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3461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8 04:13
一种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倾角控制系统、轨道轮驱动系统、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和车厢加载系统;轨道倾角控制系统由基础、固定在基础上的若干个千斤顶和若干个底座支撑机构组成,轨道轮驱动系统设置在轨道倾角控制系统上方,轨道轮驱动系统由第一、第二轨道轮机构、底座、电机及第一、第二减速箱组成,底座固定在千斤顶顶部和底座支撑机构的顶部;在底座上设置有四个电机,每个电机轴均与第一减速箱相连接,第一减速箱与第二减速箱相连接;第一减速箱与第一轨道轮机构相连接,第二减速箱与第二轨道轮机构相连接;第一、第二减速箱及第一、第二轨道轮机构均固定在底座上;在底座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柱,在支柱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在每个支柱上均设置有滑道,在每个滑道上均设置有上、下滑块,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均与下滑块之间通过下滑动减震器相连接,所述车厢加载系统设置在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的上方,车厢加载系统由定位杆、若干个加载器、车厢组成,定位杆固定在支柱上,车厢设置在定位杆下方,并通过加载器与定位杆相连接;车厢与上滑块之间通过上滑动减震器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属于轨道交通
,是涉及一种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本专利技术对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的动力学分析和故障诊断研究提供有效的试验验证平台。本专利技术包括轨道倾角控制系统、轨道轮驱动系统、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和车厢加载系统;轨道倾角控制系统由基础、固定在基础上的若干个千斤顶和若干个底座支撑机构组成,轨道轮驱动系统设置在轨道倾角控制系统上方,轨道轮驱动系统由第一、第二轨道轮机构、底座、电机及第一、第二减速箱组成,在底座上固定有支柱,在支柱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车厢加载系统设置在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的上方,车厢加载系统由定位杆、若干个加载器、车厢组成。【专利说明】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是涉及一种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的试验台。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铁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及运行速度的逐步提高,高速列车的试验研究广受关注,试验台的建造广受重视。日本、德国、美国都在整车1:1全尺寸试验台试验方面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目前国内的整车试验台多为整车滚动试验台,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滚动振动试验台,大连内燃机研究所的滚动试验台,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半车滚动试验台。由于建造1:1全尺寸机车车辆试验台工程巨大且研制费用高,小尺寸的小比例试验台近些年备受青睐。我国在上海、兰州和成都的铁道部属大学建有类似的1:5滚动试验台。为了使小比例试验台的试验结果与全尺寸车辆运行结果一致,试验台设计过程中要满足以下相似:(I)行为相似:要求两种系统有相似的行为属性,遵守有确定关系的相似定律、定理;(2)几何相似:主要强调在几何形状上的比例关系;(3)物理相似:主要指物理量的相似,如比重、密度、表面粘着力等物理属性的相似,当然也可以是时间、重力场等相似问题。但已经存在的试验台在以下几个方面未能完善:(I)以轮对轴箱装置故障诊断为主要研究目标的高速列车整车试验台未见报道;(2)从动力学角度在结构方面与实际高速列车相似的试验台鲜有论述;(3)以成本低且结构相似性为目标的高速列车试验台还没有文献报道;(4)未见有基于等效载荷的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故障诊断方法试验验证的合理平台。为了弥补上述不足,专门设计了该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对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的故障诊断研究提供有效的试验验证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该整车试验台对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的动力学分析和故障诊断研究提供有效的试验验证平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包括轨道倾角控制系统、轨道轮驱动系统、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和车厢加载系统;轨道倾角控制系统由基础、固定在基础上的若干个千斤顶和若干个底座支撑机构组成,轨道轮驱动系统设置在轨道倾角控制系统上方,轨道轮驱动系统由第一、第二轨道轮机构、底座、电机及第一、第二减速箱组成,底座固定在千斤顶顶部和底座支撑机构的顶部;在底座上设置有四个电机,每个电机轴均与第一减速箱相连接,第一减速箱与第二减速箱相连接;第一减速箱与第一轨道轮机构相连接,第二减速箱与第二轨道轮机构相连接;第一、第二减速箱及第一、第二轨道轮机构均固定在底座上;在底座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柱,在支柱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在每个支柱上均设置有滑道,在每个滑道上均设置有上、下滑块,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均与下滑块之间通过下滑动减震器相连接,所述车厢加载系统设置在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的上方,车厢加载系统由定位杆、若干个加载器、车厢组成,定位杆固定在支柱上,车厢设置在定位杆下方,并通过加载器与定位杆相连接;车厢与上滑块之间通过上滑动减震器相连接。