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4191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15:50
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减速电机、套装在减速电机上的电机轴上的驱动链轮、链条、与回收校直辊同轴安装的回收校直链轮、张紧轮以及分别与多个初校直辊同轴安装的多个初校直链轮,所述驱动链轮、多个初校直链轮、回收校直链轮和张紧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多个初校直链轮同向旋转,所述回收校直链轮与多个初校直链轮反向旋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减速电机、套装在减速电机上的电机轴上的驱动链轮、链条、与回收校直辊同轴安装的回收校直链轮、张紧轮以及分别与多个初校直辊同轴安装的多个初校直链轮,驱动链轮、多个初校直链轮、回收校直链轮和张紧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多个初校直链轮同向旋转,回收校直链轮与多个初校直链轮反向旋转。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一个减速电机同时带动多个初校直链轮和一个回收校直链轮旋转,且使多个初校直辊同向旋转,为二极管的多级初校直提供动力;同时能带动回收校直辊与多个初校直链轮反向旋转,回收校直辊能对大弯料实施回收校直,大大减少了废品率。【专利说明】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极管引直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是二极管生产大国,全国有数百家生产二极管的企业,每年的二极管生产数量约1200亿只二极管,而未电镀红毛管经过电镀后造成引线弯曲,必须经过校直后才能打印测试包装。目前的二极管大多采用人工进行校直,由于劳动密集,生产效率低下,人员流动频繁等原因造成二极管的校直成为了各个厂家的生产瓶颈。国内好多同行看到这个瓶颈,有厂家尝试用机器校直的方式取代人工搓直的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这些方法采用震动料盘排向,利用传动皮带的间隙形成校直通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进行校直,某种程度上替代了人工的校直,但是由于机械校直的特性,造成二极管排向过程中相互摩擦,镀锡层被破坏发黑,并且双向强制搓直,造成二极管引线的断脚和卡阻现象发生,造成废品率高。同时,机构复杂,噪声大,不能自动分离大弯曲的二极管,后续还要人工挑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经过多次初校直、校直效果好、效率高、工人成本低、废品率低、有效避免了在校直过程中二极管扭绞、断脚和报废现象以及漏校直现象的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多级依次衔接的初校直机构、以及驱动初校直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初校直机构包括落料挡板、搓料底板、初校直辊,所述搓料底板倾斜设置,所述落料挡板和初校直辊位于搓料底板斜上方,所述落料挡板和搓料底板均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所述落料挡板的下端和搓料底板的上端形成落料口,所述搓料底板和初校直辊之间留有能调节间隙的初校直通道,所述搓料底板为向初校直辊方向弯曲的弧形,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初校直辊旋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最上层的初校直机构的搓料底板上端还设有水平直料震荡装置,所述水平直料震荡装置包括水平直料梳料板以及位于水平直料梳料板下方的震动机构,所述最上层初校直机构的搓料底板上端与水平直料梳料板的尾端之间形成了能调节间隙的大弯料回收通道。所述大弯料回收通道下方设有大弯料回收装置,所述大弯料回收装置包括倾斜向下的大弯料承接板,所述大弯料承接板下方设有回收校直辊和回收搓料板,所述回收搓料板和回收校直辊之间为回收校直通道,所述回收搓料板位于回收校直辊的斜上方,所述回收搓料板上端和大弯料承接板下端形成大弯料校直落料口,所述回收校直通道下方设有回收挡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减速电机、套装在减速电机上的电机轴上的驱动链轮、链条、与回收校直辊同轴安装的回收校直链轮、张紧轮以及分别与多个初校直辊同轴安装的多个初校直链轮,所述驱动链轮、多个初校直链轮、回收校直链轮和张紧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多个初校直链轮同向旋转,所述回收校直链轮与多个初校直链轮反向旋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多个初校直链轮排成倾斜向下设置的一条线并位于机架的右上方,所述驱动链轮位于机架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回收校直链轮位于机架的中部左方,所述张紧轮位于回收校直链轮的下方偏左,所述链条内侧依次绕过驱动链轮、多个初校直链轮和张紧轮,所述链条外侧绕过回收校直链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初校直链轮为2个。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公开的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通过一个减速电机同时带动多个初校直链轮和一个回收校直链轮旋转,且使多个初校直辊同向旋转,为二极管的多级初校直提供动力,使二极管初校直工序得以顺利实施;同时该压辊驱动结构能带动回收校直辊与多个初校直链轮反向旋转,回收校直辊能对变形较大的大弯料实施回收校直,使得回收后的二极管引出线达到一定程度的变直,从而能对回收后的二极管再次进行初校直和精校直,大大减少了废品率。并且初校直辊不对二极管进行强制搓直,能够避免二极管死弯,扭绞,卡阻现象,降低了人工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多级依次衔接的初校直机构,以及驱动初校直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本实施方式优选两级依次衔接的初校直机构为例进行说明。每级初校直机构包括落料挡板51、搓料底板52、初校直辊53,搓料底板52倾斜设置,落料挡板51和搓料底板52均固定连接在机架I上,落料挡板51的下端和搓料底板52的上端形成落料口 512,搓料底板52和初校直辊53之间留有能调节间隙的初校直通道54,搓料底板52为向初校直辊53方向弯曲的弧形,驱动机构驱动初校直辊53旋转。最上层的初校直机构的搓料底板52上端还设有水平直料震荡装置,水平直料震荡装置包括水平直料梳料板411以及位于水平直料梳料板411下方的震动机构,最上层初校直机构的搓料底板52上端与水平直料梳料板411的尾端之间形成了能调节间隙的大弯料回收通道8,大弯料回收通道8的直线距离能根据二极管的规格调节,其直线距离基本为一个二极管的长度,当二极管引出线弯曲时,即进入该大弯料回收通道8。大弯料回收通道8下方设有大弯料回收装置,大弯料回收装置包括倾斜向下的大弯料承接板81,大弯料承接板81下方设有回收校直辊82和回收搓料板83,回收搓料板83和回收校直辊82之间为回收校直通道823,回收搓料板83位于回收校直辊82的斜上方,回收搓料板83上端和大弯料承接板81下端形成大弯料校直落料口 813,回收校直通道823下方设有回收挡板84。上述初校直装置的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减速电机、套装在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上的驱动链轮502、链条503、与回收校直辊82同轴安装的回收校直链轮504、张紧轮505以及分别与多个初校直辊53同轴安装的多个初校直链轮501,驱动链轮502、多个初校直链轮501、回收校直链轮504和张紧轮505通过链条503传动连接,多个初校直链轮501同向旋转,回收校直链轮504与多个初校直链轮501反向旋转。多个初校直链轮501排成倾斜向下设置的一条线并位于机架的右上方,驱动链轮502位于机架的下部中间位置,回收校直链轮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减速电机、套装在减速电机上的电机轴上的驱动链轮、链条、与回收校直辊同轴安装的回收校直链轮、张紧轮以及分别与多个初校直辊同轴安装的多个初校直链轮,所述驱动链轮、多个初校直链轮、回收校直链轮和张紧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多个初校直链轮同向旋转,所述回收校直链轮与多个初校直链轮反向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奎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祁门鼎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