圆坯铸机来讲该种系统的布置方式是成熟的,操作运行也是方便的,但对于大断面铸机来讲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要问题一:连铸坯出拉矫机后开始通过脱引锭装置将铸坯和引锭杆进行分离,由于各方面原因经常出现脱离不开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能带着引锭杆进行坯头切割,切割以后的引锭杆无法在线处理,对铸机的生产组织造成较大影响;主要问题二:即使引锭杆成功的脱离开了,铸坯头部切断后会直接落入收集车,大断面铸坯切头(如Φ 500mm?Φ IOOOmm圆坯)的自身重量通常在0.8?3吨重,在该重量自由落体冲击之下,坯头收集小车会造成频繁损坏,以致严重影响生产;主要问题三: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引锭杆存放机构出现故障,基本无法在线维护,对生产组织影响大;主要问题四:如果火焰切割机出现故障,铸坯不能及时切断,将被迫将该铸流停烧,对生产影响较大,造成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该系统省略了脱引锭装置、坯头收集系统,并且将引锭杆存放区域整合成集引锭杆维修、引锭杆存放、连铸坯取样等工作为一体的功能区,减少了投资,系统设备运行可靠性显著增强,连铸机系统的功能性更加完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拉坯矫直区4、切割前辊道区5、火焰切割区8、出坯区10和引锭杆存放维修及铸坯切割取样区9 ;其中,引锭杆拉着连铸坯从所述拉坯矫直区4的拉矫机输出后,经切割前辊道区5直接到达火焰切割区6的火焰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后,引锭杆带着连铸坯切头运输至出坯区7后的引锭杆存放维修及铸坯切割取样区9。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出坯区后的铸坯标记区11,更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拉坯矫直区之前的钢水接收区1、铸坯成型区2和二次冷却区3。优选地,所述出坯区7采用横向移钢机构出坯。优选地,所述铸坯标记区8采用悬挂式打号机或悬挂式喷号机进行铸坯标记。本专利技术所述引锭杆存放维修及铸坯切割取样区9采用锥销快换机构完成连铸坯切头的拆除和再次开浇用的引锭杆笼头的更换。本专利技术的钢水接收区主要包括大包回转台,铸坯成型区8主要包括中间包系统、结晶器及其振动装置。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在铸流上无脱引锭装置、无在线坯头收集系统、引锭杆存放机构后置于横向移钢机的连铸生产系统,该系统大大缩短运输辊道长度,消除了坯头收集系统及脱引锭装置的设备投资,减少了运输辊道设备的投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省去了脱引锭装置,减少了脱引锭液压缸及辅助管路和设备的投资。2、省去了火焰切割区的坯头收集系统(坯头收集小车),减少了大量土建投资,减少了收集系统设备的投资。3、将引锭杆存放区域整合成集引锭杆维修、引锭杆存放、连铸坯取样等工作为一体的功能区,且引锭杆存放机构置于出坯区延长线上,将连铸的功能区得到更好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辅助工作对铸机连续生产的影响。4、采用悬挂式打印喷号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引锭杆与喷号系统的干涉,工艺更加顺畅。5、有效缩短了运输辊道的长度,减少了铸坯温降,更加有利于连铸坯的热送工作,节约能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连铸生产系统沿铸流方向的断面布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铸生产系统沿铸流方向的断面布置图;附图标记:1、钢水接收区;2、铸坯成型区;3、二次冷却区;4、拉坯矫直区;5、切割前辊道区;6、脱引锭装置;7、坯头收集系统;8、火焰切割区;9、引锭杆存放维修区及铸坯切割取样区;10、出坯区;11、铸坯标记区。【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沿铸流方向依次主要分为9大功能区:钢水接收区1:主要设备为大包回转台,回转台有电机-减速机驱动,事故驱动为液压驱动,主要作用:负责从钢水跨接收钢水包,并将钢水包转至浇铸位等待浇铸);铸坯成型区2:包括中间包及中间包车、结晶器及其振动装置,主要作用接收钢水包的钢水,并将钢水浇铸至结晶器,通过振动装置进行脱模并连续浇铸出设定规格的连铸坯;二次冷却区3:带液心的铸坯从结晶器拉出后,需要喷水喷气直接冷却,使铸坯快速凝固,以进入拉矫区,同时对未凝固的铸坯起支撑、导向作用,防止铸坯的变形;拉坯矫直区4:连铸坯从二次冷却区进入到拉矫区,通过拉矫机夹送辊的拉坯矫直作用,使连铸坯克服一系列拉坯阻力,使铸坯顺利被拉出,在该区不设置脱引锭装置,直接将引锭杆和连铸坯运送至火焰切割区进行切割;切割前辊道区5:主要由电机-减速机驱动辊道组成,支撑从拉矫机出来的铸坯进入火焰切割区;火焰切割区8:利用火焰切割机将连铸坯进行定尺切割。出坯区10:此处安装有横向移钢机构,将连铸坯进行下线转移至冷床或热送辊道;铸坯标记区11:安装有悬挂式打号机,对运输至该处的连铸坯进行打号标记,采用悬挂方式打号的原因是为连铸坯及引锭杆从移钢机下部穿行流出更多空间,尽量减少对操作空间的影响;引锭杆存放维修区及铸坯切割取样区9:该区域设备包含引锭杆存放装置、线外火焰切割机,主要功能是收放引锭杆、更换引锭杆笼头、拆除连铸坯切头、线外取样等,由于该处设备已经离线,不受主线生产的影响,操作灵活度比传统的生产线要大得多。相对于传统连铸机工艺布置(见图1 ),采用该专利技术的工艺布置方式,连铸坯出拉矫机后,无需进行机械脱离,直接到火焰切割机处进行切头处理,完成切割后,引锭杆带着铸坯切头运输至横向移钢机之后,到达引锭杆存放维修区,此时行车的配合,利用锥销快换机构完成连铸坯切头的拆除和再次开浇用的引锭杆笼头的更换。由于引锭杆在生产线的延长线上,已经离开生产线,所以此工作可以择机在下一浇次前完成即可,不影响铸机的连续生产,该专利技术中引锭杆存放机构即在线又离线,很好的实现了生产与维护的结合,带来诸多优越性。【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拉坯矫直区(4)、切割前辊道区(5)、火焰切割区(8)、出坯区(10)和引锭杆存放维修及铸坯切割取样区(9); 其中,引锭杆拉着连铸坯从所述拉坯矫直区(4)的拉矫机输出后,经切割前辊道区(5)直接到达火焰切割区(8)的火焰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后,引锭杆带着连铸坯切头运输至出坯区(10)后的引锭杆存放维修及铸坯切割取样区(9)。2.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断面铸坯的连铸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拉坯矫直区(4)、切割前辊道区(5)、火焰切割区(8)、出坯区(10)和引锭杆存放维修及铸坯切割取样区(9);其中,引锭杆拉着连铸坯从所述拉坯矫直区(4)的拉矫机输出后,经切割前辊道区(5)直接到达火焰切割区(8)的火焰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后,引锭杆带着连铸坯切头运输至出坯区(10)后的引锭杆存放维修及铸坯切割取样区(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务纯朱宝晶王宝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