所述若干个千斤顶排布成一直线,若干个底座支撑机构沿轴向排布成一直线,且千斤顶排布成的直线与底座支撑机构排布成的直线平行设置。所述底座支撑机构由支撑座、第一轴承、第一端盖、透盖、轴和第一轴套组成,在轴上设置有第一轴套,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左、右第一轴承与左、右支撑座相连接,左、右支撑座固定在基础上;所述轨道轮驱动系统的底座固定在支撑座上,在支撑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与透盖。所述第一、第二轨道轮机构均由轴承座、轨道轮、第二轴承、第二端盖、轮轴及第二轴套组成,在轮轴上设置有轨道轮,轮轴两端分别通过左、右第二轴承与左、右轴承座相连接,在所述轨道轮一侧、轮轴上具有轴肩,在轨道轮另一侧、轮轴上设置有第二轴套,在所述左、右轴承座的两端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减速箱与第一轨道轮机构的轮轴相连接,第二减速箱与第二轨道轮机构的轮轴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轨道轮机构的轴承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均由构架、车轴、车轮、轴箱、及上、下减震器组成,在构架上方设置有若干个上减震器,在构架下方设置有若干个下减震器,在构架前、后部均设置有车轴,每根车轴的两端均通过轴箱与下减震器相连接;在每根车轴上均设置有车轮,车轮与轨道轮驱动系统的轨道轮一一对应、配合,构架与下滑块之间通过下滑动减震器相连接,构架与车厢加载系统的车厢之间通过上减震器相连接。所述加载器由螺杆、上座、弹簧、定位螺杆及下座组成;弹簧设置在上、下座之间,加载器的上座通过螺杆与定位杆相连接,加载器的下座通过定位螺杆与车厢相连接。所述电机与电源控制系统相连接,电源控制系统由变频器和同步控制器组成,电机分别通过变频器与电机同步控制器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对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的故障诊断研究提供有效的试验验证平台,具体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实验台的车轮踏面采用磨耗形踏面,避免了以往采用锥形踏面磨损严重的问题,使轮对外形保持稳定,提高了试验获取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2、本专利技术试验台采用调节千斤顶的方法来实现对实际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转弯时外轨道高度高于内轨道高度的情况的模拟,采用第一、第二减速箱实现同一转向架机构的同侧车轮转速一致,采用电机同步控制器实现直线轨道运行时各车轮同转速,采用上、下弹簧阻尼减震器解决了小型高速列车试验台一系和二系悬挂弹簧和阻尼器相对位置较为分离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电机架、构架、支柱及车厢采用槽钢焊接的方法制成,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留与实际列车相似的结构,采用四台电机完成模拟列车转弯和直行运动状态,采用橡胶减震器消减车厢的横向振动,采用螺杆压缩弹簧的方法模拟轴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或第二轨道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加载器、定位杆及车厢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或第二转向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源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中,I一基础,2—千斤顶,3—底座支撑机构,4—第一端盖,5—支撑座,6—第一轴承,7—透盖,8—轴,9一第一轴套,10—底座,11 一电机架,12 —电机,13—联轴器,14一第一减速箱,15一第一轨道轮机构,16—第二轨道轮机构,17—轨道轮,18—轴承座,19一轴肩,20一轮轴,21一第二轴套,22一第二轴承,23一第二端盖,24一第二减速箱,25一床身,26—第一转向架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列车轮对轴箱装置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倾角控制系统、轨道轮驱动系统、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和车厢加载系统;轨道倾角控制系统由基础、固定在基础上的若干个千斤顶和若干个底座支撑机构组成,轨道轮驱动系统设置在轨道倾角控制系统上方,轨道轮驱动系统由第一、第二轨道轮机构、底座、电机及第一、第二减速箱组成,底座固定在千斤顶顶部和底座支撑机构的顶部;在底座上设置有四个电机,每个电机轴均与第一减速箱相连接,第一减速箱与第二减速箱相连接;第一减速箱与第一轨道轮机构相连接,第二减速箱与第二轨道轮机构相连接;第一、第二减速箱及第一、第二轨道轮机构均固定在底座上;在底座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柱,在支柱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在每个支柱上均设置有滑道,在每个滑道上均设置有上、下滑块,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均与下滑块之间通过下滑动减震器相连接,所述车厢加载系统设置在第一、第二转向架机构的上方,车厢加载系统由定位杆、若干个加载器、车厢组成,定位杆固定在支柱上,车厢设置在定位杆下方,并通过加载器与定位杆相连接;车厢与上滑块之间通过上滑动减震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常有韩帅郭耸刘海洋王威宋文君石宴霖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