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预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096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22:47
一种气体预热器,包括彼此连接成U形结构的进气部(1)与出气部(2),所述进气部(1)与出气部(2)均包括多排预热管(3),所述预热管(3)用于使从所述进气部(1)进入的气体经预热后从所述出气部(2)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部(2)包括第一预热管,所述第一预热管的两端安装有膨胀器(4),所述第一预热管至少为5排,且从所述出气部(2)的远离所述进气部(1)的一端朝向所述进气部(1)依次排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预热器,包括彼此连接成U形结构的进气部(1)与出气部(2),进气部(1)与出气部(2)均包括多排预热管(3),预热管(3)用于使从所述进气部(1)进入的气体经预热后从所述出气部(2)排出,其中,出气部(2)包括第一预热管,第一预热管的两端安装有膨胀器(4),第一预热管至少为5排,且从出气部(2)的远离进气部(1)的一端朝向进气部(1)依次排列。由于第一预热管至少为5排,且从出气部的远离进气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进气部依次排列,所以当高温烟气等从所述一端流经该气体预热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预热管变形,极大地提升了该气体预热器的整体性能与使用寿命。【专利说明】气体预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预热器。
技术介绍
空气预热器是一种常用的余热回收设备,较一般预热器而言,空气预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体积小、气密性好、维护方便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现有技术中的预热器主要存在如下缺陷:预热器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高温侧(即首先与高温烟气接触的一侧)预热管容易出现整体弯曲变形,尤其是高温侧前1至5排预热管变形严重,且高温侧有膨胀器的预热管为1至3排,预热管变形后与热风斗连接部位发生脱落,随着预热器使用时间的增加,热风斗多孔底板会出现腐蚀、变薄,部分底板甚至出现穿孔,热风斗边部出现开裂等,导致预热器漏风,风量风压偏低。高温组预热管变形后左右交错,相互挤压,既降低烟气流通速度,又减少烟气流通面积,降低空气预热器的热交换效率。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气体预热器,以克服或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预热效率高的气体预热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预热器,包括彼此连接成U形结构的进气部与出气部,所述进气部与出气部均包括多排预热管,所述预热管用于使从所述进气部进入的气体经预热后从所述出气部排出,其中,所述出气部包括第一预热管,所述第一预热管的两端安装有膨胀器,所述第一预热管至少为5排,且从所述出气部的远离所述进气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进气部依次排列。优选地,所述气体预热器还包括风箱,所述进气部与出气部通过所述风箱连接成所述U形结构,所述进气部与出气部中的预热管彼此平行设置,且所述进气部与出气部的预热管的端部通过第一多孔板连接至所述风箱,所述第一多孔板与所述风箱焊接。优选地,所述气体预热器还包括风斗,所述进气部与出气部中的预热管的端部通过第二多孔板连接至所述风斗,并且与所述进气部连接的所述风斗和与所述出气部连接的所述风斗相互独立,所述第二多孔板与所述风斗焊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多孔板与所风箱的焊接处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多孔板与所风斗的焊接处为坡口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多孔板的厚度介于5mm至7mm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二多孔板的厚度介于5mm至7mm之间。优选地,所述预热管的管径介于47mm与49mm之间。优选地,所述膨胀器的补偿量介于180mm至220mm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预热管为材料为0Crl8SiAl的预热管。优选地,所述气体预热器包括烟箱,所述进气部与出气部位于所述烟箱中,所述烟箱包括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入口靠近所述出气部的远离所述进气部的一端,所述烟气出口靠近所述进气部的远离所述出气部的一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安装有膨胀器的第一预热管至少为5排,且从所述出气部的远离所述进气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进气部依次排列,所以当高温烟气等从所述一端流经该气体预热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预热管变形,即提高了第一预热管的强度,从而解决了由预热管变形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极大地提升了该气体预热器的整体性能与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体预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体预热器的第一预热管端部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多孔板与风箱的焊接处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部2出气部3预热管4膨胀器5风箱6第一多孔板7第二多孔板8风斗9固定架10坡口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预热器,该奇特预热器包括彼此连接成U形结构的进气部1与出气部2,进气部1与出气部2均包括多排预热管3,预热管3用于使从进气部1进入的气体经预热后从出气部2排出,其中,出气部2包括第一预热管,第一预热管的两端安装有膨胀器4,第一预热管至少为5排,且从出气部2的远离进气部1的一端朝向进气部1依次排列。其中,第一预热管可以为材料为OCrlSSiAl的预热管,以提高该预热管的抗高温氧化的能力,且本技术不限于此。除了第一预热管以外的其他预热管3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预热管3与高温烟气接触的先后位置来从例如0Crl7、0Crl3和20渗铝等材料中选取,但是,本技术显然不局限于这些材料。如上所述, 由于安装有膨胀器的第一预热管至少为5排,且从所述出气部的远离所述进气部的一端朝向所述进气部依次排列,所以当高温烟气等从所述一端流经该气体预热器时(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一端为最先与高温烟气接触的高温侧),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预热管变形,即提高了第一预热管的强度,从而解决了由预热管变形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极大地提升了该气体预热器的整体性能与使用寿命。从图1中可以看出,气体预热器还可以包括风箱5,进气部1与出气部2通过风箱5连接成U形结构,进气部1与出气部2中的预热管3彼此平行设置,且进气部1与出气部2的预热管3的端部通过第一多孔板6连接至风箱5,第一多孔板6可以与风箱5焊接,但并不限于这种连接方式。此外,气体预热器还可以包括风斗8,该风斗8可以通过固定架9固定,进气部1与出气部2中的预热管3的端部通过第二多孔板7连接至风斗8,第二多孔板7可以与风斗8焊接,但并不限于这种连接方式。其中,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从进气部1进入的气体经预热后从出气部2排出的目的,与进气部1连接的风斗8和与出气部2连接的风斗8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待预热气体(例如空气)可以通过进气部1连接的风斗8进入进气部1中的预热管,然后依次经过风箱5、出气部2和与出气部2连接的流入,从而完成气体的预热。在第一多孔板6与风箱5焊接、第二多孔板7与风斗8焊接的情况下,第一多孔板6与风箱5的焊接处以及/或者第二多孔板7与风斗8的焊接处为坡口结构10,从而提高了焊接处的强度。此外,第一多孔板6的厚度可以介于5mm至7mm之间,例如可以是6mm。第二多孔板7的厚度可以介于5mm至7mm之间,例如也可以是6mm,但本技术不限于此。这样的厚度设置,提高了多孔板的强度,从而也提升了该气体预热器的整体性能与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预热管3的管径介于47mm与49mm之间,例如48mm,这样的设置,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预热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预热器,包括彼此连接成U形结构的进气部(1)与出气部(2),所述进气部(1)与出气部(2)均包括多排预热管(3),所述预热管(3)用于使从所述进气部(1)进入的气体经预热后从所述出气部(2)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部(2)包括第一预热管,所述第一预热管的两端安装有膨胀器(4),所述第一预热管至少为5排,且从所述出气部(2)的远离所述进气部(1)的一端朝向所述进气部(1)依次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超温亚成杨安林曹枫洲陈畔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